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人家

党员人家

南克敏翻看以前的日记本

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民风淳朴,从古到今,且耕且读,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厍弆人当中,第二年有了第一个共产党员,他就是大沟区的区长魏民水。共产党员走家串户,和群众打成一片,组织大家分田分地,开展生产,厍弆人看到这些共产党员毫无利己,真心诚意地为群众服务,渐渐地,他们对眼前的这些共产党员有了好感。

南瑜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慢慢地开始接近他们,了解他们。

于是,共产党员与一个农民小伙子在思想上擦出了火花。日思夜想,心驰神往,1953年,南瑜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成了中国共产党播种在大沟深处的第一粒种子。

南瑜白天跟着他们走村串户,晚上听他们讲共产党为人民谋福利的故事,渐渐地,南瑜认准了这个组织,跟定了这个组织。1955年南瑜担任了厍弆乡副乡长。

农民的信仰从眼见为实开始。

于是,芦世俊、张继祖、李续堂、韩西俊、芦世兴、厍永华、伏具录先后跟着南瑜加入了共产党。

至此,厍弆有史以来,党员发展到了8名。有史以来,厍弆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此后,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的共产党员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乘着东风扩散、落地、发芽、生根、成长。

南瑜当选为张屲村支书

芦世俊当选为宋坪村支书。

张继祖当选为通安村支书。

李续堂当选为厍弄村支书。

李克信、何世信、何延元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加入了共产党。

南瑜的四子南克敏,生于1952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在父亲和哥哥姐姐的言传身教中长大的。1970年南克敏主动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3年9月,他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理想。1977年他复原回乡,无论是在靖远煤矿下井,还是回到村里务农,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1978年,组织选派他担任大队会计、大队长,1993年至1996年,他连续三年当选为厍弆村村主任

从南克敏这位共产党员的身上可以印证:家风是可以传承的,信仰也是可以延续的。

南瑜养育了7个子女。长子南克忠,生于1937年,其子女4人,次子南志强,中共党员,供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副处级干部

长女南秀珍,生于1942年,中共党员,曾任临洮洮阳中学校长,全国特级教师

次子南克诚,生于1945年,中共党员,正科级干部。

三子南克俭,生于1949年,中共党员,起初在厍弆村任文书、支书,1980年任掌里公社副主任、主任,后来任平头乡党委书记

四子南克敏,1952年出生,中共党员。

五子南克义,1955年出生,在郭城务农。

六子南克甲,1959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会宁县水利系统党委书记,正科级干部。

7个子女中有5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25人中,又有3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或在党政机关担任领导干部,或任高级教师,或从事卫生医疗工作,或供职于企业单位,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他们逐渐成长起来。

南克敏日记

南克敏党员登记表及档案材料

在这个家庭中,从南瑜1953年入党到南克敏等几个子女入党,再到第三代又有多人入党,半个多世纪过去,信仰在这个普通而平凡的家庭中一代一代地坚守着,传承着,无论世事沧桑,风云变幻,他们这个党员之家,对共产党的信念始终不渝。

现在,南克敏的子女早已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老伴给子女带孩子,他一个人坚守着农家庄园,房前屋后拾掇得整整齐齐。闲暇时他就津津有味地翻看50年前的日记和珍藏了50多年的多个版本的《毛泽东选集》,他始终都在坚守着自己纯粹而又神圣的精神家园。

高尔基说过:“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雨果认为:“信仰是人们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一家人,祖孙三代,几个党员,半个多世纪坚定不移地坚守,这是一种渗透到灵魂深处的信仰。

(李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