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

石坦真(藏名),我们称杨叔,是地地道道的原住民,20世纪60年代生人。他家的地原来就在长坪沟游人中心对面的金字街附近。20世纪90年代土地转让之前,他和其他当地人一样,半工(种地)半牧。1993年,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之初,他是八大元老之一,专职运输,开老式解放牌货车运木材经巴朗山到成都。早年路况不好,冬季天冷雪大,到成都正常要三天,车一坏就只剩漫长的等待,常常当山大王。如今杨叔开管理局的皮卡,到成都只要三个小时,早不运木料了,常常会接待、陪同远来的尊贵客人进景区摄影观光。

杨叔清楚四姑娘山三沟一山每一处的杜鹃花分布和花期。据他介绍,早年四姑娘山镇对面山上杜鹃花成片,近年来禁止采伐,桦木迅速成林,遮住了整片秀色。当地人把3 500m海拔以下主要分布的云锦杜鹃亚组的杜鹃叫矮山羊角,远观整体植株色彩比较亮;把3 500m海拔以上主要分布的大理杜鹃亚组的杜鹃叫高山羊角,远观整体植株色彩比较暗;三花杜鹃亚组的杜鹃统称小羊角;高山杜鹃亚组的杜鹃统称油榨子,以前砍来当材烧。当地人过去还使用杜鹃的木材做酥油桶、做纺锤。他家如今仍然保存着杜鹃木材做成的纺锤,局部配有雕花,非常精致。

随着整个时代的变迁和四姑娘山的旅游开发,当地人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淳朴的宗教信仰却依然延续。杨叔对长坪沟沟口香火鼎盛的斯古拉寺的历史传说如数家珍,透着一股神秘、厚重、庄严的气息。他本人也因为一次九死一生的泥石流脱险经历而对神明更加敬畏。像杨叔一样有着传奇故事的原住民并不少,他们或是高山协作,带领一批批登山爱好者勇攀高峰;或是民宿经营者,迎来送往各地游客;或是保护区里的护林员,守护一片山林……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他们都依然保有单纯敬畏之心,或许你在旅程中也有机会亲自听到那些特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