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编者近年来一直从事理工类院校全日制工程硕士基础英语的教学实践,有感于工程硕士基础英语课时有限,而工程硕士生对读写译技能的培养、提高又有着现实和迫切的需求,因此在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思考与对历届学生和授课教师及相关教材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征询各工程类专业教师的意见,由有第一手经验积累的授课教师执笔编写了本教材的初稿,并以讲义的形式经过几轮试用和不断调整,数经修改后形成目前的教材。
根据从问卷调查结果掌握的工程硕士生专业与文化方面的兴趣与需求,本教材围绕八个专题精选了十六个英语语篇,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材料。与此同时,编者注意到很多工程硕士生一方面具有重视实践和产出的主观意识,另一方面表现出写作和翻译基础相对薄弱的客观现状,而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就是针对性地加强写译训练,着力培养工程硕士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满足其学术、科研交流的需要。
本教材的具体编排基于下列几个方面的重点考量:
1.语篇特色 本教材的语篇教学立足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特点与文化生活关注,精心挑选国外科技与文化时文的最新语篇,涵盖文化时尚、化工、食品、机械、电子、交通和研究生学习生活等八个主题,以工程类题材为主,内容与当代科技、文化动态同步,以贴近、契合、培养、拓宽工程硕士生英语学习方面的兴趣和知识,逐步提高他们阅读英语语篇尤其是工程类科技文献的能力。围绕每篇课文,除了常规练习的设置,还充分利用课文议题与观点的新颖和可争议性,加大课前课后的思考与课堂讨论的比重,注重培养语篇意识和思辨性,有助于学生在准确掌握科技文献具体信息的同时,提高对文献的宏观把握和分析批评的能力。
2.翻译自觉 提高工程硕士生翻译能力的进路始于提高他们对英汉语言、文化基本特点与规律差异性的认识,本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帮助他们掌握这些差异,改变“见字译字”(word-for-word translation)的积习,循序渐进地培养在根据语篇特点进行语段分析的基础上,将遣词、组句等容易流于见木不见林的具体操作转变成追求语段整体功能与效果的自觉意识和相应的处理能力。教材涵盖常规和科技翻译,既选取了一些经典和代表性的译例,也注意增加最新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的含量,即学即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其翻译自觉;节选阅读教学的课文作为练习的一部分,以达到对接阅读教学的目的。
3.写作理念 很多理工类硕士生在本科阶段的英语写作学习中往往忙于套用三段论的分段形式和常见用语,并没有真正掌握写作的知识与能力,造成写作形式和内容的严重脱节。针对这一情况,本教材特别重视注入正确的写作理念,以建立和强化学生统一性、连贯性的全篇意识、结构意识为写作教学的起点,并以之贯通写作教学的始终;在写作类型方面,为服务于工程硕士生科研与国际交流的实际需要,除了常规写作训练,还设置了科研论文的摘要与全篇写作等单元。同时,掌握写作结构原理,学会分析与归纳篇章结构与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文献的阅读、分析和思辨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理工类院校工程硕士生以及具有相当英语水平的英语学习和研究人员,教材有配套的课件与课后练习参考答案,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益辅助。
本教材的编写具体分工如下:主编左进除了负责项目的统筹与协调和教材的审校,还承担第一、七、八单元阅读部分的编写工作;主编张寒负责写作、翻译部分的编写和教材的审校;副主编殷定芳和张海波分别负责第二、三单元和第四、五、六单元阅读部分的编写。感谢以上各位编写组成员的辛勤付出。
本教材是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JGZZ14-123)的主要成果之一,感谢江苏省教育厅的资助;感谢淮阴工学院研究生处的支持与资助;感谢淮阴工学院历届工程硕士生的试用与前期问卷意见及试用反馈意见;特别感谢东南大学出版社责编老师细致和有见地的审校。
限于编者水平,疏漏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