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种群数量

5.2.2 种群数量

各湖2#采样点(其中,青海湖和西湖采用了1# ~3#样点平均值)数量计数结果,藻类细胞数在30.58 ~10289.13 ×104cells/L 之间,其中,石林月湖数量最少而祥云青海湖数量最高(图5 -1)。

图5-1 云南省小湖泊藻类数量示意图

依据藻类细胞数量级的不同,可以将所调查的小湖泊大体上分为十万级、百万级、千万级、亿万级四类。

(1)藻类细胞数量十万级的小湖泊

所调查的云南省小湖泊中,月湖、摆龙湖、纳帕海、清水海四个湖藻类数量相对较少,其中,月湖藻类细胞数30.58 ×104 cells/L,为开展调查的十七个小湖泊中数量最低的,数量比月湖高而总细胞数不超过百万的湖泊分别是摆龙湖73.80 ×104cells/L、纳帕海84.23 ×104cells/L、清水海98.25 ×104cells/L。这四个湖泊藻类数量少,硅藻门、绿藻门占有一定比重,藻类数量指示其富营养化程度相对较低,为贫营养型湖泊。

图5-2 摆龙湖、月湖、纳帕海、清水海藻类组成情况示意图

(2)藻类细胞数量百万级的小湖泊

这类小湖泊数量最多,有九个小湖泊(图5 -3),其中,又可根据数量和结构不同,划分为三个小类。

图5-3 藻类细胞数量百万级小湖泊藻类组成情况示意图

鹤庆草海藻类细胞数126.58 ×104 cells/L,结构上相对均衡,蓝藻门、绿藻门、隐藻门、硅藻门数量分别占藻类细胞总数量29.7%、21.4%、21.3%和16.7%;云龙天池藻类细胞数162.83 ×104 cells/L,绿藻门、硅藻门数量相对丰富,分别占总细胞数量的43.5%和42.6%;茈碧湖藻类细胞数203.35 ×104 cells/L,金藻门为年内繁殖高峰期,其数量藻类细胞数126.0 ×104cells/L,占藻类细胞总数量的62%,而蓝藻门数量仅为总数量的18.4%。上述三个湖泊藻类种群数量相对较低,结构中蓝藻门比例低,相对均衡,显示出湖泊水环境处于良好状态,营养类型为贫营养型—中营养型。

长桥海藻类细胞数270.11 ×104cells/L,但蓝藻门数量占总数量的78.6%,而且小型蓝藻类极多,藻类种群结构指示水质受到污染,营养类型处于中—富营养型;属都湖藻类细胞数356.70 ×104cells/L,数量组成中,绿藻门和硅藻门占有较大比重,分别是73.5%和19.3%,虽然藻类数量相对贫营养类型湖泊高,但其结构与云南其他湖泊存在着较大差异,水质良好,湖泊营养类型应综合评定为贫营养至中营养型;海峰湿地藻类细胞数386.42 ~624.03 ×104cell/L,平均数量505.23 ×104cell/L。

剑湖藻类细胞数458.7 ×104cells/L,蓝藻门数量最多,占总数量的40.7%;其他依次是隐藻门、绿藻门、硅藻门和裸藻门,各门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17.7%、15.4%、13.3%和9.3%。拉市海藻类细胞数616.80 ×104cells/L,蓝藻门和绿藻门数量占有较大比重,分别是68.0%和20.9%。普者黑藻类细胞数783.09 ×104cells/L,也是蓝藻门和绿藻门数量占有较大比重,分别占到67.0%和27.0%。这显示出剑湖、拉市海和普者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湖泊营养状态由中营养型向富营养型过渡。

(3)藻类细胞数量千万级的小湖泊

碧塔海藻类细胞数1018.5 ×104cells/L,其中,蓝藻门数量占总数量的59.7%,绿藻门数量占总数量的38.7%,其数量的增加是因为水华束丝藻、多变鱼腥藻和奇异角星鼓藻达到其年内数量高峰的缘故。西湖藻类细胞数1723.6 ×104 cells/L,三角海数量藻类细胞数1739.76 ×104cells/L,其中,蓝藻门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80.1%和81.1%,前者优势种群是颤藻、鱼腥藻,后者优势种群是微囊藻,蓝藻门数量占优,但优势种群大不相同,仅就其数量,显示西湖和三角海都发展为富营养型湖泊(图5 -4)。

图5-4 藻类细胞数量千万级小湖泊的藻类组成情况示意图

(4)藻类细胞数量亿万级的小湖泊

图5-5 青海湖藻类结构示意图

本次所调查的云南省小湖泊中,藻类细胞数量达到亿万级的湖泊为祥云青海湖,藻类细胞总数量为8283.4 ×104cells/L ~12936.0 ×104cells/L 之间,平均10289.13 ×104 cells/L,优势类群为密集微囊藻、惠氏微囊藻和粗大微囊藻,组成结构中(图5 -5),蓝藻门数量占总数量的92.3%,绿藻门数量占5.2%,其余6 门数量合计占总数量的2.5%。青海湖藻类数量、优势种和种群结构特征都显示出其富营养类型是:富营养—重富营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