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2017年,作为全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的大沟镇成为甘肃省委、白银市委、会宁县委重点关注的对象。各级主要领导一致把目光聚焦在掩映在茫茫大山深处的村庄——大沟厍弆。
于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县委书记盯上了脚下的土地,他们踩着厚厚的黄土,一遍又一遍地走进大沟深处,一遍又一遍地绘制“作战图”,一遍又一遍地计算每户的收入。
就这样,苍茫远山、神秘古堡、杏林春雨、古老学窑、德教石碑、宋代古城、明代城堡、清代古集,连同宋代瓦当、元代瓷片、金代钱币进入决策者的视野,变成了他们眼中的资源。
一
春风拂过这片厚厚的黄土地,一个富有远见的思路酝酿着,酝酿着,终于喷涌而出。“大沟深处杏花村”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冠在了这个深度贫困村的前面,“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在深山沟里祖祖辈辈耕耘了千百年的黄土地通上了自来水,搭建了塑料大棚,古老的杏树上花蕾似乎比往年更繁、更早、更旺。
白银市委书记是个雷厉风行,有点风风火火而又心细如发的人,她满怀热情地命名“杏花村”,这个带着馨香的名字,使大沟深处的村庄平添了几分妩媚。会宁县委书记王科健是一个善于描绘蓝图的人,一个善于钉钉子的人,也是一个善于绣花的人,大沟深处的春风,和着似火的骄阳把县委书记王科健、县长秦俊山的脸吹成了古铜色,大沟深处杏花村的春天因此而变得生机盎然。
二
在这个新的时代,精准扶贫的思想,把大沟人的心凝聚起来,呼唤起了磅礴的力量。
时任白银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陈其银和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瞿建青提出的“公益乡村旅游”这个项目名称,最适合这个古老的村庄。
2017年11月28日,会宁县政协发起“我为大沟深处杏花村献计献策献作品”活动。这块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人,一个个满怀激情地走进大沟、走进群山、走进古城、走进古堡、走进学窑,走过冬天,走向春天。
在“日丽风和春昼长、杏花枝头正芬芳”的季节,他们无私奉献出了一幅幅照片,一篇篇文章,还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他们用忘我的执着,一次又一次走访,一次又一次考证。120天过去,随着决策者推动者的脚步,伴随着杏花盛开的节奏,一本《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公益乡村旅游》,静静地、悄悄地从大沟深处羞涩地走出来了。
三
这是一本熬过2017年寒冷彻骨的冬天,带着黄土味道的小册子,像大沟深处的苦苦菜,在杏花盛开的季节拼命地、迫不及待地钻出了地面。因为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所展现的只是深山一角,仅仅算起了个头,更多的故事、更美的风光,还在苍茫远山的深处,期待着在这个春潮涌动的季节走进大沟深处杏花村去深入挖掘。
参与活动和提供有关资料的人有:刘琦、负守勤、张克靖、苏震亚、伏麒鹏、杨友峰、马宏江、柴成旺、张明同、曹志强、李宁、郭志辉,还有一些像大沟深处小草一样默默无闻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会宁人。会宁人讲会宁发生过的故事。他们为一幅精美的照片,爬冰卧雪;为拍摄杏花风光,匍匐地面;为一篇好文,长跪石碑;为一个故事,和百岁老人躺在土炕上彻夜长谈……
他们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幅照片、每一篇文章、每一首歌曲、每一段视频、每一次思考、每一次传播,都是一分力量,汇成了公益细流,流向扶贫大河。
长恨春归无觅处,大沟深处杏花村。
李进军
2018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