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刚刚落下帷幕,新上任的中共中山市委常委、中山市委宣传部部长唐颖就开始思考如何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事情。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唐颖部长亲自策划和指导的“孙中山研究口述史”项目,于2012年8月在武汉正式启动。项目组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先后采访了武汉、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扬州、长沙、贵阳、昆明、台湾、广州、深圳、西安、石家庄、中山等地研究孙中山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初步达到了挖掘、抢救、保护孙中山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孙中山精神,传播孙中山思想文化,构建孙中山研究数据库,服务社会和学术研究的预期目的。

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孙中山研究口述史”项目的承担者和执行人,我们在近四年的奔波和采访过程中,深深感到收获来之不易。近百位采访对象、两百多小时的录音录像,以及近300万字、7卷的孙中山研究口述史的文字整理,感觉是匆匆忙忙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在旁人看来,外出采访是件风光快乐的美差,其实是累人的活儿。前期的组织策划、访谈对象的设定、寻找和阅读相关的文献、消化受访者的学术成果、访谈问题的设计、访谈时间地点的确定、资料和仪器设备的准备、场景的布置和背景资料的拍摄等,都因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而颇费周折。尤其是受访者大多年事已高,有时一次访谈耗费十天半月的时间还难以有个圆满的回答;有时约定了具体时间和地点进行访谈,但临时又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一改再改;有时因受访者工作特点的限制,访谈安排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时间进行。“孙中山研究口述史”项目的实施,既是对我们脑力、心力和体力的一次难得的考验,也是一次艰难的学术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洗礼。

“孙中山研究口述史”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和如期完成,首先要感谢的是得到了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最应感谢的是受访者及其家人、同事的理解、配合和帮助,最难忘也最值得回味的是唐颖部长两次带领我们赴武汉拜访章开沅先生和两次上北京拜访金冲及、张海鹏等先生的情景。为了做好“孙中山研究口述史”项目,唐颖部长还邀请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先生为我们题写了“孙中山研究口述史”的书名,从而使本书增色不少。唐部长的细致、热情、谦和、务实、干练,不仅为我们的访谈铺平了道路,而且也增添了我们访谈的信心和决心。几年来,“孙中山研究口述史”项目不仅得到市内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热情支持,而且也获得了广东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的资助和时任中山市翠亨新区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方维廷、南朗镇镇长黎炳胜等部门领导的帮助,采访组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的接待,得到充分的肯定,都交口称赞“中山市委、市政府做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后人的大好事”。其次,要感谢的是受访者本人和他的家人及所在单位的领导,没有他们的理解、帮助和积极配合,我们的访谈几乎不可能顺利进行,更不可能如期完成。令我们十分感激的是:已经年过七旬的严昌洪教授,多次帮助我们联络、协调在武汉接受访谈的专家。华中师范大学马敏教授,不仅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访谈,还为我们在武汉地区的访谈提供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帮助。北京的王玉璞先生,不仅多次为我们协调金冲及先生的访谈,而且还亲自指导我们如何做好“孙中山研究口述史”项目,如何处理点与面的关系。金冲及先生既多次接受我们的访谈,又为我们的访谈提供了不少线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虞和平副所长、周溯源书记等,也为我们在北京的访谈提供了场地以及线索和技术上的指导。上海社会科学院熊月之研究员,在接受我们访谈之余,还专门安排了一次年轻学者的聚会,为我们的访谈项目提供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建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王杰研究员和湖南师范大学的周秋光教授,既是我们的访谈对象,更是我们项目组的导师和“线人”,没有他们的热情和耐心,许多访谈,尤其是台湾地区的访谈几乎是不可能如期进行的。中山大学历史系的吴义雄、赵立彬、何文平等诸位教授,更为我们的访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既减轻了我们访谈的压力,又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在台湾地区进行访谈时,也得到了张玉法先生、朱浤源先生的热情帮助,张玉法先生甚至在访谈结束后,拿出自己珍藏的金门高粱酒招待我们。台湾画院院长冯仪先生还亲自下厨,在自己的画院里宴请我们项目组的成员。要说几年访谈的感受,可以用白岩松的话来概括:“痛,并快乐着!”

严格说来,近百位受访者的访谈录音还不是“孙中山研究口述史”项目的全部,更繁琐更艰巨的任务还是录音文字整理和编辑出版。“武汉卷”虽于2014年出版,社会各界反映较好,但其实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著名学者章开沅先生的学术人生和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方面的卓越建树,未能全面反映。北京、天津地区的16位专家学者的访谈经历了三年,录音文字整理也断断续续,因涉及面广,受访人物多,时间跨度大,整理出来的文字稿十分粗糙。虽然主编多次审读文稿并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及建议,但因整理者几易其人,且未受过专业训练,几经打磨后的文稿经受访者亲自审定和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三番五次的审校,才有了今天这个还算令我们自己满意的模样。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近四年采访回来的录音录像,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整理出版,简直可以说是奇迹。在此,要特别感谢领导者、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受访者、采访者、文字整理者和出版社编辑等的热情支持和真情投入以及精诚合作。社科联全体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任务十分紧张、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八小时之外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将采访的录音录像资料整理成书面文字,还查遍了受访者个人所存的资料和学术成果,增补了不少新的内容,使“孙中山研究口述史”更加全面、准确、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而广东人民出版社的柏峰副总编辑和她的团队,也为“孙中山研究口述史”的整理、出版付出了难以言表的精力和热情。中共中央统战部的易玉娟女士、高飞先生,民革中央宣传部的吴先宁部长、刘则永部长等也为“孙中山研究口述史”的采访和出版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7卷本的《孙中山研究口述史》,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各方精诚合作的成果。

胡波

2016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