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下篇 速查篇(常用数据)

第5章 工程造价常用建筑材料性能、规格指标、自重及质量

5.1 常用建筑材料性能、规格指标

5.1.1 砖类

1.烧结普通砖

品种、质量等级、强度等级和产品标记见表5-1。

表5-1 烧结普通砖的品种、质量等级、强度等级和产品标记

978-7-111-52849-4-Part02-1.jpg

2.烧结多孔砖

以页岩、煤矸石等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的用于承重部位的多孔砖体材料。

(1)产品规格。砖的外形为直角六面体,其规格尺寸见表5-2。

表5-2 砖的规格 (单位:mm)

978-7-111-52849-4-Part02-2.jpg

(2)产品孔洞。砖的孔洞尺寸应符合规定。

(3)产品等级。强度等级:根据抗压强度、抗折荷重分为30、25、20、15、10、7.5六个强度等级。

质量等级: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和物理性能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三个等级。

(4)产品标记。砖的标记按产品名称、规格代号、强度等级、质量等级和国家标准编号顺序编写。例如:规格代号M,强度等级为25级、优等品砖的标记为:烧结多孔砖M-25A-GB13544

3.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以页岩、煤矸石等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的用于非承重部位的多孔砌体材料。

(1)产品规格。砖和砌块的外形为直角六面体,在与砂浆的接合面上应设有增加结合力的深度1mm以上的凹线槽。

砖和砌块的长度、宽度、高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290mm,190mm(140mm),90mm;

240mm,180mm(175mm),115mm。

砖和砌块的壁厚应大于10mm,肋厚应大于7mm。

(2)产品孔洞。孔洞采用矩形条孔或其他孔形,且平行于大面和条面。

(3)产品等级。密度等级:根据密度分级为800、900、1100三个密度等级。

质量等级:每个密度等级根据孔洞及排数、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和物理性能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三个等级。

(4)产品标记。砖和砌块按产品名称、规格尺寸、密度等级、质量等级和国家标准编号顺序编写。如:

尺寸290mm×190mm×90mm,密度800级,优等品空心砖,其标记为:

空心砖(290×190×90)800A-GB×××××。

尺寸290mm×290mm×190mm,密度900级,一等品空心砌块,其标记为:

空心砌块(290×290×190)900B-GB×××××。

4.粉煤灰砖

粉煤灰砖是以粉煤灰(约80%,可加入部分煤渣作骨料)为主要原料,掺入适量的石灰(约10%)、石膏(约2%),加水(约占混合材料的20%~25%)经混合、搅拌、陈化、轮碾、成型、常压或高压蒸汽养护而成的一种砌体材料。

(1)产品规格。砖的外形为矩形体,公称尺寸为:240mm×115mm×53mm。

(2)产品等级。强度等级:根据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为20、15、10、7.5四个强度等级。

质量等级:根据外观质量、强度、抗冻性和干缩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三个等级。

(3)产品标记。粉煤灰砖按产品名称(FAB)、强度等级、质量等级、标准编号顺序进行标记。例如,强度级别为20级,优等品粉煤灰砖的标记为:FAB-20-A-JC239。

5.煤渣砖

煤渣砖是以煤渣为主要原料,掺入适量石灰、石膏,经混合、压制成型、蒸养或蒸压而成的实心墙体材料。

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墙体和基础,但用于基础或易受冻融和干湿交替作用的部位,必须使用15级与15级以上的砖。煤渣砖不得用于长期受热200℃以上、受急冷急热和有酸性介质侵蚀的建筑部位。

(1)产品规格。砖的外形为矩形体,公称尺寸为:240mm×115mm×53mm。

(2)产品等级。强度等级:根据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为20、15、10、7.5四个强度等级。

质量等级: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级别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三个等级。

(3)产品标记。煤渣砖按产品名称(MZ)、强度等级、质量等级、标准编号顺序进行标记。例如,强度级别为20级,优等品煤渣砖的标记为:M2-20-A-JC525。

5.1.2 砌块类

1.加气混凝土砌块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尺寸规格见表5-3。

表5-3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尺寸规格

978-7-111-52849-4-Part02-3.jpg

2.粉煤灰硅酸盐砌块

粉煤灰硅盐酸砌块的尺寸规格见表5-4。

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尺寸规格见表5-5。

表5-4 粉煤灰硅酸盐砌块的尺寸规格

978-7-111-52849-4-Part02-4.jpg

表5-5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尺寸规格

978-7-111-52849-4-Part02-5.jpg

5.1.3 板材类

1.硬质纤维板

硬质纤维板的标定规格见表5-6。

2.胶合板

胶合板的标定规格见表5-7。

表5-6 硬质纤维板的标定规格

978-7-111-52849-4-Part02-6.jpg

注:如需标定规格以外的纤维板,可通过供需双方协议生产。

表5-7 胶合板的标定规格

978-7-111-52849-4-Part02-7.jpg

注:1.阔叶树材胶合板3mm厚为常用规格,针叶树材胶合板3.5mm厚为常用规格。其他厚度的胶合板,可通过协议生产。

2.胶合板表板的木材纹理方向,与胶合板的长向平行的,称为顺纹胶合板。

3.经供需双方协商同意,胶合板的幅面尺寸,可不受本规定的限制。

3.胶合板体积、张数

胶合板体积、张数的换算见表5-8。

表5-8 胶合板体积、张数的换算

978-7-111-52849-4-Part02-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9.jpg

4.刨花板

刨花板的标定规格见表5-9。

表5-9 刨花板的标定规格

978-7-111-52849-4-Part02-10.jpg

5.1.4 涂料类

1.涂料及配层

(1)抹灰基层涂料配套层次关系见表5-10。

表5-10 抹灰基层涂料配套层次关系

978-7-111-52849-4-Part02-11.jpg

(2)木门窗涂料配套层次关系见表5-11。

表5-11 木门窗涂料配套层次关系

978-7-111-52849-4-Part02-12.jpg

注:厚漆——铅油;清油——鱼油;润粉—油粉。

(3)木地板涂料配套层次关系见表5-12。

(4)金属面层涂料配套层次关系见表5-13。

表5-12 木地板涂料配套层次关系

978-7-111-52849-4-Part02-13.jpg

表5-13 金属面层涂料配套层次关系

978-7-111-52849-4-Part02-14.jpg

2.涂料配比

(1)常用色漆颜色的调配见表5-14。

表5-14 常用色漆颜色的调配

978-7-111-52849-4-Part02-15.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6.jpg

(2)常用腻子的配方见表5-15。

表5-15 常用腻子的配方

978-7-111-52849-4-Part02-1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8.jpg

3.各种涂料稀释剂配方

(1)L01-14沥青涂料稀释剂配方见表5-16。

表5-16 L01-14沥青涂料稀释剂配方(%)

978-7-111-52849-4-Part02-19.jpg

(2)聚乙烯醇缩醛稀释剂配方见表5-17。

表5-17 聚乙烯醇缩醛稀释剂配方(%)

978-7-111-52849-4-Part02-20.jpg

(3)聚氨酯涂料稀释剂配方见表5-18。

表5-18 聚氨酯涂料稀释剂配方(%)

978-7-111-52849-4-Part02-21.jpg

(4)过氯乙烯稀释剂配方见表5-19。

表5-19 过氯乙烯稀释剂配方(%)

978-7-111-52849-4-Part02-22.jpg

(5)丙烯酸涂料稀释剂配方见表5-20。

表5-20 丙烯酸涂料稀释剂配方(%)

978-7-111-52849-4-Part02-23.jpg

(6)环氧树脂涂料稀释剂配方见表5-21。

表5-21 环氧树脂涂料稀释剂配方(%)

978-7-111-52849-4-Part02-24.jpg

(7)硝基漆稀释剂配方见表5-22。

(8)金属面涂料稀释剂配方见表5-23。

表5-22 硝基漆稀释剂配方(%)

978-7-111-52849-4-Part02-25.jpg

注:其中4号稀释剂为硝基喷漆用稀释剂;5号为硝基木器漆用稀释剂。

表5-23 金属面涂料稀释剂配方(%)

978-7-111-52849-4-Part02-26.jpg

5.1.5 陶瓷类

陶瓷墙地砖的品种、规格和性能指标见表5-24。

表5-24 陶瓷墙地砖的品种、规格和性能指标

978-7-111-52849-4-Part02-2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0.jpg

5.2 常用建筑材料自重

5.2.1 土、砂、砂砾、岩石

土、砂、砂砾、岩石的自重见表5-25。

表5-25 土、砂、砂砾、岩石等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31.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2.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3.jpg

注:1kg=9.8N,1kN=100/9.8kg。

5.2.2 石灰、水泥、灰浆及混凝土

石灰、水泥、灰浆及混凝土的自重见表5-26。

表5-26 石灰、水泥、灰浆及混凝土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34.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5.jpg

5.2.3 沥青、煤灰、油料

沥青、煤灰、油料的自重见表5-27。

表5-27 沥青、煤灰、油料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36.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7.jpg

5.2.4 砖

各种砖的自重见表5-28。

表5-28 各种砖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3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9.jpg

5.2.5 砌体

各类砌体的自重见表5-29。

表5-29 各类砌体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4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1.jpg

5.2.6 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的自重见表5-30。

表5-30 金属矿产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42.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3.jpg

5.2.7 木材

木材的自重见表5-31。

表5-31 木材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44.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5.jpg

5.2.8 胶合板

胶合板的自重见表5-32。

表5-32 胶合板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46.jpg

5.2.9 杂项

杂项物品的自重见表5-33。

表5-33 杂项物品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4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9.jpg

5.2.10 石棉制品质量

(1)石棉绳的质量见表5-34。

表5-34 石棉绳的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50.jpg

(2)石棉板的质量见表5-35。

表5-35 石棉板的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51.jpg

注:石棉纸每平方米每厚1mm质量为1.84kg。

(3)石棉布的质量见表5-36。

表5-36 石棉布的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52.jpg

(4)橡胶石棉板材的质量(密度按1.75)见表5-37。

表5-37 橡胶石棉板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53.jpg

5.2.11 橡胶制品质量

(1)工业用橡胶板材的质量(密度按1.2)见表5-38。

表5-38 工业用橡胶板材的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54.jpg

(2)输油胶管的质量(密度按1.2)见表5-39。

表5-39 输油胶管的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55.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56.jpg

(3)真空胶管的质量(密度按1.29)见表5-40。

表5-40 真空胶管的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57.jpg

5.2.12 隔墙与墙面

隔墙与墙面的自重见表5-41。

表5-41 隔墙与墙面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5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59.jpg

5.2.13 顶棚

顶棚的自重见表5-42。

表5-42 顶棚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6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61.jpg

5.2.14 建设用压型钢板

建设用压型钢板的自重见表5-43。

表5-43 建设用压型钢板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62.jpg

5.2.15 屋架、门窗

屋架、门窗的自重见表5-44。

表5-44 屋架、门窗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63.jpg

5.2.16 屋顶

屋顶的自重见表5-45。

表5-45 屋顶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64.jpg

5.2.17 地面

地面的自重见表5-46。

表5-46 地面的自重

978-7-111-52849-4-Part02-65.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66.jpg

5.3 钢筋或钢材理论质量

5.3.1 钢材截面面积计算公式

常用钢材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见表5-47。

表5-47 常用钢材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6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68.jpg

5.3.2 钢材理论质量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W=F(断面积,mm2)×L(长度,m)×g(密度,g/cm3)×1/1000

注:由于型材在制造过程中的允许偏差值,因此用公式计算的理论质量与实际质量有一定出入,只作为估算时的参考。

(2)钢材理论质量计算公式见表5-48。

表5-48 钢材理论质量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69.jpg

5.3.3 常用钢筋、钢丝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质量

钢筋、钢绞线、钢丝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质量见表5-49~表5-51。

表5-49 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978-7-111-52849-4-Part02-70.jpg

注:括号内为预应力螺纹钢筋的数值。

表5-50 钢绞线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978-7-111-52849-4-Part02-71.jpg

表5-51 钢丝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978-7-111-52849-4-Part02-72.jpg

5.3.4 工字钢尺寸、截面面积及理念质量

工字钢尺寸、截面面积及理念质量见表5-52。

表5-52 工字钢尺寸、截面面积及理念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73.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74.jpg

注:截面图和表中标注的圆弧半径r、r1的数据用于孔型设计,不作交货条件。

工字钢计算理论质量时,钢的密度为7.85g/cm3

工字钢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hd+2tb-d)+0.815(r2-r21

5.3.5 H型钢截面面积、理论质量

H型钢截面尺寸、截面面积及理论质量见表5-53。

表5-53 H型钢截面尺寸、截面面积及理论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75.jpg

5.3.6 槽钢截面面积、理论质量

热轧槽钢截面尺寸、截面面积及理论质量见表5-54。

表5-54 热轧槽钢截面尺寸、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978-7-111-52849-4-Part02-76.jpg

注:截面图和表中标注的圆弧半径r、r1的数据用于孔型设计,不做交货条件。

槽钢计算理论质量时,钢的密度为7.85g/cm3

槽钢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hd+2tb-d)+0.349(r2-r21

5.3.7 等边角钢截面面积、理论质量

等边角钢截面尺寸、面积和理论质量见表5-55。

表5-55 等边角钢截面尺寸、面积和理论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7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78.jpg

5.3.8 不等边角钢截面面积、理论质量

不等边角钢截面尺寸、面积和理论质量见表5-56。

表5-56 不等边角钢截面尺寸、面积和理论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7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80.jpg

5.3.9 六角网理论质量

六角网理论质量见表5-57。

表5-57 六角钢理论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81.jpg

5.3.10 铸铁管理论质量

铸铁管理论质量见表5-58。

表5-58 铸铁管理论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82.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83.jpg

5.3.11 焊接钢管理论质量

焊接钢管理论质量见表5-59。

表5-59 焊接钢管理论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84.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85.jpg

① 表示近似内径的参考尺寸。对各种规格的钢管,其外径决定于YB 822所规定的尺寸。每种规格的实际内径随着管壁厚度而变化。公称直径不等于外径减2倍壁厚之差。

5.3.12 镀锌钢管增加质量系数

镀锌钢管比非镀锌钢管增加的质量系数见表5-60。

表5-60 镀锌钢管比非镀锌钢管增加的质量系数

978-7-111-52849-4-Part02-86.jpg

5.3.13 螺旋焊缝电焊钢管理论质量

螺旋焊缝电焊钢管理论质量见表5-61。

表5-61 螺旋焊缝电焊钢管理论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87.jpg

5.3.14 薄钢板理论质量

薄钢板理论质量见表5-62。

表5-62 薄钢板理论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88.jpg

5.3.15 花纹钢板理论质量

花纹钢板理论质量见表5-63。

表5-63 花纹钢板理论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89.jpg

5.3.16 镀锌钢丝理论质量

镀锌钢丝规格及其理论质量见表5-64。

表5-64 镀锌钢丝规格及其理论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9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91.jpg

注:镀锌低碳钢丝俗称镀锌铁丝、铅丝。

5.3.17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技术指标

(1)冷轧扭钢筋产品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冷轧扭钢筋》JG 190—2006的规定。

(2)冷轧扭钢筋的规格及截面参数见表5-65。

表5-65 冷轧扭钢筋的规格及截面参数

978-7-111-52849-4-Part02-92.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93.jpg

注:Ⅰ型为矩形截面,Ⅱ型为方形截面,Ⅲ型为圆形截面。

(3)冷轧扭钢筋的外形尺寸见表5-66。

表5-66 冷轧扭钢筋的外形尺寸

978-7-111-52849-4-Part02-94.jpg

(4)冷轧扭钢筋强度标准值见表5-67。

表5-67 冷轧扭钢筋强度标准值 (单位:N/mm2

978-7-111-52849-4-Part02-95.jpg

(5)冷轧扭钢筋抗拉(压)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见表5-68。

表5-68 冷轧扭钢筋抗拉(压)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

978-7-111-52849-4-Part02-96.jpg

第6章 土石方工程工程量计算常用公式及数据

6.1 土石方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土石方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见表6-1。

表6-1 土石方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9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9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9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0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01.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02.jpg

6.2 土石方工程工程量计算相关数据

6.2.1 放坡系数

放坡系数见表6-2。

表6-2 土方工程放坡系数K

978-7-111-52849-4-Part02-103.jpg

6.2.2 工作面宽度

工作面宽度见表6-3。

表6-3 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宽度C计算

978-7-111-52849-4-Part02-104.jpg

6.2.3 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

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见表6-4。

表6-4 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105.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06.jpg

注:1.a—一个方格的边长(m);

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

h1h2h3h4——四角点的施工高度(m),用绝对值代入;

h——填方或挖方角点施工高度的总和(m);V——挖、填方体积(m3)。

2.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度而得出的。

6.2.4 方格网距20m施工高度及∑h按0.1m时底面为三角形、五边形的体积

方格网距20m施工高度及∑h按0.1m时底面为三角形、五边形的体积见表6-5。

表6-5 方格网距20m施工高度总和∑h按0.1m时底面为三角形、五边形的体积 (单位:m3

978-7-111-52849-4-Part02-107.jpg

注:1.bc见表3-4,可以互换。

2.粗黑线上为三角形体积,粗黑线以下为五边形体积。

3.978-7-111-52849-4-Part02-108.jpg

6.2.5 方格网距30m施工高度总和∑h按0.1m时底面为三角形、五边形的体积

方格网距30m施工高度总和∑h按0.1m时底面为三角形、五边形的体积(m3)见表6-6。

表6-6 方格网距30m施工高度总和∑h按0.1m时底面为三角形、五边形的体积 (单位:m3

978-7-111-52849-4-Part02-109.jpg

(上表为三角形体积)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10.jpg

(上表粗黑线以上为三角形体积,粗黑线以下为五边形体积)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11.jpg

(上表粗黑线以上为三角形体积,粗黑线以下为五边形体积)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12.jpg

(上表为五边形体积)

注:1.bc见表3-4,可以互换;

2.978-7-111-52849-4-Part02-113.jpg

6.2.6 方格网距20m施工高度网与∑h按0.1m时底面梯形的体积

方格网距20m施工高度网与∑h按0.1m时底面梯形的体积见表6-7。

表6-7 方格网距20m施工高度总和∑h按0.1m时底面为梯形的体积 (单位:m3

978-7-111-52849-4-Part02-114.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15.jpg

注:1.b、c,可以互换。

2.978-7-111-52849-4-Part02-116.jpg

6.2.7 方格网距30m施工高度与∑h按0.1m时底面为梯形的体积

方格网距30m施工高度与∑h按0.1m时底面为梯形的体积见表6-8。

表6-8 方格网距30m施工高度总和∑h按0.1m时底面为梯形的体积 (单位:m3

978-7-111-52849-4-Part02-11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18.jpg

注:1.b、c,可以互换。

2.978-7-111-52849-4-Part02-119.jpg

6.2.8 地坑放坡宽度KH及角锥体积978-7-111-52849-4-Part02-120.jpg

地坑放坡宽度KH及角锥体积978-7-111-52849-4-Part02-121.jpg见表6-9。

表6-9 地坑放坡宽度KH(m)及角锥体积K2H3 (单位:m3

978-7-111-52849-4-Part02-122.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23.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24.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25.jpg

注:本表是据地坑挖方公式978-7-111-52849-4-Part02-126.jpg编制的。其中ab为坑底长、宽(均包括工作面),H为坑深,单位皆为m。

6.2.9 地槽放坡断面面积(双面KH2)表

地槽放坡断面面积(双面KH2)见表6-10。

表6-10 地槽放坡断面面积(双面KH2) (单位:m2

978-7-111-52849-4-Part02-12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2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29.jpg

注:本表使用方法:

地槽挖土体积V=[地槽矩形断面面积+放坡断面面积(KH2)]×地槽长度

6.2.10 常用放坡圆坑挖方量表

常用放坡圆坑挖方量表见表6-11~表6-18。

表6-11 常用放坡圆坑挖方量表(当K=0.10时) (单位:m3/个)

978-7-111-52849-4-Part02-13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31.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32.jpg

注:978-7-111-52849-4-Part02-133.jpg

式中 r——圆形地坑下底半径(含工作面)(m);

K——放坡系数;

H——圆形地坑挖方深度(m);

R——圆形地坑上底半径=r+KH(m)。

表6-12 常用放坡圆坑挖方量表(当K=0.25时) (单位:m3/个)

978-7-111-52849-4-Part02-134.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35.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36.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37.jpg

注:978-7-111-52849-4-Part02-138.jpg

式中 r——圆形地坑下底半径(含工作面)(m);

K——放坡系数;

H——圆形地坑挖方深度(m);

R——圆形地坑上底半径=r+KH(m)。

表6-13 常用放坡圆坑挖方量表(当K=0.30时) (单位:m3/个)

978-7-111-52849-4-Part02-13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4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41.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42.jpg

注:978-7-111-52849-4-Part02-143.jpg

式中 r——圆形地坑下底半径(含工作面)(m);

K——放坡系数;

H——圆形地坑挖方深度(m);

R——圆形地坑上底半径=r+KH(m)。

表6-14 常用放坡圆坑挖方量表(当K=0.33时) (单位:m3/个)

978-7-111-52849-4-Part02-144.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45.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46.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47.jpg

注:978-7-111-52849-4-Part02-148.jpg

式中 r——圆形地坑下底半径(含工作面)(m);

K——放坡系数;

H——圆形地坑挖方深度(m);

R——圆形地坑上底半径=r+KH(m)。

表6-15 常用放坡圆坑挖方量表(当K=0.50时) (单位:m3/个)

978-7-111-52849-4-Part02-14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5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51.jpg

注:978-7-111-52849-4-Part02-152.jpg

式中 r——圆形地坑下底半径(含工作面)(m);

K——放坡系数;

H——圆形地坑挖方深度(m);

R——圆形地坑上底半径=r+KH(m)。

表6-16 常用放坡圆坑挖方量表(当K=0.67时) (单位:m3/个)

978-7-111-52849-4-Part02-153.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54.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55.jpg

注:978-7-111-52849-4-Part02-156.jpg

式中 r——圆形地坑下底半径(含工作面)(m);

K——放坡系数;

H——圆形地坑挖方深度(m);

R——圆形地坑上底半径=r+KH(m)。

表6-17 常用放坡圆坑挖方量(表4-17) (当K=0.75时) (单位:m3/个)

978-7-111-52849-4-Part02-15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5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5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60.jpg

注:978-7-111-52849-4-Part02-161.jpg

式中 r——圆形地坑下底半径(含工作面)(m);

K——放坡系数;

H——圆形地坑挖方深度(m);

R——圆形地坑上底半径=r+KH(m)。

表6-18 常用放坡圆坑挖方量(当K=1.00时) (单位:m3/个)

978-7-111-52849-4-Part02-162.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63.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64.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65.jpg

注:978-7-111-52849-4-Part02-166.jpg

式中 r——圆形地坑下底半径(含工作面)(m);

K——放坡系数;

H——圆形地坑挖方深度(m);

R——圆形地坑上底半径=r+KH(m)。

6.2.11 土方体积折算系数表

土方体积折算系数表见表6-19。

表6-19 土石方体积折算系数表

978-7-111-52849-4-Part02-167.jpg

注:本表摘自《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

6.2.12 土壤分类表

土壤分类表见表6-20。

表6-20 土壤分类表

978-7-111-52849-4-Part02-16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69.jpg

注:1.本表土的名称及其含义按国家标准《岩石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定义。

2.本表摘自《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

6.2.13 垫层材料用量计算

铺设垫层材料要根据压实系数和配合比计算材料用量。

978-7-111-52849-4-Part02-170.jpg

常用垫层材料压实系数见表6-21。

表6-21 常用垫层材料压实系数

978-7-111-52849-4-Part02-171.jpg

6.3 土石方工程工程量计算方法及示例

(1)质量比计算方法

978-7-111-52849-4-Part02-172.jpg

材料净用量=混合物质量×材料比例数×压实系数

(2)体积比计算方法

978-7-111-52849-4-Part02-173.jpg

6.3.1 石灰、砂、碎砖三合土

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174.jpg

【示例】 已知石灰孔隙率0.44,砂孔隙率0.35,碎砖孔隙率0.43,求1∶1∶4石灰、砂、碎砖三合土垫层的材料用量。

【解】 石灰实体积=1×(1-0.44)=0.56

砂实体积=1×(1-0.35)=0.65

碎砖实体积=4×(1-0.43)=2.28

978-7-111-52849-4-Part02-175.jpg

石灰用量=1×0.287×501.5=143.9kg/m3

砂用量=1×0.287×1=0.287m3/m3

碎砖用量=4×0.287×1=1.148m3/m3

6.3.2 黏土炉渣

【示例】 黏土炉渣配合比为1∶0.6,黏土表观密度为1400kg/m3,炉渣表观密度为800kg/m3,虚铺厚度为220mm,压实厚度为150mm,试计算材料用量。

【解】 用质量比方法计算:

978-7-111-52849-4-Part02-176.jpg

黏土用量=1126.8×0.56×1.47=927.55kg/m3

折合体积=927.55/1400=0.663m3/m3

炉渣用量=1126.8×0.39×1.47=646.0kg/m3

折合体积=646.0/800=0.807m3/m3

6.3.3 石灰炉渣

【示例】 已知1∶3石灰炉渣垫层的虚铺厚度为160mm,压实厚度为120mm;每1m3粉化石灰需生石灰501.5kg,试计算材料用量。

【解】 用体积比计算方法计算:

978-7-111-52849-4-Part02-177.jpg

石灰用量=501.05×1.333×25%=167.0kg/m3

炉渣用量=1.0×1.333×75%=0.99m3/m3

6.3.4 水泥石灰炉渣

【示例】 已知每1m3粉化石灰用生石灰501.5kg,水泥表观密度1250kg/m3,压实系数1.455,试计算1∶1∶7水泥炉渣的材料用量。

【解】 用体积比计算:

978-7-111-52849-4-Part02-178.jpg

水泥用量=1250×11.1%×1.455=201.9kg/m3

石灰用量=501.5×11.1%×1.455=81kg/m3

炉渣用量=1×77.7%×1.455=1.132kg/m3

6.3.5 平整土地工程量计算

【示例】 如图6-1所示,试计算此平整场地的工程量。

【解】 S面积=(8+18+2×2)×(10+2×2)+(8+2×2)×7

=420+84

=504m2

978-7-111-52849-4-Part02-179.jpg

图6-1 某建筑物底层平面图示

6.3.6 挖掘沟槽、基坑土方工程量计算

【示例】 有一个工程沟槽长80m,挖土深为2m,属于三类土地,毛石基础宽0.70m,有工作面,试计算此人工挖沟槽工程量。

【解】 已知:a=0.70m,由于沟槽为三类土,毛石基础每边需各增加工作面宽度B为0.15m,H=2m,L=80m,K取0.33(三类土人工挖土放坡系数),所以有:

V=La+2×B+KHH

=80×(0.7+2×0.15+0.33×2)×2

=265.6m3

6.3.7 回填土土方体积计算

【示例】 有一工程挖方体积为400m3,基础及垫层体积为200m3,试计算此工程回填土工程量。

【解】 已知,V=400m3,V=200m3

V=V-V=400-200=200m3

第7章 桩基础工程

7.1 桩基础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桩基础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见表7-1。

表7-1 桩基础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18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81.jpg

7.2 桩基础工程工程量计算相关数据

7.2.1 岩石风化程度

岩石风化程度见表7-2。

表7-2 岩石风化程度

978-7-111-52849-4-Part02-182.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83.jpg

7.2.2 土质鉴别表

土质鉴别表见表7-3。

表7-3 土质鉴别表

978-7-111-52849-4-Part02-184.jpg

7.2.3 钢筋混凝土圆桩体积表

钢筋混凝土圆桩体积表见表7-4。

表7-4 钢筋混凝土圆桩体积表 (单位:m3

978-7-111-52849-4-Part02-185.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86.jpg

7.2.4 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体积表

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体积表见表7-5。

表7-5 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体积表 (单位:m3

978-7-111-52849-4-Part02-187.jpg

7.2.5 常用人工挖孔桩标准段护壁和桩芯混凝土量表

常用人工挖孔桩标准段护壁和桩芯混凝土量表见表7-6。

表7-6 常用人工挖孔桩标准段护壁和桩芯混凝土量表(壁厚0.10m,高度1.00m) (单位:m3

978-7-111-52849-4-Part02-18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189.jpg

7.3 桩基础工程工程量计算方法及示例

7.3.1 砖基础

砖基础由直墙基础和放脚基础两部分组成,如图7-1所示。

978-7-111-52849-4-Part02-190.jpg

图7-1 砖基础图示

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191.jpg

【示例】 根据图7-2,分别计算每1m3砖基础标准砖净用量和砂浆净用量。

978-7-111-52849-4-Part02-192.jpg

图7-2 砖基础

【解】 (1)240厚砖基础标准砖用量:

978-7-111-52849-4-Part02-193.jpg

砂浆净用量=1-0.0014628×525.86=0.23m3

(2)365厚砖基础标准砖用量:

978-7-111-52849-4-Part02-194.jpg

【示例】 根据图7-3,计算不等高式砖基础标准砖用量。

978-7-111-52849-4-Part02-195.jpg

图7-3 不等高式放脚砖基础

【解】978-7-111-52849-4-Part02-196.jpg

7.3.2 耐碱混凝土

耐碱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如下:

(1)混合骨料中的粉状填充料含水量在6%~8%,砂率不小于40%~50%。

(2)水灰比不宜大于0.65。

(3)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

(4)用水量不大于200kg/m3

当水泥用量与水的用量确定之后,耐碱混凝土的骨料用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978-7-111-52849-4-Part02-197.jpg

【示例】 耐碱混凝土的水泥用量450kg/m3,水泥密度3.1g/m3,水用量200kg/m3,砂石混合密度2.65g/cm3,砂率42%,石率52%,石粉率6%,试计算砂石混合用量。

【解】978-7-111-52849-4-Part02-198.jpg

石子用量=2649×52%=1377.5kg

砂用量=2649×42%=1112.58kg

石粉用量=2649×6%=158.94kg

第8章 砌筑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及数据

8.1 砌筑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砌筑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见表8-1。

表8-1 砌筑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19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0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01.jpg

8.2 砌筑工程工程量计算相关数据

8.2.1 垛基

垛基见表8-2~表8-3。

1.砖垛基正身

砖垛基正身见表8-2。

表8-2 砖垛垛基正身体积 m3/每个砖垛基础

978-7-111-52849-4-Part02-202.jpg

2.砖垛基础大放脚

砖垛基础大放脚增加体积见表8-3。

表8-3 砖垛基础大放脚增加体积

978-7-111-52849-4-Part02-203.jpg

8.2.2 标准砖等高式砖墙基

1.大放脚折加高度

标准砖等高式砖墙基大放脚折加高度表见表8-4。

表8-4 标准砖等高式砖墙基大放脚折加高度表

978-7-111-52849-4-Part02-204.jpg

注:1.本表按标准砖双面放脚,每层等高12.6cm(二皮砖,二灰缝)砌出6.25cm计算;

2.本表折加墙基高度的计算,以240mm×115mm×53mm标准砖,1cm灰缝及双面大放脚为准;

3.978-7-111-52849-4-Part02-205.jpg

4.采用折加高度数字时,取两位小数,第三位以后四舍五入,采用增加断面数字时,取四位小数,第四位以后四舍五入。

2.砖基础断面面积

等高式砖基础断面面积见表8-5。

表8-5 等高式砖基础断面面积

978-7-111-52849-4-Part02-206.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0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0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0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10.jpg

3.砖柱基础体积

砖柱基础体积见表8-6。

表8-6 砖柱基础体积 (单位:m3

978-7-111-52849-4-Part02-211.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12.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13.jpg

4.附墙砖垛基础体积

附墙砖垛等高式基础体积见表8-7。

表8-7 附墙砖垛等高式基础体积(凸出部分) (单位:m3

978-7-111-52849-4-Part02-214.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15.jpg

8.2.3 标准砖间隔式(不等高式)墙基

1.大放脚折加高度

大放脚折加高度见表8-8。

表8-8 大放脚折加高度

978-7-111-52849-4-Part02-216.jpg

注:本表高的一层按126mm,低的一层按63mm,间隔砌出62.5mm,而且是以最下一层高度为126mm计算的。

2.基础断面面积

基础断面面积见表8-9。

表8-9 基础断面面积 (单位:m2

978-7-111-52849-4-Part02-21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1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1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2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21.jpg

3.砖柱基础体积

砖柱基础体积见表8-10。

表8-10 砖柱基础体积 (单位:m2

978-7-111-52849-4-Part02-222.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23.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24.jpg

4.附墙砖垛不等高式砖柱基础体积

附墙砖垛不等高式砖柱基础体积见表8-11。

表8-11 附墙砖垛间隔式基础体积表(凸出部分) (单位:m2

978-7-111-52849-4-Part02-225.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26.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27.jpg

8.3 砌筑工程工程量计算方法及示例

8.3.1 砂浆

(1)一般抹灰砂浆。

一般抹灰砂浆配合比均按体积比计算。

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228.jpg

当砂子用量计算超过1m3时,因其孔隙容积已大于灰浆数量,均按1m3计算。

砂子密度2650kg/m3,表观密度1590kg/m3978-7-111-52849-4-Part02-229.jpg978-7-111-52849-4-Part02-230.jpg

每立方米石灰膏用生石灰600kg,每立方米粉化灰用生石灰501kg。

水泥密度1300kg/m3

白石子密度2700kg/m3,表观密度1500kg/m3978-7-111-52849-4-Part02-231.jpg978-7-111-52849-4-Part02-232.jpg

【示例】 计算1∶2水泥砂浆的水泥和砂子用量,水泥密度1300kg/m3,砂子空隙率40%。

【解】978-7-111-52849-4-Part02-233.jpg

978-7-111-52849-4-Part02-234.jpg

【示例】 计算1m3纯白水泥浆材料用量,水泥密度3100kg/m3,表观密度1300kg/m3,用水量按水泥的35%计算,水密度1000kg/m3

【解】978-7-111-52849-4-Part02-235.jpg

978-7-111-52849-4-Part02-236.jpg

(2)抹灰面干粘石。

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237.jpg=石子表观密度×(1-空隙率)×石子粒径×100m2

【示例】 计算100m2干粘石墙面的白石子用量,白石子表观密度1500kg/m3,粘在墙面后的空隙率按20%计算,石子粒径5mm。

【解】 白石子用量=1500×(1-20%)×0.005×100

=600kg

8.3.2 砖

(1)有关数据

1)标准砖尺寸及灰缝厚

标准砖尺寸:

长×宽×厚=240mm×115mm×53mm

灰缝厚度:10mm

②单位正方体的砌砖用量(图8-1)。

砖长4块×(0.24+0.01)=1m

砖宽8块×(0.115+0.01)=1m

砖厚16块×(0.053+0.01)=1.008mm≈1m

每立方米用砖量=4×8×16=512块

3)无灰缝堆码1m3砖数量。

978-7-111-52849-4-Part02-238.jpg

978-7-111-52849-4-Part02-239.jpg

图8-1 单位正立方体砌砖用量示意图

4)每米墙长各种墙厚的每层标砖块数见表8-12。

表8-12 各墙厚每层标砖块数统计表

978-7-111-52849-4-Part02-240.jpg

(2)砖墙。

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241.jpg

978-7-111-52849-4-Part02-242.jpg

式中 墙厚×0.01575——砌体中标准块的体积;

K——每个标准块中标准砖数量,如墙厚120,K=1;墙厚180,K=1.5;墙厚240,K=2;墙厚370,K=3;墙厚490,K=4;依此类推。

【示例】 试计算不同墙厚的每1m3砌体标准砖净用量。

【解】 1/2砖墙

978-7-111-52849-4-Part02-243.jpg

978-7-111-52849-4-Part02-244.jpg

图8-2 墙厚240的标准块体积尺寸图示

978-7-111-52849-4-Part02-245.jpg

2砖墙:

978-7-111-52849-4-Part02-246.jpg

978-7-111-52849-4-Part02-247.jpg

3砖墙:

978-7-111-52849-4-Part02-248.jpg

(3)矩形砖柱

计算公式(见图8-3):

978-7-111-52849-4-Part02-249.jpg

978-7-111-52849-4-Part02-250.jpg

图8-3 矩形柱一层块数

【示例】 试计算各矩形断面柱净用砖量:

【解】 240×240砖柱:

978-7-111-52849-4-Part02-251.jpg

240×365砖柱:

978-7-111-52849-4-Part02-252.jpg

365×365砖柱

978-7-111-52849-4-Part02-253.jpg

365×490砖柱

978-7-111-52849-4-Part02-254.jpg

8.3.3 砌块

(1)砌块墙。

1)加气混凝土。

978-7-111-52849-4-Part02-255.jpg

2)空心砌块墙、硅酸盐砌块墙。

978-7-111-52849-4-Part02-256.jpg

砂浆净用量=1-砌块净用量×每块砌块体积

(2)各种规格硅酸盐砌块见表8-13。

表8-13 硅酸盐砌块规格及单位数量表

978-7-111-52849-4-Part02-257.jpg

注:硅酸盐砌块按表观密度(1500kg/m3)计。

(3)填充墙。

978-7-111-52849-4-Part02-258.jpg

砂浆净用量=1-0.0014628×标砖数-填充料体积

(4)方整石柱。

978-7-111-52849-4-Part02-259.jpg

(5)方整石墙

规格:400mm×220mm×200mm。

978-7-111-52849-4-Part02-260.jpg

978-7-111-52849-4-Part02-261.jpg

(6)毛石砌体。

毛石砌体以立方米砌体材料计算。设定毛石空隙以砂浆填充。

978-7-111-52849-4-Part02-262.jpg

【示例】 某毛石砌体,毛石密度2700kg/m3,堆积密度1500kg/m3,试计算每1m3毛石用量。

【解】978-7-111-52849-4-Part02-263.jpg

978-7-111-52849-4-Part02-264.jpg

8.3.4 模板

(1)模板摊销量计算公式。

在预算定额中,浇筑混凝土使用的模板材料的消耗量,是按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确定的。其计算公式为:

978-7-111-52849-4-Part02-265.jpg

(2)模板摊销量周转次数、损耗率及施工损耗。

模板的摊销系数和补损率见表8-14,在计算时可直接查用。

表8-14 模板周转次数、补损率及施工补损表

978-7-111-52849-4-Part02-266.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67.jpg

100m2一次使用量是按照选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图纸,计算出应配备的模板所需的材料用量,然后折算成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积每100m2所需的模板材料使用量。

8.3.5 脚手架使用量

(1)脚手架杆距、步距见表8-15。

表8-15 各种脚手架杆距、步距参考表

978-7-111-52849-4-Part02-268.jpg

(2)木外脚手架构造见表8-16。

表8-16 木外脚手架构造参考表 (单位:m)

978-7-111-52849-4-Part02-26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70.jpg

(3)木里脚手架构造见表8-17。

表8-17 木里脚手架构造参考表 (单位:m)

978-7-111-52849-4-Part02-271.jpg

(4)竹外脚手架构造见表8-18。

(5)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见表8-19。

(6)各种脚手架材料耐用期限及残值见表8-20。

(7)脚手架搭设一次使用期限见表8-21。

表8-18 竹外脚手架构造参考表 (单位:m)

978-7-111-52849-4-Part02-272.jpg

注:1.大横杆的最下一步均可放大到1.8m;

2.单排脚手架立杆横向间距邸指立杆离墙面的距离。

表8-19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参考表 (单位:m)

978-7-111-52849-4-Part02-273.jpg

表8-20 各种脚手架材料耐用期限及残值参考表

978-7-111-52849-4-Part02-274.jpg

表8-21 各种脚手架搭设一次使用期限参考表

978-7-111-52849-4-Part02-275.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76.jpg

(8)脚手架定额步距和高度计算。

1)脚手架、斜道、上料平台立杆间距和步高见表8-22。

表8-22 脚手架、斜道、上料平台立杆间距和步高参考表

978-7-111-52849-4-Part02-277.jpg

2)脚手架高度计算。

脚手架的高度按每步高度乘以步数另加操作高度计算,即:

脚手架高度=步高×步数+1.2m

竹脚手架一般第一步高度取2.45m,其高度为:

竹脚手架高度(m)=2.45+步高×(步数-1)+1.2

3)脚手架定额高度与步数的确定见表8-23。

表8-23 脚手架定额高度与步数参考表

978-7-111-52849-4-Part02-278.jpg

4)脚手板层数的确定。

高度在16m以内的脚手架,脚手板按一层计算;高度在16m以外的脚手架,考虑交叉作业的需要,按双层计算。

(9)各种形式脚手架一次搭设材料用量。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单立杆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其不同步距、杆距每1m2钢管脚手架钢管、扣件用量见表8-2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材料综合用量见表8-25。

表8-24 不同步距、杆距钢管脚手架钢管、扣件用量参考表 (单位:kg/m2

978-7-111-52849-4-Part02-279.jpg

注:以上用量为立杆、大横杆和小横杆用量,剪刀撑、斜拉杆、栏杆等另计。

表8-25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材料综合用量参考表 (单位:1000m2

978-7-111-52849-4-Part02-28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81.jpg

注:大横杆中包括栏杆及支承架的连系杆。

2)承插式钢管脚手架材料综合用量见表8-26。

表8-26 承插式钢管脚手架材料综合用量参考表 (单位:1000m2

978-7-111-52849-4-Part02-282.jpg

注:1.1000m2墙面,高20m的脚手架按11步28跨计算;

2.立杆质量包括连接套管和承插管;

3.斜撑用5.55m立杆或其他长钢管搭设。

3)钢脚手板。

钢脚手板规格一般为4.0m×(0.2~0.25m),不同杆距及架宽每100m长作业面钢脚手板用量见表8-27。

表8-27 不同杆距及架宽每100m长作业面钢脚手板用量参考表 (单位:块/100m)

978-7-111-52849-4-Part02-283.jpg

(10)脚手架材料定额摊销量计算。

1)脚手架材料的定额摊销量,按下式计算。

978-7-111-52849-4-Part02-284.jpg

2)钢脚手架材料维护保养费用。

钢脚手架钢管的维护保养,是按钢管初次投入使用前刷两遍防锈漆,以后每隔三年再刷一遍考虑,在耐用期限计240个月内共刷7遍。其维护保养费用按下式计算。

978-7-111-52849-4-Part02-285.jpg

刷油漆工料单价可按相应定额项目计算。

第9章 钢筋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及数据

9.1 钢筋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钢筋的工程量计算公式见表9-1。

表9-1 钢筋的工程量计算公式表

978-7-111-52849-4-Part02-286.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8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8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89.jpg

9.2 钢筋工程工程量计算相关数据

9.2.1 圆钢理论质量

圆钢理论质量见表9-2。

表9-2 圆钢尺寸及理论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290.jpg

注:表中钢的理论质量是按密度为7.85g/cm3计算。

9.2.2 冷轧扭钢筋公称截面面积和理论质量

冷轧扭钢筋公称截面面积和理论质量见表9-3。

表9-3 冷轧扭钢筋公称截面面积和理论质量

978-7-111-52849-4-Part02-291.jpg

注:1.冷轧扭钢筋的表示如下图所示

2.来自《冷轧扭钢筋》JG 190—2006。

978-7-111-52849-4-Part02-292.jpg

9.2.3 常见形式钢筋长度

常见形式钢筋长度见表9-4。

表9-4 常见形式钢筋长度

978-7-111-52849-4-Part02-293.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94.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95.jpg

注:L0——钢筋直线部分净长或锚固端外净长;L——构件外形长度;h——构件外形高度或厚度;h0——钢筋净高;d——钢筋直径;la——钢筋锚固长度;d0——钢筋保护层厚度;α——钢筋弯起角度;ab——钢筋水平部分长度。

9.2.4 常用光圆钢筋弯钩增加长度

常用光圆钢筋弯钩增加长度见表9-5。

表9-5 常用光圆钢筋弯钩增加长度 (单位:m)

978-7-111-52849-4-Part02-296.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9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298.jpg

注:1.钢筋的计算长度=钢筋图示外缘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2.弯钩的平直长度按施工图设计。

3.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依据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9.2.5 常用带肋钢筋弯钩增加长度

常用带肋钢筋弯钩增加长度见表9-6。

表9-6 常用带肋钢筋弯钩增加长度 (单位:m)

978-7-111-52849-4-Part02-29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00.jpg

注:1.钢筋的计算长度=钢筋图示外缘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带肋钢筋是否弯钩,按施工图确定);

2.带肋钢筋系指HRB335级、HRB400级钢筋和RRB400级余热处理钢筋;

3.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依据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9.2.6 钢筋混凝土圆柱每米高度内螺旋箍筋长度

钢筋混凝土圆柱每米高度内螺旋箍筋长度见表9-7。

表9-7 钢筋混凝土圆柱每米高度内螺旋箍筋长度 (单位:m)

978-7-111-52849-4-Part02-301.jpg

注:1.本表为螺旋钢筋的理论长度,未包括弯钩、搭接长度。

2.978-7-111-52849-4-Part02-302.jpg

式中 螺旋筋圈数=螺筋设计高度/螺距;

螺圈直径=圆形构件直径-保护层厚度×2;

螺距——螺旋筋间距。

9.2.7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见表9-8。

表9-8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单位:mm)

978-7-111-52849-4-Part02-303.jpg

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环境类别见表9-9。

表9-9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978-7-111-52849-4-Part02-304.jpg

9.2.8 纵向受力冷轧带肋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纵向受力冷轧带肋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见表9-10。

表9-10 纵向受力冷轧带肋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单位:mm)

978-7-111-52849-4-Part02-305.jpg

注:1.表中环境类别的划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有关规定确定;

2.用于砌体结构房屋构造柱时,可按表中板、墙、壳的规定取用。

9.2.9 纵向受力的冷轧扭钢筋及预应力冷轧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纵向受力的冷轧扭钢筋及预应力冷轧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见表9-11。

表9-11 纵向受力的冷轧扭钢筋及预应力冷轧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单位:mm)

978-7-111-52849-4-Part02-306.jpg

注:1.基础中纵向受力的冷轧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2.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一类环境值取用;

3.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4.来自《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 115—2006。

9.2.10 保护层及箍筋长度

(1)保护层和箍筋直径不同的矩(方)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

保护层和箍筋直径不同的矩(方)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见表9-12。

表9-12 保护层和箍筋直径不同的矩(方)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

978-7-111-52849-4-Part02-307.jpg

注:ab——矩(方)形柱、梁横截面边长,单位m;

d0——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单位m;

d——箍筋直径,单位m。

(2)常用非抗震结构矩(方)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见表9-13、表9-14。

表9-13 常用非抗震结构矩(方)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 (主筋保护层厚度25mm)

978-7-111-52849-4-Part02-308.jpg

注:ab——矩(方)形柱、梁横截面边长,单位m。

表9-14 常用非抗震结构矩(方)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 (主筋保护层厚度30mm)

978-7-111-52849-4-Part02-309.jpg

注:ab——矩(方)形柱、梁横截面边长,单位m。

(3)常用抗震结构矩(方)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见表9-15、表9-16。

表9-15 常用抗震结构矩(方)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 (主筋保护层厚度25mm)

978-7-111-52849-4-Part02-310.jpg

注:ab——矩(方)形柱、梁横截面边长,单位m。

表9-16 常用抗震结构矩(方)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 (主筋保护层厚度30mm)

978-7-111-52849-4-Part02-311.jpg

注:ab——矩(方)形柱、梁横截面边长,单位m。

(4)保护层和箍筋直径不同的圆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见表9-17。

表9-17 保护层和箍筋直径不同的圆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

978-7-111-52849-4-Part02-312.jpg

注:1.D——圆形构件外形直径,单位m;

d0——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单位m;

d——箍筋直径,单位m。

2.本表亦适用于其他圆形受力钢筋长度计算。

(5)常用非抗震结构圆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见表9-18、表9-19。

表9-18 常用非抗震结构圆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 (主筋保护层厚度25mm)

978-7-111-52849-4-Part02-313.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14.jpg

注:1.D——圆形构件外形直径,单位m;

2.本表也适用于其他圆形受力钢筋长度计算。

表9-19 常用非抗震结构圆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主筋保护层厚度30mm)

978-7-111-52849-4-Part02-315.jpg

注:1.D——圆形构件外形直径,单位m;

2.本表也适用于其他圆形受力钢筋长度计算。

(6)常用抗震结构圆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见表9-20、表9-21。

表9-20 常用抗震结构圆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主筋保护层厚度25mm)

978-7-111-52849-4-Part02-316.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17.jpg

注:1.D——圆形构件外形直径,单位m;

2.本表也适用于其他圆形受力钢筋长度计算。

表9-21 常用抗震结构圆形箍筋长度(每个箍筋)简化计算(主筋保护层厚度30mm)

978-7-111-52849-4-Part02-318.jpg

注:1.D——圆形构件外形直径,单位m;

2.本表也适用于其他圆形受力钢筋长度计算。

9.2.11 纵向受力钢筋最小搭接长度

1.相关规定

(1)当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时,其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表9-22的规定。

(2)当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大于25%,但不大于50%时,其最小搭接长度应按表9-22中的数值乘以系数1.2取用;当接头面积百分率大于50%时,应按表9-22中的数值乘以系数1.35取用。

表9-22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978-7-111-52849-4-Part02-319.jpg

注: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比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

(3)当符合下列条件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应根据上述(1)、(2)条确定后,按下列规定进行修正:

1)当带肋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最小搭接长度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取用。

2)对环氧树脂涂层的带肋钢筋,其最小搭接长度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25取用。

3)当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受力钢筋易受扰动时(如滑模施工),其最小搭接长度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取用。

4)对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的带肋钢筋,其最小搭接长度可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0.7取用。

5)当带肋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搭接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最小搭接长度可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0.8取用。

6)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5采用;对三级抗震等级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05采用。

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4)纵向受压钢筋搭接时,其最小搭接长度应根据上述(1)条至(3)条的规定确定相应数值后,乘以系数0.7取用。在任何情况下,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

纵向受拉冷轧带肋钢筋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见表9-23。

表9-23 纵向受拉冷轧带肋钢筋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

978-7-111-52849-4-Part02-320.jpg

2.常用纵向受拉冷轧扭钢筋绑扎搭接的最小长度

常用纵向受拉冷轧扭钢筋绑扎搭接的最小长度见表9-24。

表9-24 常用纵向受拉冷扎扭钢筋绑扎搭接的最小长度 (单位:m)

978-7-111-52849-4-Part02-321.jpg

注:1.纵向受拉冷轧扭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最小锚固长度的1.2倍,且不应小于300mm;

2.冷轧扭钢筋不得采用焊接接头;

3.钢筋末端一般不宜做弯钩,但需要时可弯成90°的直角钩(设计注明)。表内搭接长度值未考虑弯钩。

9.2.12 锚固长度

(1)光圆纵向受力钢筋(HPB300)最小锚固长度见表9-25。

表9-25 光圆纵向受力钢筋(HPB300)最小锚固长度

978-7-111-52849-4-Part02-322.jpg

注:1.d为纵向钢筋直径;

2.表中数值为钢筋一个锚固端的最小锚固长度(含一个180°弯钩增加长度6.25d);

3.注意在任何情况下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4.钢筋计算长度=钢筋在混凝土支座外净长+钢筋锚固长度。

(2)带肋纵向受力钢筋(HRB335)最小锚固长度见表9-26~表9-28。

表9-26 带肋纵向受力钢筋(HRB335)最小锚固长度(一、二级抗震结构)

978-7-111-52849-4-Part02-323.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24.jpg

注:1.锚固长度内未含弯钩;

2.d0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注意在任何情况下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4.钢筋计算长度=钢筋在混凝土支座外净长+钢筋锚固长度。

表9-27 带肋纵向受力钢筋(HRB335)最小锚固长度(三级抗震结构)

978-7-111-52849-4-Part02-325.jpg

注:1.锚固长度内未含弯钩;

2.d0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注意在任何情况下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4.钢筋计算长度=钢筋在混凝土支座外净长+钢筋锚固长度。

表9-28 带肋纵向受力钢筋(HRB335)最小锚固长度(其他结构)

978-7-111-52849-4-Part02-326.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27.jpg

注:1.锚固长度内未含弯钩;

2.d0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注意在任何情况下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4.钢筋计算长度=钢筋在混凝土支座外净长+钢筋锚固长度。

(3)带肋纵向受力钢筋978-7-111-52849-4-Part02-328.jpg最小锚固长度见表9-29~表9-31。

表9-29 带肋纵向受力钢筋978-7-111-52849-4-Part02-329.jpg最小锚固长度(一、二级抗震结构)

978-7-111-52849-4-Part02-330.jpg

注:1.锚固长度内未含弯钩;

2.d0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注意在任何情况下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4.钢筋计算长度=钢筋在混凝土支座外净长+钢筋锚固长度。

表9-30 带肋纵向受力钢筋978-7-111-52849-4-Part02-331.jpg小锚固长度(三级抗震结构)

978-7-111-52849-4-Part02-332.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33.jpg

注:1.锚固长度内未含弯钩;

2.d0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注意在任何情况下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4.钢筋计算长度=钢筋在混凝土支座外净长+钢筋锚固长度。

表9-31 带肋纵向受力钢978-7-111-52849-4-Part02-334.jpg最小锚固长度(其他结构)

978-7-111-52849-4-Part02-335.jpg

注:1.锚固长度内未含弯钩;

2.d0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注意在任何情况下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4.钢筋计算长度=钢筋在混凝土支座外净长+钢筋锚固长度。

(4)纵向受拉冷扎带肋钢筋(CRB500)最小锚固长度见表9-32。

表9-32 纵向受拉冷轧带肋钢筋(CRB550)最小锚固长度

978-7-111-52849-4-Part02-336.jpg

注:1.表中d为冷扎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

2.两根等直径并筋的锚固长度应按表中数值乘以系数1.4后取用。

(5)冷轧扭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见表9-33。

表9-33 冷轧扭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单位:mm)

978-7-111-52849-4-Part02-337.jpg

注:1.d为冷轧扭钢筋标志直径;

2.两根并筋的锚固长度按上表数值乘以系数1.4后取用;

3.括号内数字用于Ⅱ型冷轧扭钢筋;

4.预应力钢筋的锚固算起点可按《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 115—2006附录A确定;

5.来自《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 115—2006。

(6)常用冷轧扭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见表9-34。

表9-34 常用冷轧扭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单位:m)

978-7-111-52849-4-Part02-338.jpg

9.3 钢筋工程工程量计算方法及示例

9.3.1 钢筋理论质量

计算公式:

钢筋理论质量=钢筋长度×每米质量

=l×0.006165d2

式中 d——以毫米为单位的钢筋直径。

每米质量0.006165d2的推导过程如下:

钢筋每米质量=每米钢筋的体积×钢筋的密度

=1×πr2×7850kg/m3

=1000×0.7854d2×0.00000785kg/mm3

=0.00785×0.7854d2

=0.006165d2

【示例】 按公式0.006165d2计算φ4~φ12钢筋的每米质量。

【解】 φ4: 0.006165×4×4=0.099kg/m

φ6: 0.006165×6×6=0.222kg/m

φ6.5: 0.006165×6.5×6.5=0.260kg/m

φ8: 0.006165×8×8=0.395kg/m

φ10: 0.006165×10×10=0.617kg/m

φ12: 0.006165×12×12=0.888kg/m

9.3.2 圆形钢筋混凝土平板钢筋用量

圆内钢筋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978-7-111-52849-4-Part02-339.jpg

式中 n——第n根钢筋;

ln——第n根钢筋长。

【示例】 某工程现浇直径为2.0m的圆形钢筋混凝土平板如图9-1所示,φ8钢筋双向布置,间距0.20m,保护层10mm,项目的钢筋工程量。

978-7-111-52849-4-Part02-340.jpg

图9-1 圆形钢筋混凝土平板

【解】 钢筋根数=(2.10-0.01×2)÷0.2+1

=11.4=11根

注:钢筋为奇数根时,有一根钢筋过圆心;当钢筋为偶数根时,钢过圆心,距圆心距离为978-7-111-52849-4-Part02-341.jpg

978-7-111-52849-4-Part02-342.jpg

钢筋共长=18.44×2(双向)=36.88m

钢筋质量=36.88m×0.395kg/m=14.57kg

9.3.3 箍筋计算

螺旋形箍筋长度计算公式为:

978-7-111-52849-4-Part02-343.jpg

【示例】 某工程C20混凝土灌注桩螺旋形箍筋笼高2.2m,其他尺寸及条件如图9-2所示,当分别采用φ8和φ10钢筋做箍时,计算它们的长度。

【解】 (1)当直径为φ8时(不计算接头)n=2.20÷0.2=11

978-7-111-52849-4-Part02-344.jpg

(2)当直径为φ10时(要计算接头)n=2.20÷0.2=11

978-7-111-52849-4-Part02-345.jpg

9.3.4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示例】 如图9-3所示为混凝土板中弯起钢筋,若所用钢筋为HPB335级直径为12mm的钢筋,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5mm。试计算此钢筋的下料长度。

978-7-111-52849-4-Part02-346.jpg

图9-2 混凝土灌注桩螺旋形箍筋

978-7-111-52849-4-Part02-347.jpg

图9-3 混凝土板30°弯起钢筋示意图

【解】 钢筋下料长度=总长-2个保护层+2×0.268×(高度-2×保护层)+2个直弯钩长度-4个30°角外皮差值系数-2个90°角外皮差值系数

将已知条件代入得:

钢筋下料长度=7.6-2×0.015+2×0.268×(0.25-2×0.015)+2×0.1

-4×0.299×0.012-2×2.073×0.012

=7.82m

9.3.5 剪力墙连梁、暗梁、边框梁钢筋下料计算

【示例】 某剪力墙端部洞口连梁,抗震等级为二级,钢筋级别为HRB335级钢筋,d=22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跨度为1.3m,试计算墙端部洞口连梁的钢筋下料尺寸(上、下钢筋计算方法相同)。

【解】 已知C30二级抗震,HRB335级钢筋的laE=34d,90°角外皮差值为2.931d

laE=34d=34×0.022=0.748m 600mm=0.6m

0.784>0.6,即laE>60mm,故取laE值,代入公式得:

L1=跨度总长+0.4laE+laE

=1.3+0.4×0.748+0.748

=2.35m

L2=15d=15×0.022=0.33m

总下料长度=L1+L2-1个90°外皮差值

=2.35+0.33-2.931×0.022

=2616mm

9.3.6 平法框架钢筋工程量计算

【示例】 如图9-4所示,计算©轴与978-7-111-52849-4-Part02-348.jpg轴相交的KZ3框架柱钢筋工程量(柱纵筋为对焊连接,本层层高3.60m)。

978-7-111-52849-4-Part02-349.jpg

图9-4 顶层柱平面整体配筋图

注:本层编号仅用于本层 标高:12.87 层高:3.60 C25混凝土三级抗震

【解】 顶层柱钢筋长

L=本层层高-下层柱钢筋外露长度max(≥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屋顶节点梁高+锚固长度

梁高 梁高

978-7-111-52849-4-Part02-350.jpg20 L=[(3.60-(3.60-0.25)÷6-0.25+(0.25-0.03+12×0.02)]×12根

=(3.04-0.25+0.25-0.03+0.24)×12

=3.25×12

=39.00m

同理求得:六边形箍筋长

978-7-111-52849-4-Part02-351.jpg6.5,L=1.39m

矩形箍筋长

978-7-111-52849-4-Part02-352.jpg6.5,L=1.74m

箍筋根数(取整数)n=[(柱下部加密区高度+上部加密区高度)/加密区间距+2]+[柱中间加密区高度/非加密区高度-1]

=[(3.60-0.25)÷6×2+0.25]÷0.10+2+[(3.60-0.25)-(3.60-0.25)÷6×2]÷0.20-1

=14+2+12-1

=27(根)

箍筋长小计:L=(1.39+1.74)×27=84.51m

KZ3钢筋重:

柱纵筋 978-7-111-52849-4-Part02-353.jpg20 39.00m×2.47kg/m=96.33kg

箍筋 φ6.5 84.51m×0.26kg/m=21.97kg

钢筋重小计:118.30kg

第10章 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及数据

10.1 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见表10-1。

表10-1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表

978-7-111-52849-4-Part02-354.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55.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56.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5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5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5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6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61.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62.jpg

10.2 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相关数据

10.2.1 构造柱折算截面面积

(表10-2)

表10-2 构造柱折算截面面积 (单位:m2

978-7-111-52849-4-Part02-363.jpg

10.2.2 钢筋混凝土倒圆锥形薄壳基础体积

钢筋混凝土倒圆锥形薄壳基础体积见表10-3。

表10-3 钢筋混凝土倒圆锥形薄壳基础体积

978-7-111-52849-4-Part02-364.jpg

10.2.3 钢筋混凝土倒圆台基础体积

钢筋混凝土倒圆台基础体积见表10-4。

表10-4 钢筋混凝土倒圆台基础体积

978-7-111-52849-4-Part02-365.jpg

10.2.4 常用锥形杯口基础体积

常用锥形杯口基础体积如图10-1所示,其体积见表10-5。

978-7-111-52849-4-Part02-366.jpg

图10-1 锥形杯口基础

表10-5 常用锥形杯口基础体积

978-7-111-52849-4-Part02-36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68.jpg

注:1.按杯口上下口放宽25mm。

2.表中符号如图10-1所示。

3.锥形杯口基础体积计算公式:

V=V+V+V-V

式中

V=A·B·h3978-7-111-52849-4-Part02-369.jpg

V=a1·b1H-h1

V=(a-0.025)(b-0.025)(H-h2

10.2.5 混凝土鱼腹式吊车梁混凝土、钢筋图弧面积

混凝土鱼腹式吊车梁如图10-2所示。对其体积计算,虚线以上的部分按矩形断面计算;对虚线以下的弧线部分,应按弧面积乘以设计梁宽计算。

978-7-111-52849-4-Part02-370.jpg

图10-2 混凝土鱼腹式吊车梁

弧线部分的设计有两种方法,一是按抛物线(二次或三次抛物线)设计,一是按圆弧线高度设计。对于按抛物线设计者,则:

弧面积=0.6667×L×f

978-7-111-52849-4-Part02-371.jpg

对于按圆弧线设计者,则:

978-7-111-52849-4-Part02-372.jpg

式中 L——弧对应的水平长;

f——弧对应的垂直高;

K——圆弧面积系数,见表10-6;

φ——弧对应的中心角,f/L值见表10-6。

表10-6 圆弧面积系数K

978-7-111-52849-4-Part02-373.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74.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75.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76.jpg

10.3 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示例

10.3.1 耐油混凝土

耐油混凝土,一般由水泥、砂、石、白坩土及水配制而成,或在混凝土中掺化学剂(氢氧化铁、三氧化铁混合剂)配制,计算方法与普通混凝土相同。

【示例】 耐油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53,用水量180kg/m3;水泥密度3.1g/cm3

白坩土为水泥用量的30%,湿润用水量为水泥用量的5%,白坩土密度1.8g/cm3;砂率38%,砂表观密度1550kg/m3;砂石混合密度2.65g/cm3;石子表观密度1.45g/cm3,试计算各材料用量。

【解】 各材料用量:

978-7-111-52849-4-Part02-377.jpg

10.3.2 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主要用于工业厂房地面和道路路面,由沥青、砂子、石子及填充料组成。配合比的选择,基本上按照最大密实度和沥青用量最少的原则,其配合比参考见表10-7。

表10-7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978-7-111-52849-4-Part02-378.jpg

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379.jpg

填充料用量=沥青混凝土表观密度×填充料比例数

沥青用量=沥青混凝土表观密度×沥青比例数

【示例】 沥青混凝土采用石油沥青配制,按粗粒式,石子占40%,砂占38%,滑石粉占16%,石油沥青为总重的6%,沥青混凝土表观密度2300kg/m3,砂表观密度1560kg/m3,碎石表观密度1500kg/m3,试计算材料用量。

【解】 每1m3沥青混凝土材料用量:

978-7-111-52849-4-Part02-380.jpg

第11章 门窗及木结构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及数据

11.1 门窗及木结构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门窗及木结构工程工程量计算见表11-1。

表11-1 门窗及木结构工程工程量计算

978-7-111-52849-4-Part02-381.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82.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83.jpg

11.2 门窗及木结构工程工程量计算相关数据

11.2.1 屋架杆件长度系数

屋架杆件长度系数见表11-2。

表11-2 屋架杆件长度系数

978-7-111-52849-4-Part02-384.jpg

11.2.2 原木材积表

原木材积表见表11-3。

表11-3 原木材积表

978-7-111-52849-4-Part02-385.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86.jpg

注:长度以20cm为增进单位,不足20cm,满10cm进位,不足10cm舍去;径级以2cm为增进单位,不足2cm时,满1cm的进位。不足1cm舍去。

11.3 门窗及木结构工程工程量计算方法及示例

11.3.1 1m3材积胶合板折合张数

1m3材积胶合板折合张数见表11-4。

表11-4 1m3胶合板材积折合张数

978-7-111-52849-4-Part02-387.jpg

11.3.2 木门材积参考

木门材积参考见表11-5。

表11-5 木门材积参考表(毛截面材积) (单位:m3/m2

978-7-111-52849-4-Part02-388.jpg

注:1.本表按无纱门考虑;

2.本表以华北地区木门窗标准图的平均数为基础,其他地区按断面大小折算。

11.3.3 木窗材积参考

木窗材积参考见表11-6。

表11-6 木窗材积参考表(毛截面材积) (单位:m3/m2

978-7-111-52849-4-Part02-389.jpg

注:本表以华北地区木门窗标准图为基础,其他地区按断面大小折算。

11.3.4 平板玻璃折算标准箱

(1)标准箱。

平板玻璃以厚度2mm;10m2为1标准箱。

折算标准箱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390.jpg

978-7-111-52849-4-Part02-391.jpg

平板玻璃折算标准箱面积及系数见表11-7。

表11-7 平板玻璃折算标准箱面积及系数

978-7-111-52849-4-Part02-392.jpg

【示例】 厚3mm的平板玻璃,50m2折合为多少标准箱?

【解】 50/10×1.65=8.95标准箱

或:50/6.06=8.25标准箱

(2)质(重)量箱。

质(重)量箱是指2mm厚平板玻璃,1标准箱的质(重)量。

折算质(重)量箱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393.jpg

平板玻璃折算质(重)量箱系数见表11-8。

表11-8 平板玻璃折合质(重)量箱及系数

978-7-111-52849-4-Part02-394.jpg

第12章 屋面及防水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及数据

12.1 屋面及防水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屋面及防水工程工程量计算见表12-1。

表12-1 屋面及防水工程工程量计算

978-7-111-52849-4-Part02-395.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96.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97.jpg

12.2 屋面及防水工程工程量计算相关数据

12.2.1 常用坡度系数

常用坡度系数见表12-2。

表12-2 常用坡度系数

978-7-111-52849-4-Part02-398.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39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0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01.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02.jpg

注:本表可用于屋面、沟道等相关坡度工程量计算。

12.2.2 常用屋面找坡层平均折算厚度

常用屋面找坡层平均折算厚度见表12-3。

表12-3 常用屋面找坡层平均折算厚度

978-7-111-52849-4-Part02-403.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04.jpg

注:双坡屋面找坡层平均折算厚度(h′)=跨度×坡度/4。

单坡屋面找坡层平均折算厚度(h′)=跨度×坡度/2。

12.3 屋面及防水工程工程量计算方法及示例

12.3.1 卷材

1.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405.jpg

各种卷材搭接宽度参考见表12-4。

表12-4 卷材搭接宽度参考

978-7-111-52849-4-Part02-406.jpg

2.常用品种规格

防水卷材常用品种规格参考见表12-5。

表12-5 防水卷材常用品种规格参考

978-7-111-52849-4-Part02-40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08.jpg

【示例】 三元乙丙一丁基橡胶防水卷材宽1.0m,长20m,短边搭接100mm,长边搭接100mm,损耗率1.5%,试计算防水卷材的定额用量。

【解】 978-7-111-52849-4-Part02-409.jpg

防水卷材定额用量=112.23×(1+1.5%)

=113.91m2/100m2

12.3.2 沥青胶

沥青胶又称玛978-7-111-52849-4-Part02-410.jpg脂,由石油沥青或煤沥青加入滑石粉、石灰石粉、白云石粉、石棉粉等组成。

1.沥青胶配制方法

(1)热用法。热用法沥青胶参考配合比见表12-6。

表12-6 热用法沥青胶参考配合比

978-7-111-52849-4-Part02-411.jpg

(2)冷用法。冷用法沥青胶参考配合比见表12-7。

表12-7 冷用法沥青胶参考配合比

978-7-111-52849-4-Part02-412.jpg

2.沥青胶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413.jpg

材料用量=沥青胶表观密度×材料百分比

【示例】 配制石油沥青胶,石油沥青占60%,滑石粉占40%,试计算材料用量(石油沥青密度1.24g/cm3,滑石粉密度2.7g/cm3)。

【解】 978-7-111-52849-4-Part02-414.jpg

石油沥青用量=1592.36×60%=955.4kg/m3

滑石粉用量=1592.36×40%=636.9kg/m3

12.3.3 冷底子油

冷底子油是由石油或煤沥青加入挥发性溶剂配制而成,通常采用柴油、煤油、汽油、苯等。

常用冷底子油配合比:

第一种:石油沥青∶煤油(或轻柴油)=40∶60

第二种:石油沥青∶汽油=30∶70

第三种:煤沥青∶苯(或绿油)=45∶55

【示例】 计算用石油沥青和汽油配制的35∶65冷底子油每100kg的材料用量,沥青损耗率5%,汽油损耗率10%。

【解】 石油沥青用量=100×0.35×(1+5%)

=36.75kg/100kg

汽油用量=100×0.65×(1+10%)

=71.5kg/100kg

12.3.4 屋面瓦

1.常用屋面瓦规格及搭接长度

常用屋面瓦的规格及搭接长度见表12-8。

表12-8 常用屋面瓦的规格及搭接长度

978-7-111-52849-4-Part02-415.jpg

注:本表中每1m2用量已包括损耗量。

2.屋面瓦用量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416.jpg

式中 瓦长——规格长减搭接长;

瓦宽——规格宽减搭接宽。

【示例】 铺100m2380mm×240mm规格的机制黏土平瓦,接缝长80mm,接缝宽33mm,损耗率为2.5%,试计算黏土平瓦定额用量。

【解】 978-7-111-52849-4-Part02-417.jpg

【示例】 铺100m21820mm×720mm规格的小波玻璃钢瓦,接缝长150mm,接缝宽62.5mm,损耗率2.5%,试计算小波玻璃钢瓦的定额用量。

【解】 978-7-111-52849-4-Part02-418.jpg

第13章 楼地面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及数据

楼地面工程工程量计算见表13-1。

表13-1 楼地面工程工程量计算

978-7-111-52849-4-Part02-41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2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21.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22.jpg

13.1 楼地面工程工程量计算相关的数据

13.1.1 常用垫层材料配比量

常用垫层材料配比量见表13-2。

表13-2 常用垫层材料配比量

978-7-111-52849-4-Part02-423.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24.jpg

13.1.2 垫层材料压缩系数及损耗率

垫层材料压缩系数及损耗率见表13-3。

表13-3 垫层材料压缩系数及损耗率

978-7-111-52849-4-Part02-425.jpg

13.2 楼地面工程工程量计算方法及示例

13.2.1 块料面层

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426.jpg

每100m2块料灰缝用量=(100-块料长×块料宽×块料用量)×灰缝厚

块料结合层用量=100m2×结合层厚度

【示例】 已知釉面砖规格为100mm×200mm×6mm,灰缝宽2mm,结合层砂浆厚10mm,试计算每100m2釉面砖和砂浆用量。

【解】 978-7-111-52849-4-Part02-427.jpg

灰缝砂浆=(100-0.1×0.2×4853)×0.006

=0.018m3/100m2

结合层砂浆=100×0.01

=1.0m3/100m2

砂浆用量小计=0.018+1.0

=1.018m3/100m2

13.2.2 水磨石子规格粒径对照

水磨石子又称白石子、米石,可供做水磨石、人造大理石、水刷石、剁假石、干粘石等的骨料之用,见表13-4。

表13-4 水磨石粒径对照表

978-7-111-52849-4-Part02-428.jpg

第14章 抹灰、油漆、涂刷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及数据

抹灰工程工程量计算见表14-1。

表14-1 抹灰工程工程量计算

978-7-111-52849-4-Part02-429.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30.jpg

14.1 抹灰、油漆、涂刷工程工程量计算相关数据

木材面、金属面油漆的工程量分别按表14-2~表14-9规定计算,并乘以表列系数以平方米计算。

表14-2 单层木门工程量系数

978-7-111-52849-4-Part02-431.jpg

表14-3 单层木窗工程量系数

978-7-111-52849-4-Part02-432.jpg

表14-4 木地板工程量系数

978-7-111-52849-4-Part02-433.jpg

表14-5 木扶手(不带托板)工程量系数

978-7-111-52849-4-Part02-434.jpg

表14-6 其他木材面工程量系数

978-7-111-52849-4-Part02-435.jpg

表14-7 平板屋面涂刷磷化、锌黄底漆工程量系数

978-7-111-52849-4-Part02-436.jpg

表14-8 单层钢门窗工程量系数

978-7-111-52849-4-Part02-437.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38.jpg

表14-9 其他金属面工程量系数

978-7-111-52849-4-Part02-439.jpg

14.2 抹灰、油漆、涂刷工程工程量计算方法及示例

14.2.1 粉化石灰、石灰膏的石灰用量折算

粉化石灰、石灰膏的石灰用量折算见表14-10。

表14-10 粉化石灰、石灰膏的石灰用量折算

978-7-111-52849-4-Part02-440.jpg

(续)

978-7-111-52849-4-Part02-441.jpg

注:1.每立方米生石灰(块70%末30%)的容量是按1050kg计算的;淋制每立方米石灰膏所需的生石灰是按600kg计算的;包括场内外运输损耗及淋化后的残渣均考虑在内。

2.如石灰质量不同,应进行调整。

14.2.2 不同强度水泥用量换算

不同强度水泥用量换算见表14-11。

表14-11 不同强度水泥用量换算

978-7-111-52849-4-Part02-442.jpg

注:1.表中水泥强度带括号者为旧称水泥标号。

2.应用举例:混凝土C18(200号)每立方米用31.88MPa水泥为304kg,现换用41.68MPa水泥。查表设计强度为31.88MPa与现换用41.68MPa相对应,其换用系数为0.88。则41.68(MPa)水泥用量=0.88×304=268kg

14.2.3 石棉水泥瓦标准张数折算

石棉水泥瓦标准张数折算见表14-12。

表14-12 石棉水泥瓦标准张数折算

978-7-111-52849-4-Part02-443.jpg

14.2.4 油漆用量计算

计算油漆用量,首先计算涂刷面积,再从油漆产品技术条件中查该油漆每平方米用量(g/m2),两者相乘再除以1000,即得这种油漆每平方米刷一遍的用量(kg)。

【示例】 如用黄色厚漆涂刷300m2一遍,需多少油漆?

【解】 黄色厚漆遮盖力为180g/m2,所以:

978-7-111-52849-4-Part02-444.jpg

以100%固体含量计,每千克涂料所涂面积与厚度关系见表14-13。

表14-13 涂层厚度与涂刷面积的关系

978-7-111-52849-4-Part02-445.jpg

978-7-111-52849-4-Part02-446.jpg

或将涂料固体含量(不挥发部分)所占容积的百分数与涂料涂刷面积的厚度之乘积即得总厚度。

14.2.5 铝合金装饰板

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447.jpg

【示例】 计算用800mm×600mm铝合金压型板装饰100m2顶棚面的定额用量(损耗率1.5%)。

【解】 978-7-111-52849-4-Part02-448.jpg

14.2.6 石膏装饰板

计算公式:

978-7-111-52849-4-Part02-449.jpg

【示例】 规格为500mm×500mm的石膏装饰板,拼缝为2mm,损耗率为3%,试计算100m2的定额用量。

【解】 978-7-111-52849-4-Part02-450.jpg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制图标准(JGJ/T 244—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 50114—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泥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233—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8]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建设工程经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