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划界分荆州

◎湘水划界分荆州

益阳是长沙郡下面的一个县,即今湖南省益阳市,它位于江南这几个郡的中心位置。

长沙郡投降后,孙吴的军队迅速占领了这个战略要地,鲁肃也亲自率兵赶到了益阳,抢在关羽之前进了城。

关羽带来3万人马抢夺益阳,孙吴兵力不足,吕蒙到达之前,军长(折冲将军)甘宁也率领一支人马赶来支援,不过这支人马很少,只有300人。

益阳城外10里有一条急流浅滩,关羽有5000名精兵在此驻扎,甘宁获得情报这支人马将在夜里发动进攻,决定先下手。

甘宁对鲁肃说:“请再给我500人,我去对付他,我保证关羽一听到我咳唾之声就不敢渡河,如果他真敢渡过来,我保证将他擒获(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

鲁肃当下选了1000人给他,甘宁连夜赶到河的上游设防。关羽听说甘宁来了,看到对方有了准备,便放弃了渡河计划,而在岸上临时将柴木捆扎起来结成军营(住不渡,而结柴营)。

后人把此地称为关羽濑,“濑”指的是激流之处。

虽然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但鲁肃仍没有放弃和平解决分歧的希望,因为他知道双方一旦真的开战,后果将不堪设想,那将是曹操做梦都想看到的结果。

鲁肃还想做更多努力,他想面见关羽当面陈述利害,甘宁等众将都认为太危险,劝他不要去(鲁肃欲与关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

鲁肃坚持要去,他对大家说:“今日之事已到了关键时刻,刘备明显理亏,在是非未定之时,关羽也不敢轻举妄动吧(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

鲁肃邀请关羽见面,双方约定兵马都停在百步之外,只有鲁肃和关羽两个人各佩单刀上前相见。

关羽是一流的猛将,但鲁肃也不是文弱书生,之前说过,有一次敌人的骑兵追击他,他厉声呵斥敌人,把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地弯弓怒射,每一箭都把盾牌射穿了,敌人被吓退。

鲁肃一见面就斥责关羽:“我们把土地借给你们,当初是因为你们败军远来,无所依托。现在已经得了益州,却没有奉还之意,只求三个郡,又不接受。”

鲁肃的话还没说完,关羽身后有一人高声喊道:“土地这个东西,谁有德谁占有,何人能永远拥有(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鲁肃厉声呵斥这个人,声色严厉。

关羽理亏,操起刀对身后说话的那个人道:“这是国家大事,不要随便议论(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

关羽又瞪了此人一眼,直到这个人离开。

关羽还想再争一争,他说:“乌林之役时刘将军亲临前线,寝不脱甲,勠力破曹,最后岂能只落得个徒劳,而无一块土地安身,足下是来收回土地的吗?”

面对质问,鲁肃回答道:“不对吧,开始我与刘将军相会于长阪坡,刘将军的人马不过千把人(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走投无路,士气低落,还打算逃往远方(图欲远窜)。我们主上有感于刘将军无处安身,给了他土地和人民,让他渡过难关。”

鲁肃说这些话让人无可争辩,因为他是缔结孙刘联盟的直接当事人,当时的情况数他最清楚。

关羽半天无语,鲁肃接着说:“刘将军隐藏自己的野心,违背道义和准则,破坏双方联盟。如今刘将军既已得到益州,却还想全部占有荆州,这是普通百姓都不会做的不义之事,何况像刘将军这样的英雄呢?我听说祸患起于贪婪和背信弃义,关将军如今身负重任,难道不能辨别是非吗?反而要凭借弱旅与我们抗争,你们能不失败吗?”

这一番话,让关羽无言以对。

结果,关羽与鲁肃当场达成和解协议,双方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归孙吴,湘水以西归刘备,一场危机以和平手段化解。

从结果看,孙权取得了胜利。原因是刘备现在心里比孙权更着急,曹操在汉中得手,益州更加危险,不得不向孙权让步(刘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于权)。

双方在益阳罢兵后,刘备赶紧返回成都,准备对汉中作战事宜,孙权怕他再耍赖,马上派诸葛瑾到成都商谈湘水分界的具体安排。

诸葛瑾到了成都,见到了离别20年的弟弟诸葛亮,但他们只谈公务,不谈私事,私下里也从不会面(退无私面)。

之后双方达成正式协议,以湘水为界将荆州一分为二,湘水以东的长沙郡、江夏郡、桂阳郡归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归刘备。

当初孙权让出的地盘仅是半个南郡而已,如今却拿回来差不多三个郡,孙权如果要表达谢意的话,有个人一定应当感谢,那就是曹操。

曹操不帮忙,刘备怎能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