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报
晚清商部和外务部奏定的《出使报告章程》中,就规定驻外领事和商务随员每年每季务必造送报告,“报告分临时、按期两种。临时报告由出使大臣随时邮电递达。按期报告由出使大臣督同领事、商务委员等员每年每季务必造送报告。一次以每季末一日后三十日为限,如春季报告四月内必寄出。”[4]北洋政府时期基本沿袭了晚清的政策。1915年1月20日,北洋政府颁布了《领事官职务条例》规定“关于所驻国商业、工艺、农产、银行、交通、公共卫生各项情形,由领事按季报告外交、农商两部,其有重要变更,修改税则,颁布新律,及有关本国货物之输出,该国货物之输入等事,应随时从速详报。”[5]
季报在传递信息时间方面有优势,内容也相对灵活多样,成为晚清民国时期驻外领事报告的主要形式,《商务报》《商务官报》《农商公报》中季报的数量非常多。例如:“光绪三十年驻美纽约领事署夏季季报”“驻英商务随员报告三十年冬季英国商务情形”“槟榔屿商务情形(本年春季)”“秘鲁华侨商务情形(本年春季)”“纽约华商生意情形(光绪三十一年冬季)”“神户大阪华商商务情形(三十三年冬季)”“新加坡商务情形(光绪三十二年春季)”“澳洲之工商业(民国三年秋季报告)”“驻横滨总领事馆报告(民国五年秋季)”“驻仰光领事报吿(民国五年冬季)”“南斐洲商务报吿(十年春季)”等。
下面以“光绪三十年驻美纽约领事夏季季报”“新加坡商务情形(光绪三十二年春季)”和“澳大利亚之中国商务七年秋季报告”为例,来说明季报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
1904年,由驻美国纽约领事夏偕复发回的报告,“光绪三十年驻美纽约领事夏季季报”[6],全文共分为十个部分:
(1)由中国各港口运至纽约货物:包括货物名称、数量、价值、始发地等,中国各港运往纽约的货物以茶叶、猪鬃、草帽辫类为主;
(2)纽约运往中国各港口货物:包括货物名称、数量、价值、始发地等,纽约运往中国各港的货物以煤油、烟草、机械类为主;
(3)纽约市中国商品贸易情形:华商贸易商品、季节行情波动等;
(4)来往船只:纽约运往中国各港船只名称、数量、吨位;
(5)中国与纽约运出货物增减情形:包括中国商品输入纽约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中国茶叶输入纽约的品种、行情、价格波动和增减原因;
(6)来纽约华人数量;
(7~8)年报中应记载的内容;
(9)商务特别事宜:纽约商务局和商务报界对待禁约的意见,主要讨论了美国现行华人入境条约对于华人的影响;
(10)论美国之托拉斯:主要讨论了1898年以后美国托拉斯的进展,以及对企业界和经济界的影响。
1906年,驻新加坡领事孙士鼎的报告,“新加坡商务情形(光绪三十二年春季)”[7],这篇报告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1)本埠中国生意情形:介绍中国在新加坡的商业贸易、资金流通、税收政策,以及华商进出口的基本情况;
(2)来往华人数目:分省籍列出1901年进入新加坡的华人数量,并列出1906年新旧华人数量比较;
(3)商务特别事宜华人工业:分别介绍华人在新加坡从事的种植业、手工业和机器制造业;
(4)推广中国商务及有裨益中国商务:领事提出想要振兴华人在新加坡的商业,务必合力群策,互相维持,在新加坡的粤闽浙商人要团结一致,才能振兴商业。
1918年,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魏子京发回的报告,“澳大利亚之中国商务七年秋季报告”[8],全文共分为九个部分:
(1)澳大利亚出口大麦数量及价值;
(2)运费减轻:澳大利亚各轮船公司本月起运费下调;
(3)羊毛商业:1917—1918年澳大利亚羊毛对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出口情况;
(4)建造商船:澳大利亚出产众多,但苦于缺少船只,议会通过建造船只法案,对未来经济将起到促进作用;
(5)商业逾额款: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以后,开始征收商业逾额款,该税款对商业有一定影响;
(6)新改税则:包括关税及内地货捐、进款税、娱乐税、邮费等项目;
(7)日本政府对于往来澳大利亚货物之注意:运到澳大利亚的日本货物质量不及样品,为挽回日本商品声誉,日本政府设立商品出口检验机构,并通过日本领事馆告知澳大利亚的商家;
(8)卫生:外界传染病流行,为防止进入澳大利亚,对进入澳大利亚船只和人员进行严格卫生检查;
(9)进出口货物价目:包括八张进出口统计表,秋季澳大利亚税关收入比较、澳大利亚进口货物统计,澳大利亚出口货物统计、中国货物运来澳大利亚统计,澳大利亚货物运往中国统计、华人由澳大利亚回中国之统计,华人由中国来澳大利亚之统计,澳大利亚铁路之统计。
实际上驻外领事调查报告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驻外领事和商务随员在按照外务部要求完成季报之外,还不时发回两季报告或半年报,事实上这是季报的另一种形式。例如《农商公报》上刊登的“檀香山与中国之商务(民国五年秋冬两季报告)”“朝鲜之主要工业用品情形(民国六年秋冬两季报告)”“神户大阪商务情形(春夏两季)”“朝鲜商务情形(春夏两季)”“澳大利亚之中国商务(民国七年春夏两季报吿)”,《外交部公报》上刊登的“澳洲1932年下半年度之国际贸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