◎会来事的儿媳妇
叛军推举韩遂为首领,他们自己起的名号叫“都督”。
但是,这场叛乱的核心人物并不是韩遂而是马超,马超积极联络各部人马,事情差不多时请韩遂出来挑头。
马超这样做,考虑的是自己年轻,资历尚浅,所以抬出了父亲的这位结义兄弟。
为了进一步拉拢韩遂,马超对韩遂说:“告诉你一个秘密,以前钟繇这小子让我对您下黑手,这种事我哪能干?现在我舍弃了生身之父,以后就拿您当我的父亲看待。希望将军您也舍弃自己的儿子,今后就拿我马超当您的儿子看待(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可见,马超是明白的,一旦公开反叛,包括老父亲在内的自己家几十口人就没命了,他为反叛舍弃了家人,希望韩遂也这么做,韩遂有儿子也在邺县,马超怕他在这个关键时刻动摇。
但是韩遂比较犹豫,因为他的反叛意志比马超差得远。
阎行这个时候也劝韩遂不要跟着马超干,但是韩遂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与马超联手。
韩遂对阎行说:“现在关中诸将能不约而同地联合在一起,正好说明这是上天的安排(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除马超、韩遂外,参与此次叛乱的关中将领还有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八个人,合在一起共有十路人马,总兵力约十万。
马超还想联络益州的刘璋一块行动,可刘璋拿不定主意。
刘璋手下的蜀郡太守王商劝道:“马超这个人有勇力却不讲仁义(超勇而不仁),见利忘义,不可以作为盟友。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如今益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怀好意的人无时无刻不想倾覆它,马超之所以把眼睛往这里看,打的主意就是这样的。如果跟他联合,形同于养虎成患。”
刘璋想了想,认为王商说得有理,就拒绝了马超。
现在看来,曹操似乎失算了。
曹操也许自信地认为马超无论如何不会造反,因为邺县还住着父亲兄弟一族几十口人,有这么多人质在,造反就变得很沉重。
但马超还是反了,而且有点被逼迫造反的意思,在舆论上甚至可以获得同情。
马超真的豁出去了,作为杂牌军,反正迟早要被收拾掉,干脆造反算了,至于邺县的人质,你就看着办吧,如果真的全部被杀,也正好打出悲情牌。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马超这个人够狠也够黑,这一年他35岁。
马超、韩遂以及杨秋等关中诸将打出反叛的大旗后,迅速出兵占据了军事要地潼关,摆出一副凭险据守的架势。
马超等仗着人马众多,从长安到潼关之间摆出了列营阵,即营寨一个连一个,从长安一直到潼关。
之前一直在长安的司隶校尉钟繇大概此时已经被迫退到潼关以外的河东郡,与在那里的夏侯渊会合。此时曹操还在邺县,他先派曹仁率部增援。
临行前,曹操特意交代曹仁说:“关西兵战斗力很强,到了以后做好防守,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曹操手下的智囊们普遍认为关西兵很强悍,习惯用长矛,不派出精锐部队难以与之抗衡(非精选前锋,则不可以当也)。
在大家看来,马超、韩遂的队伍是最不好对付的敌人,他们大都出身于凉州,继承了自董卓以来凉州兵身上剽悍、野蛮的特点,打起仗来不要命,以前中原地区的队伍与凉州军有过多次交手的经历,但能完胜的战例很少。除非凉州军内讧,否则这将是一些很难战胜的对手。
但曹操似乎胸有成竹,对大家说:“战斗的主动权在我,不在敌人。他们虽然习惯用长矛,但是我有办法让他们没有用武之地,诸位不信就看着吧(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耳)!”
看到丞相胸有成竹的架势,是想拿马超当案例给大家上上战役课,大家虽然信心不是很足,但鉴于对丞相出神入化的用兵韬略多有领教,所以大家相信这次战役虽然难打,但有丞相在,一定没问题。
经过短时间准备,曹操亲率大军出发了。
参加此次西征的主要将领,除先期抵达的曹仁、夏侯渊外,还有徐晃、张郃、朱灵、许褚等部,贾诩等谋士随征。
自徐他谋刺事件发生后,曹操出入都带着许褚(出入同行,不离左右),许褚目前指挥近卫部队,出征在外时负责保护曹操的总指挥部。
徐晃的祖籍是河东郡杨县,此次随军出征屯驻在河东郡的汾阴,离老家很近。细心的曹操没忘记专门赐给徐晃牛和酒,让他到先人墓前祭拜(赐牛酒,令上先人墓)。
除了这些将军和智囊,随同出征的还有曹操的夫人卞氏和儿子曹植。
卞氏之前不怎么随军出征,这次曹操带上她,可能是想营造一个轻松的气氛,让手下将士们面对关西联军时不要太紧张。
但是卞夫人此时身体不是很好(体小不安),到了黄河上的渡口孟津便留了下来。
这段时间,曹丕的夫人甄氏跟婆婆卞氏的关系处得相当不错,卞氏对这个二婚但美貌的媳妇也越来越接纳。甄氏是个有心人,从曹冲死后她赶紧让娘家一个刚刚死去的姑娘跟曹冲主动结成冥婚之事上就能看出来。
甄氏不仅是美人,而且特别会来事。这可以理解,像她这样的出身,以及曾经做过袁绍儿媳妇的经历,不活道一点儿很难自保。
听说婆婆身体欠安,甄氏因为不能每天向婆婆请安而备感难过,白天晚上不住地哭泣(后不得定省,忧怖,昼夜泣涕),她于是派人骑上快马前去问候。
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说卞夫人病情已好转,甄氏不相信:“夫人在家的时候每次犯病都得有一段时间,这次怎么会好得如此快?你们一定是在安慰我!”
甄氏反而更加忧心了,后来卞夫人亲笔给她写了信,说病已经完全好了,甄氏才高兴起来(武宣皇后还书,说疾已平复,后乃懽悦)。
后来卞夫人回到邺县,甄氏看见婆婆后表现出一副既悲又喜的样子,让人感动(望幄座悲喜,感动左右)。
卞夫人也哭了,对甄氏说:“你问我的病是不是还像以前那样常犯,我只是有点小毛病,十几天就好了,不信你看我的脸色!”
卞夫人还感叹道:“真是一个孝顺的好媳妇呀!”
曹植本年正好20岁,也参加了西征,在路上写了《送应氏》诗两首,应氏即应玚之妻,应玚之死前面做过介绍。在这两首诗的序言里,曹植交代了此次西征的路线,由邺县向西,经过洛阳,然后进入弘农郡。
曹丕没有随征,曹操命他留守邺县。
此时曹丕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刚刚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这个职务的品秩是2000石,相当于郡太守,比九卿略低,本应守卫在天子身边。但曹操不会让曹丕去许县给献帝当警卫员,曹丕担任这个职务也是解决“级别”问题。
曹操培养曹丕做接班人的意思十分明显。
这次大军西征,曹操让曹丕留守邺县,交给了他一副重担,培养之外也兼带考察。为稳妥起见,曹操让崔琰等人辅佐曹丕,并特意把持重、有威望的程昱留下协助曹丕处理军事方面的事务(参知军事)。
曹操叮咛曹丕,除了他们以外,有事还要多向另外两个人请教,一个是张范,一个是邴原(举动必咨此二人),曹丕于是把他们都当成长辈看待(世子执子孙礼)。
对于邺县、许县的守卫工作,曹操也做了较为细致的部署,为了统一协调留在邺县一带的各路人马,曹操决定选一个护军协助联合指挥,曹操最后选的这个人是徐宣。
徐宣字宝坚,徐州刺史部广陵郡人,陈登任广陵郡太守开拓东南时徐宣是他的助手,后来被曹操调到司空府工作,曹操对他很赏识,派他到外地任太守,又调回来当了一段时间的丞相府人事处处长(丞相东曹掾),目前的职务是丞相府对外联络处处长(门下督)。
临行前,曹操发布命令说:“现在大军要远征,但后方也没有完全平定,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应该选派一个清正、公平有威望的人统率留守的各部(得清公大德以镇统之)。”
于是正式任命徐宣为留守部队联席参谋长(左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