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试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是( )。
A.调动人的积极性 B.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C.保证生产设备的安全性 D.防止偶然损失的发生
2.依据系统安全理论,关于安全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 B.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C.没有发生伤亡事故就是安全 D.当危险度低于可接受水平时即为安全
3.运用系统原理的( ),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订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A.动态相关性原则 B.整分合原则
C.反馈原则 D.封闭原则
4.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要求的表述,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由负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起草
B.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较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签发
C.生产经营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进行发布
D.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制订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计划,并应公布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清单
5.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是( )。
A.安全生产 B.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C.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D.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6.王某为某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安全生产法》,下列关于该企业安全生产的职责中,不属于王某基本职责的是( )。
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B.组织制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组织制订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D.为职工讲授安全生产培训课程
7.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是( )。
A.消除危险源 B.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C.隔离 D.减少危险人物
8.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收到安全设施建设竣工申请后,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当及时审查,并在收到申请后( )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A.5 B.10
C.15 D.20
9.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中,( )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A.因果关系原则 B.本质安全化原则
C.3E原则 D.偶然损失原则
10.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当被实时监测的危险源的各种参数超出正常值的界限时,如不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及重大毒物泄漏事故。这种状态称为( )。
A.事故临界状态 B.事故发生状态
C.正常运行状态 D.事故初始状态
11.采购旧特种设备应当符合的要求不包括( )。
A.具有原使用单位的注销登记证明 B.具有完整的安全技术档案
C.具有出厂合格证明 D.经定期检验合格
12.对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再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
A.8 B.16
C.32 D.48
13.甲是一名连续工作10年的电工,并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知识更新教育;乙是一名连续工作6年的锅炉操作工。甲、乙二人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于2011年6月刚完成复审,下列关于甲、乙二人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到2013年6月,甲、乙均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B.到2013年6月,甲、乙均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C.到2013年6月,甲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乙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D.到2013年6月,甲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乙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14.依据《安全生产法》,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的单位是( )。
A.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
B.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及重型机械企业
C.大型游乐场所、大型商场及大型娱乐场所
D.建材、纺织及冶金企业
15.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审查的是( )。
A.设计单位 B.施工单位
C.建设单位 D.监理单位
16.关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B.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应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C.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不得经营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和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D.生产经营单位采购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17.依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的是( )。
A.行业监督管理部门 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国务院 D.国家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总局
18.煤矿安全的监管实行的是( )相结合的方式。
A.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 B.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
C.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 D.政府监督与地方监管
1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中的技术监察是指( )。
A.有关安全生产许可事项的审批
B.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
C.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的实施等工作
D.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以及调查处理等工作
20.安全检查表一般不包括( )。
A.检查项目 B.检查内容
C.检查结果 D.检查等级
21.3万t以下(含3万t)的煤矿企业的风险抵押金的存储标准为( )。
A.60万元~100万元 B.150万元~200万元
C.250万元~300万元 D.300万元~350万元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全预评价内容的是( )。
A.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 B.安全对策措施
C.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 D.危险度评价
23.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作业场所评价的类型是( )。
A.安全验收评价 B.安全预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 D.安全综合评价
24.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应由( )负责审查。
A.建设单位 B.设计单位
C.监理单位 D.施工单位
25.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是( )。
A.概率风险评价法 B.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C.危险指数评价法 D.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26.某化工园区的储存区可能存放汽油、煤油和石油气等危险物品,其中汽油、煤油、石油气的储存临界量分别为20t、100t、10t。下列储存方案,不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是( )。
A.存放60t煤油 B.存放20t石油气
C.存放10t汽油和5t石油气 D.存放10t汽油和60t煤油
27.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是( )的目的。
A.危险指数方法 B.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C.安全检查表方法 D.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28.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劳动过程中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不正确的是( )。
A.及时更换过期的防护用品 B.防护用品使用前先行检查
C.及时报废失效的防护用品 D.使用自制的防护用品
29.安全评价机构的业务范围,由( )根据安全评价机构的专职安全评价师的人数、基础专业条件和其他有关设施设备等条件确定。
A.政府主管部门 B.检察机关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D.公安机关
30.安全生产检查常采用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通过检查可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现场安全检查方法中,可直接、定量地获取准确信息的方法是( )。
A.查阅记录 B.员工访谈
C.仪器测量 D.现场观察
3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LA”及背景为( )。
A.绿色 B.白色
C.黄色 D.蓝色
32.鉴于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预警机制必须以( )为重要原则。
A.高效率 B.及时性
C.全面性 D.引导性
3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人员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 )。
A.事故的类别 B.力的集中程度
C.人的健康状况 D.产生能量的原因
34.不属于安全生产预警特点的是( )。
A.快速性 B.完备性
C.公开性 D.预测性
35.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 )、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
A.个人监督与集体监督相结合 B.群众监督与专业机构监督相结合
C.新闻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D.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36.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
A.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工程)
B.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制订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C.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水平提高过程中的不当、错误、失误现象进行预警
D.收集有关人的活动信息,进行识别与选择,对人的行为活动进行评价与分析,对人的不良行为进行预警
37.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 )。
A.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B.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C.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D.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38.特种设备专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 )监察体制。
A.定期 B.不定期
C.专项安全 D.国家和地方分级
39.安全预评价报告是安全预评价工作形成的重要成果之一,其内容不包括( )。
A.强制检测设备设施的检查情况 B.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C.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 D.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
40.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主要职责不包括( )。
A.严格履行有关行政许可的审查职责 B.配合地方政府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C.正确处理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D.接受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
41.事中监督管理重点在( )。
A.日常的监督检查 B.安全大检查
C.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 D.许可证的监督检查
42.预警指标应选定能反映现状和预示未来的指标,体现了预警评价指标的( )原则。
A.灵敏性 B.科学性
C.可操作性 D.预见性
43.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在( )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A.可行性论证 B.设计规划
C.建设施工 D.竣工验收
44.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包括外部环境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和( )的预警系统四部分。
A.外部管理 B.技术变化
C.内部管理不良 D.政策法规变化
45.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不包括( )。
A.概率风险评价法 B.危险指数评价法
C.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D.归纳推理评价法
46.事态监测与评估作为应急响应的一项核心功能和任务,在应急救援和应急恢复决策中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其目的是( )。
A.动态估算经济损失的大小 B.动态评估事故预防的有效性
C.动态监测风向和环境的变化 D.动态监测事故发展势态及其影响
47.有关生产性毒物的物理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
A.毒物的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
B.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正比
C.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
D.毒物的分解度越大,化学活性增加,毒性作用增强
48.根据职业危害申报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 )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A.15 B.30
C.45 D.60
49.事故的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级别、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属于事故应急管理( )阶段的工作内容。
A.预防 B.准备
C.响应 D.恢复
50.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质量安全监控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之上的预警系统是( )。
A.设备管理预警系统 B.质量管理预警系统
C.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系统 D.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系统
51.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为( )。
A.每1年1次 B.每2年1次
C.每3年1次 D.每4年1次
52.建立信息与目前事件状态之间关系,然后由目前事件反证原有信息,若反证结果与原有信息偏误较大,则证明信息来源有误或过时的辨伪方法是( )。
A.反证性分析 B.信息推断
C.不利性反证 D.事理分析
53.反馈信息属于预警评价的( )。
A.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B.机(物)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C.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 D.安全管理有效性指标
54.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中,( )是一种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
A.危险指数方法 B.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C.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D.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
55.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称为( )。
A.坍塌 B.物体打击
C.冒顶片帮 D.高处坠落
56.属于安全评价二类业务的是( )。
A.煤炭开采业 B.石油加工业
C.尾矿库 D.炼焦业
5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 )h。
A.1 B.2
C.3 D.4
58.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 )的原则。
A.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B.分级指导、分类指导
C.政府领导、分级负责 D.精简、效能
59.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 )日内作出批复。
A.15 B.20
C.25 D.30
60.某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由本单位工会领导组织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B.除评估本单位应急能力外,还评估相邻单位应急能力
C.预案评审后,经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上报有关部门备案
D.应急预案的评审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组织
61.事故调查中,( )是事故调查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
A.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B.事故调查报告
C.总结事故教训 D.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62.发生事故后,作为不同的事故报告主体应当履行各自的报告义务,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 )报告。
A.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C.事故发生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
D.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63.适用于病程较长疾病的统计研究,用于衡量疾病的存在,反映某病在一定人群中的流行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是( )。
A.患病率 B.发病率
C.病死率 D.粗死亡率
64.用于了解某一特定时间横断面上特定作业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或人群职业病分布情况的行为是( )。
A.普查 B.调查设计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65.用来表示属于某项目的各分类频次的排列图是( )。
A.趋势图 B.柱状图
C.直方图 D.控制图
66.等级资料的特点是( )。
A.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
B.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各组之间有性质上的差别或程度上的不同
C.没有度量衡单位,通过枚举或计数得来,多为间断性资料
D.有度量衡单位,可通过测量得到,多为连续性资料
67.统计表制表原则是( )。
A.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
B.比较分类资料各类别数值大小
C.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构成比)
D.描述双变量资料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
68.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应是( )。
A.工会组织
B.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
C.监察机关和人民法院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69.我国伤亡事故统计是一项经常性的统计工作,采用( ),下级按照国家制订的报表制度,逐级将伤亡事故报表上报。
A.报告法 B.直接法
C.加权法 D.算数平均法
70.事故常用的统计图不包括( )。
A.趋势图 B.排列图
C.柱状图 D.饼图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71.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包括( )。
A.动态相关性原则 B.整分合原则
C.动力原则 D.反馈原则
E.封闭原则
72.安全技术措施按照行业可分为( )。
A.煤矿安全技术措施 B.非煤矿山安全技术措施
C.石油化工安全技术措施 D.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E.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73.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其中重大事故隐患是指( )。
A.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B.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的隐患
C.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D.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
E.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74.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的内容包括( )。
A.开工日期 B.人员配置情况
C.经费预算及来源 D.措施应用的单位
E.实施部门和负责人
7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
A.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修理、使用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的情况
B.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C.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
D.制订或参与审定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程、标准
E.参加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76.对料石粉碎车间进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时,需开展的工作包括( )。
A.事故树的编制 B.危险性预先分析
C.分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D.计算事故发生的严重度
E.统计暴露危险环境的频率
77.安全评价管理对评价对象的要求有( )。
A.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所规定的,存在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伤亡事故的或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应进行安全评价,亦可根据实际需要自愿进行安全评价
B.应为安全评价机构创造必备的工作条件,如实提供所需的资料
C.安全评价机构与被评价单位存在投资咨询、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物资供应等各种利益关系的,不得参与其关联项目的安全评价活动
D.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干预安全评价机构的正常活动,不得指定评价对象接受特定安全评价机构开展安全评价,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安全评价机构开展正常业务活动
E.同一对象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应由不同的安全评价机构分别承担
78.为了对各种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事故严重度进行评价,根据( )原则建立了物质子类别同事故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每种事故形态用一种伤害模型来描述。
A.最大危险 B.概率求和
C.合理 D.预防
E.安全
79.城市重大危险源监管子系统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 )。
A.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造成的各项损失
B.重大危险源信息(包括多媒体及地理信息)的管理
C.为政府部门宏观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和手段,提高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D.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形象表述
E.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评估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80.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其任务包括( )。
A.对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
B.应用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实现监测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
C.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中收集各种事故征兆,并建立相应数据库
D.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
E.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技术的比较
81.根据预警指标的内在特点和对指标信息的掌握程度,可以采取的预警方法有( )。
A.指标预警 B.复杂预警
C.因素预警 D.简单预警
E.综合预警
82.日常监控活动的任务包括( )。
A.组织准备 B.日常对策
C.控制事态 D.事故危机模拟
E.评估危害程度
83.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
A.消除危险源 B.个体防护
C.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D.隔离
E.减少故障和失误
84.统计资料中的计量资料的特点包括( )。
A.多为间断性资料 B.通过枚举得来
C.有度量衡单位 D.多为连续性资料
E.可通过测量得到
85.伤亡事故统计经常用到的事故统计方法包括( )。
A.综合分析法 B.绝对指标比较法
C.算数平均法 D.分组分析法
E.统计图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