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试卷(四)

押题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安全生产管理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信息等各种管理对象,其管理的基本对象是( )。

A.重大危险源 B.事故隐患

C.企业负责人 D.企业员工

2.“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 )的原则。

A.“预防为主” B.“以人为本”

C.“四不放过” D.“安全优先”

3.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其后果严重程度难以预测,同类火灾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种观点符合( )原则。

A.监督 B.因果关系

C.偶然损失 D.动态相关性

4.关于特种设备的安装,说法错误的是( )。

A.安装单位应具有国家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安全许可证

B.安装单位应具有安装相应的安装经验

C.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改造、维修

D.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办理施工告知手续、申报监督检验

5.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体现了运用预防原理的( )原则。

A.因果关系 B.3E

C.偶然损失 D.本质安全化

6.当人体与某种形式的能量接触时,能否产生伤害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 )。

A.有害因素的本身的性质 B.危害程度

C.劳动者个体易感性 D.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

7.为了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度,在工业锅炉设计上,工程设计人员采用了两个安全阀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理念属于( )。

A.个体防护 B.设置薄弱环节

C.安全隔离 D.逐渐泄压

8.特种作业操作证每( )年复审1次。

A.1 B.2

C.3 D.4

9.有些水上监管机构,行政上归地方政府领导,业务上归海事局指导,实行( )的监管方式。

A.垂直监管 B.省以下垂直管理

C.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D.垂直与分级相结合

10.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其被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前,( )应当对其加强监督检查。

A.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B.安全生产技术部门

C.安全监管监察部门 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1.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是( )。

A.法律法规体系 B.组织体系

C.运行机制 D.支持保障系统

12.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不包括( )。

A.实行垂直管理 B.监察和管理相结合

C.分区监察 D.国家监察

13.《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规定,企业未按规定缴存和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有关部门可以责令限期改正,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 )罚款。

A.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B.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C.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D.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14.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定,储罐区汽油和煤油的临界量分别为20t和100t。下列储罐区,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是( )。

A.一个10t的汽油储罐和一个20t的煤油储罐

B.一个10t的汽油储罐和一个40t的煤油储罐

C.一个15t的汽油储罐和一个20t的煤油储罐

D.一个15t的汽油储罐和一个60t的煤油储罐

15.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盾牌中间采用字母“LA”表示( )。

A.防护 B.标识编号

C.劳动安全 D.使用等级

16.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中,( )是一种不得已的措施,却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A.隔离 B.设置薄弱环节

C.个体防护 D.避难与救援

17.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时,对影响最大、危险性最大的项目应优先考虑,逐步有计划地解决,体现了( )。

A.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B.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C.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D.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

18.某化工厂新建一套80万t/年乙烯装置。根据《安全生产法》,应由( )组织制定与该项目相适应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A.工艺工程师 B.安全工程师

C.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D.工艺和设备技术人员

19.对已经受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A.5 B.7

C.15 D.20

20.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不包括( )。

A.行政许可制度 B.人员监察制度

C.监督检查制度 D.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21.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以及调查处理,查明事故原因,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提出防范措施,属于( )的监督管理。

A.事前 B.事中

C.事后 D.预防

22.生产经营单位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的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由( )组织实施。

A.生产经营单位 B.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23.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

A.24 B.32

C.48 D.72

24.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证件是煤炭生产企业( )。

A.采矿许可证 B.营业执照

C.生产许可证 D.安全生产许可证

25.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进行的分类不包括( )。

A.安全准备评价 B.安全预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现状评价

26.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中包括( )。

A.归纳推理评价法 B.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

C.演绎推理评价法 D.概率风险评价法

27.可以运用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可以在详细的设计方案完成之前运用,也可以在现有装置危险分析计划制定之前运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是( )。

A.危险指数方法 B.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C.安全检查表方法 D.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28.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的规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 )。

A.应实施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B.应组织本单位专业人员编制项目的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C.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D.应组织本单位专业人员编制项目的安全预评价报告,无需备案

29.某企业有基层员工150人,管理人员10人,主要经营环氧乙烷,并提供运输服务。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关于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配备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应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应委托某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D.应委托某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30.发生事故的根源是( )。

A.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B.危险品的固有性质

C.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

D.失控的偶然事件

3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下列事故诱因或致害物与事故类别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火灾引起的烧伤——灼烫

B.起重机械引发的打击伤害——物体打击

C.矿井下透水引发的淹溺伤害——淹溺

D.静止机械边缘毛刺伤眼——机械伤害

32.预警系统的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主要完成( )的确定。

A.指标的选取、预警准则和阈值 B.具体警情

C.有关信息 D.运行数据

33.建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 )。

A.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工程)

B.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

C.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制订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D.对质量管理预警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水平提高过程中的不当、错误、失误现象进行预警

34.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体现了事故严重度评价的( )原则。

A.概率求和 B.全面性

C.最大危险 D.预见性

35.Ⅰ级预警用红色表示( )。

A.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 B.安全状况特别严重

C.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 D.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36.监测活动的主要对象是( )。

A.应用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实现监测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

B.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

C.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

D.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技术的比较

37.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是( )。

A.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B.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C.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D.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

38.某工人在其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在起重吊装岗位工作11年,从未发生过违章。该工人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经考核发证机关同意,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 )。

A.每3年1次 B.每5年1次

C.每6年1次 D.每10年1次

39.新从业人员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

A.24 B.32

C.45 D.48

40.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 )。

A.矽肺 B.口腔疾病

C.煤工尘肺 D.皮肤病

41.下列属于人工无机性粉尘的是( )。

A.棉 B.玻璃纤维

C.兽毛 D.无机燃料

42.为了保证迅速对事故作出有效的初始响应,并及时控制住事态,应急救援工作应坚持( )的原则,强调地方的应急准备工作。

A.分级监管 B.公众动员

C.统一指挥 D.属地化为主

43.下列预案中,( )可以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底线”。

A.专项预案 B.综合预案

C.现场处置预案 D.应急预案

44.根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高毒作业场所应设置区域警示线、淋浴间及更衣室。其中警示线的颜色是( )。

A.黄色 B.黄蓝相间色

C.红色 D.红白相间色

45.恶劣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容易引起各种职业病。下列物理因素,可造成职业性白内障的是( )。

A.激光 B.潮湿

C.电离辐射 D.高气压

46.根据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关标准,职业接触限值分为( )四类。

A.时间加权浓度、短时间浓度、最高浓度和超限倍数

B.平均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平均浓度和最高浓度

C.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瞬间接触最高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

D.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超限倍数

47.供应商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应当在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要有( )。

A.中文说明书 B.安全使用证书

C.卫生许可证书 D.环境影响检测证书

48.某木材加工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公司管理层审议通过技术改造项目议案,改造项目于2014年5月1日开始施工,10月1日项目竣工验收并投产。根据《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该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变更的最迟日期是( )。

A.2014年5月31日 B.2014年6月30日

C.2014年10月30日 D.2014年11月30日

49.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危害因素,不属于作业场所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 )。

A.生产过程释放的有毒物质 B.炉前工接触的红外线

C.由气体排放产生的噪声 D.电焊时产生的电弧光

50.根据预警控制的目标和管理思想,当企业生产活动处于危险状态,日常监控活动已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发展时,企业应该采取的特殊性质的管理措施是( )。

A.停产整顿 B.人员安置

C.人群疏散 D.事故危机管理

51.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原则中,( )主要体现在监测、识别、判断、评价和对策等方面。

A.及时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高效性原则 D.引导性原则

52.面对应急救援事故,( )有助于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A.加强协调组织能力 B.进行客观的事故调查

C.建立统一的指挥中心 D.合理开展由应急各方参加的应急演习

53.根据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是应急体系的法制基础和保障。

A.运行机制 B.组织体系

C.法律法规体系 D.支持保障系统

54.应急程序中的( )在应急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

A.通信 B.事态监测与评估

C.警戒与治安 D.人群疏散与安置

55.为了普及宣传应急知识而组织的观摩性演练是( )。

A.示范性演练 B.单项演练

C.检验性演练 D.研究型演练

56.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 )的原则。

A.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精简、效能

C.及时、快捷 D.精准、功效

57.应急演练活动在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

A.明确演练需求,提出演练的基本构想和初步安排

B.按照演练总体方案完成各项演练活动,为演练评估总结收集信息

C.完成演练策划,编制演练总体方案及其附件

D.评估总结演练参与单位在应急准备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5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的是( )。

A.气体绝热扩散模型 B.马尔可夫模型

C.液体泄漏模型 D.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

59.被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的不包括( )。

A.慢性内照射放射病 B.慢性外照射放射病

C.内照射放射病 D.外照射皮肤放射损伤

60.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的规定,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下列关于应急预案编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应当制订专项应急预案

B.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某一类风险,应当制订现场处置方案

C.编制的应急预案的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D.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不需要组织专家评审

61.常用的抽样方法中,分层抽样的优点是( )。

A.便于组织、节省经费

B.易于理解、简便易行

C.样本代表性好,抽样误差减少

D.操作简单,均数、率及相应的标准误计算简单

62.在通常情况下,发病率的分母泛指( )。

A.该时点受检人口数 B.同期内新发生例数

C.观察期内某病患者数 D.一般平均人口数

63.事故常用的统计图中的( )能够直观地反映不同分类项目所造成的伤亡事故指标大小比较。

A.趋势图 B.直方图

C.饼图 D.柱状图

64.各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一般是( )。

A.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B.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D.分层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

65.通过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具代表性的观察单位组成的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的调查方法是(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直接观察法

66.某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11人重伤。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事故的等级属于(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67.最常用的职业病调查统计方法是(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68.不属于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的是( )。

A.通过合理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数据,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事故发生的原因

B.对每起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弄清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

C.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测定

D.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手段,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趋势以及事故参数的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和推断

69.下列事故统计指标中,属于绝对指标的是( )。

A.千人死亡率 B.直接经济损失

C.百万工时伤害率 D.千人重伤率

70.从一个较大的资料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来推断结论的方法称为( )。

A.描述统计法 B.统计图表法

C.推理统计法 D.综合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71.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有( )。

A.常识原因 B.技术原因

C.教育原因 D.身体和态度原因

E.管理原因

72.“以人为本、安全发展”重点包含的含义指( )。

A.“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C.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

D.要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作用

E.生产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性的因素

73.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包括( )。

A.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

B.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C.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D.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

E.人员失误率评价法

74.安全生产的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包括( )。

A.技术工艺、装备等物的因素变化预警

B.自然环境变化的预警

C.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D.设备管理预警

E.质量管理预警

75.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遵循( )建设原则。

A.一专多能,平战结合 B.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C.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D.着眼实战、讲求实效

E.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76.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可以直接给出定量的事故后果,给出的事故后果包括( )等。

A.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 B.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

C.事故的损失或定量的系统危险性 D.系统事故发生的速率

E.事故的发生范围

77.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比较简单,其主要内容包括( )。

A.提出的问题 B.分析的准备

C.回答可能的后果 D.元素故障的类型分析

E.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措施

78.安全文化的层次分为( )。

A.客观的浅层文化 B.直观的表层文化

C.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 D.安全体系形成的高层文化

E.安全意识形态的深层文化

79.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必须做到( )。

A.专户存储 B.单独核算

C.专款专用 D.一对一管理

E.严禁挪用

80.预测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必要的未来预测,主要包括( )。

A.对现有信息的趋势预测 B.对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行预测

C.对征兆信息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 D.对偶发事件的发生地点进行预测

E.对偶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预测

81.李某是某面粉厂的总经理,1年前经培训考核取得了安全培训合格证。按照有关规定,现在李某需要进行12学时的安全生产管理再培训。下列培训内容,属于再培训重点内容的有( )。

A.面粉粉尘危害知识 B.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C.公司安全规章制度 D.预防面粉粉尘爆炸新技术

E.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82.应急演练按其目的与作用,可以分为( )。

A.综合性演练 B.单一性演练

C.检验性演练 D.研究性演练

E.示范性演练

8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包括( )。

A.系统性原则 B.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C.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D.监督原则

E.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84.伤亡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 )。

A.现场抢救费用 B.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C.资源损失价值 D.工作损失价值

E.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85.常用的职业卫生统计指标有( )。

A.发病(中毒)率 B.患病率

C.病死率 D.粗死亡率

E.职业病普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