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赓芸
《清儒学案》卷八十四《潜研学案·潜研弟子》:李赓芸,字生甫,又字书田,号许斋,江苏嘉定人。少事继母孝。从竹汀学,通六书、《苍》、《雅》、“三礼”。乾隆庚戌进士,官孝丰、德清、平湖知县。巡抚阮元以守洁才优荐,累迁嘉兴知府。以忧去,起授汀州知府,调漳州,擢辽、漳、龙道,迁福建按察使。先生能勤,其官所至,有政声。其在漳州属县龙游,民械斗,知县朱履中不能治,先生以兵往,事定,费帑与履中分任之。监造战船,饬驳重修,会受代[1],家人贷于履中,竟其事,先生不知也。及权布政使,以甄别改履中教职,履中指前事,讦先生,谳屡不定。总督汪志伊持之急,先生自经死。事闻,上遣大臣熙昌、王引之按治得实,履中等抵罪。福建士民请为建祠。著《炳烛编》四卷、《稻香馆诗文稿》。竹汀所著《洪陆王五谱》,先生所校刻也。(参阮元撰《良吏李公传》、《先正事略》)
《清史稿·循吏三》(卷四七八):李赓芸,字许斋,江苏嘉定人。少受学于同县钱大昕,通六书、《苍》、《雅》、“三礼”。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浙江孝丰知县。调德清,再调平湖。……嘉庆三年,……以同知升用。五年,金华、处州两郡水灾,金华苦无钱,处州苦无米。赓芸奉檄,于恩赈外领银二万,便宜为之。以银之半易钱,运金华加赈,人百钱而钱价平。又以银之半运米至处州,减价粜,辘轳转运,而米亦贱。升处州府同知,调嘉兴海防同知,署台州府。寻擢嘉兴知府,正己率属,无敢以苞苴进者。治漕,持官、民、军三者之平,上官每用其言。十年,水灾,减粜有实惠,赈民以粥,全活者众。以继母忧去官。服阕,补福建汀州,调漳州。……寻擢汀漳龙道。二十年,擢福建按察使,署布政使,逾年实授。赓芸守漳州时,龙溪县有械斗,令懦不治。署和平令朱履中内狡而外朴,庚芸误信之,请以移龙溪。久之,事不办,始稔其诈。洎署布政使,改履中教职。履中亏盐课,恐获罪。具揭于总督汪志伊、巡抚王绍兰,谓亏帑由道府婪索。督抚密以闻,解赓芸职质讯。赓芸之去漳,监造战船工未竣,留仆督率之,仆假履中洋银三百圆,诡以垫用告。赓芸如数给之,仆匿不以偿。福州知府涂以辀鞫之,阿总督意,增其数为一千六百,逼令自承,辞色俱厉,赓芸终不肯诬服。虑为狱吏所辱,遂自经。事闻,命侍郎熙昌、副都御史王引之往按其狱,得白。上以赓芸操守清廉,众所共知。其死由汪志伊固执苛求,而成于涂以辀勒供凌逼,褫志伊职,永不叙用。以辀、履中俱谴戍黑龙江,绍兰亦以附和革职。赓芸家不名一钱,殁无以殓。盐法道孙尔准与之善,为经纪其丧。(下略)
秦瀛《小岘山人集》续文集补编《福建布政使许斋李君墓志铭》:前福建布政使李君许斋既卒之二年,其孤
年十七夭殁,许斋服属希阔,族人谋所以后许斋者,佥曰族子华清可,议既定,遂告许斋先人之庙及许斋之灵,而成礼焉。阅数月,华清来无锡,曰:“既卜地于某县某乡之某原,葬有日矣。”乞余文以铭墓石。呜呼!余忍不铭。许斋讳赓芸,字生甫,嘉定人。县东北有南翔里者,故昆山境,后析隶嘉定。李氏世居是。……少读书,博通经史,尝受学于其乡钱竹汀先生。竹汀言于嘉定令姚学甲,以县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又慕许叔重之学,因自号许斋。乾隆丙午举于乡,庚戌成进士,先后皆出大兴朱文正之门。初任浙江孝丰县知县,移德清,又移平湖。九卿中有密荐君者,得旨引见,以同知用,迁处州府同知,调嘉兴府海防同知,升嘉兴府知府,丁继母忧,服除,补福建汀州府知府,调漳州府,寻升汀漳龙兵备道,擢福建按察使,不数月,升布政使。盖自君为县令于浙,迁至方岳,历二十年,而自汀州守累迁布政使,不过三四年,一时遭遇,罕有比伦。而属吏朱履中之祸作。朱履中者,故狡黠。方君任汀漳龙时,尝为所绐误才,朱委以事不办,君悟,改朱教职,朱衔君会在任多亏累,恐获罪,具揭督抚,以亏帑由道府婪索,督抚合词密奏,解君职,候劾,督抚无所得,令福州守涂以
鞫之,属君家人于君去任后,奉徼改铸战船屈资,尝假朱白镪三百两,未及偿,君故不知也,涂逼君自承,君忿甚,投缳自经,时嘉庆二十二年正月十九日也。事闻,上命大臣往治之,事得白,抵朱于法,涂以
遣戍,督抚皆获罪。余以是叹知人之难。如君之贤,犹失之于朱。而君居官廉洁,不名一钱,其殁也几无以为殓。天子知之,天下人共信之。君殁,闽中百姓建祠以祀,固不待事之白而始知君之冤。或谓闽中两大府素忌君,假手朱履中而斥之,余以为两大府平日尚号贤者,当不至是,特以举发于始,护前奏不得不稍实其事,以竟其狱,涂以
亦向非小人,一时就两大府意旨,遂成此祸,可不畏哉!可不惧哉!(下略)
阮元《揅经室二集》卷四《福建布政使良吏李君传》:李赓芸,字生甫,江苏嘉定人。祖芳。父梦璁,乾隆壬戌进士,江西宁都直隶知州。君少从钱辛楣先生学。孝于继母,敦品节,砺廉隅,为时所称。通六书、《苍》、《雅》、“三礼”,善属文,以礼经、史志为根柢,在文家别开一径。慕许叔重之学,故又字许斋。乾隆庚戌以二甲进士用知县,发补浙江孝丰县。五十九年调德清县,嘉庆元年调平湖县,二年卓异候升。三年冬九卿中有密荐君者,特旨问巡抚阮元,元以赓芸为浙省第一贤员,守洁才优,覆奏,奉旨送部引见,以同知用,寻升处州府同知,调嘉兴府海防同知。八年三月奏委署台州府知府,奉朱批:“此人可用。”闰六月升授嘉兴府知府。十四年,丁继母忧归。十六年服阕,补福建江州府知府。十九年调漳州府知府,秋擢汀漳龙道。二十年秋擢福建按察使署布政司,十二月卸事陛见回闽,九月旋擢福建布政使。君性廉正,敝衣疏食,率以为常。任监司无异寒儒,自为县令,至藩臬所在,皆有惠政,得民心,感民以诚,久而益笃。……评曰:元在史馆,欲纂儒林、文苑、循吏三传,儒林甫脱稿,俄奉使出都,文苑、循吏未之纂也。李君之事既论定,上朱书使者奏中,曰良吏洵荣褒也。元故以良吏名此传,以贻史馆之纂循吏者。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五十三、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卷五十一皆有传,存目。
李赓芸《炳烛编》卷一“举善而教不能”条:古读以“举善而叙”为句。《风俗通》:“汝南太守欧阳歙下教云:‘盖举善以教,则不能者劝。’”《后汉书·卓茂传》:“举善而叙,口无恶言”。《三国志·徐邈传》云:“举善而教,仲尼所美。”《顾劭传》:“举善以教,风化大行。”《陆绩传》裴松之注云:“臣闻唐虞之政,举善而教。”
李赓芸《炳烛编》卷一“绘事后素”条:《考工记》:“凡画绘之事后素功。”注:“素,白彩。后,布之谓其易渍污也。”郑司农说以《论语》“绘事后素。”《仪礼·乡射记》云:“凡画者丹质。”古人画法,实是先施五采,而施粉在后。史绳祖《学斋占毕》:“孔子以后素而发明,子夏以礼后而答问。”其言亦是以素比礼。按《集注》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是将《考工记》“凡绘画之事”五字读断,而解“后素功”为“后于素”,非也。[2]
【注释】
[1]受代:旧时谓官吏任满由新官代替为受代。
[2]今按:《集注》指朱熹《四书章句集论》。《汉语大词典》“绘事后素”参引朱子之说,又引申曰:“后因以‘绘事后素’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汉语大词典》初版编写未能充分利用清儒的考证成果,留下不少错误,今后修订本宜广泛参考清代考据学家的已有成果,此即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