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 乡

异 乡

《圆梦》(组照)/李硕(福建)
福建省福州道庆洲大桥建设工地,来自异乡的农民工担任焊工,用汗水与智慧,为脱贫致富而努力拼搏。(2018 年8 月2 日摄)

《城市“医者”》(组照)/苏昌纪(福建)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路边,两名水厂电焊工正在焊接水管。他们不怕脏,不怕累,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2018 年8 月9 日摄)

《战天斗地建坝筑梦人》(组照)/韦伟海(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也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两广合作、桂澳合作的世纪重大工程。在这场世纪宏伟工程的会战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建设者们顶烈日、战严寒,谱写了一曲建坝筑梦的时代颂歌。(2016 年至2018 年摄)

《安筑广厦千万间》(组照)/韦伟海(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的建筑工地上,众多农民工建设者正在施工。桂平市是一个拥有200 多万人口的大市。改革开放以来,桂平市百业兴旺,经济蓬勃发展。房地产业的迅速兴起,吸引了各地的房地产商和农民建筑工来此创业寻梦,来自异乡的农民工在工地上大显身手,辛勤劳作。(2019 年1 月26 日摄)

《大坝工地战歌》/黄华丽(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筑工地上,建设者们在船闸运河工地上喷浆加固运河护坡。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基础设施建设的世纪重大工程。(2017 年8 月1 日摄)

《丝绸女工》(组照)/高龙(广西)
蒙山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建设有全广西唯一的丝绸类产业园区,不断延长丝绸产业链,目前形成了育种—养蚕—烤茧—缫丝—绢纺—丝绸加工的产业链。丝绸加工非常辛苦,充满噪音的工作环境让人难以忍受,最终能坚持下来的人其实并不多。在蒙山县丝绸产业园区工作的多是女工,她们为蒙山丝绸的大放异彩而辛勤耕耘,见证着丝绸发展的日新月异。(2014 年至2017 年摄)

《巴蜀·吉林一线牵》(组照)/何冠达(吉林)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水电站重建项目500 千伏输电线工程施工现场,来自重庆和四川广安的农民工兄弟们正在紧张作业。初春的吉林市天气依然寒冷,冰雪尚未全部消融,山区数百米的高空中更是寒风凛冽。他们克服寒冷的气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在云端工作8—10 小时。巴蜀的农民工兄弟们远离家乡,成为百年工程的建设者,为的是早日将电与光明输送到千家万户。(2019 年3 月29 日摄)

《蔺草客》(组照)/徐益(浙江)
又是一年蔺草收割季,来自天南海北的蔺草客来到浙江省宁波市集仕港镇,在这里挥汗如雨,收割蔺草。(2018 年6 月17 日摄)

《农民工和他的骡子》/冯有为(安徽)
安徽省东至县官港镇,来自四川的农民工牵着他们的骡子,行进在乡间。在人员难以到达的崇山峻岭,他们架起一座座电线、通信铁塔。(2019 年3 月17 日摄)

①2019 年1 月21 日,肖立军、肖冬军兄弟俩在深圳某工地,手持家乡人社部门工作人员送来的免费返乡专列火车票。②2019 年1 月22 日,兄弟俩登上深圳至荆门的免费返乡专列。③2019 年1 月22 日,家乡的企业在列车上现场招聘,兄弟俩微信扫码后挑选工作岗位。④2019 年1 月23 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兄弟俩顺利回到家。⑤2019 年1 月23 日,家门口的“全家福”。因为肖立军的爱人在苏州打工,肖冬军的大儿子由岳母照料,这是一张未拍全的全家福。⑥2019 年1 月23 日,女儿馨雅紧紧地抱着肖立军说:“爸爸,等妈妈从苏州回来了,我们一家人再也不分开了。”
《俩兄弟的千里回乡路》(组照)/钟国庆(湖北)
家住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军营村的肖立军、肖冬军兄弟俩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共有十口人,全靠两兄弟和他们的妻子打工维持生活。为摘掉“穷帽子”,兄弟俩远赴深圳打工,在南山区建筑工地从事架子工、电焊工。2019 年1 月19 日,听闻家乡政府开通免费返乡专列接送在外农民工回乡过年,兄弟俩非常高兴,手机微信扫码报名成功。当地人社部门将免费车票送到正在工地上的兄弟俩手中,并在返乡专列上为他们准备了免费餐饮。在回程的列车上,当地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和企业代表为大家讲解国家政策,提供就业机会,还为他们送上春联和礼物。千里风尘一路情,在经过火车、大巴、小车一路20 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兄弟俩平安到家,在欢声笑语中与父母、儿女团聚。(2019 年1 月摄)

①2018 年5 月21 日,四川省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黑砂作坊,“雅烧”砂器作坊创始人林萍女士与烧制工艺师傅黄绍军在新窑开窑祭祀仪式上。②2015 年11 月4 日,四川省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黑砂作坊,黄绍军在窑坑中摆放待烧制的砂器。③2015 年11 月4 日,四川省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黑砂作坊,黄绍军身披被1200℃高温烤焦的“战袍”准备起窑。④2017 年10 月22 日,四川省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黑砂作坊,黄绍军黄绍清两兄弟从凌晨三点就开始工作,烧制十多窑,工作到傍晚时分,一人能挣到200 多元工钱。⑤2015 年10 月24 日,四川省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黄绍军家,黄绍军和老婆一起陪孙子。⑥2018 年12 月9 日,四川省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黑砂作坊,黄绍军与黄绍清两兄弟都是黑砂烧制工艺的师傅,他们正在进行烧制砂器流程中的上釉程序。
《艰辛技艺》(组照)/王江(四川)
荥经黑砂有着2000 多年的历史。从早期的生活用具演变到现代盛行的实用工艺制品,荥经黑砂得到了完整传承与蓬勃发展。荥经黑砂的烧制技艺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省荥经县的土壤在气候、植被诸因素的影响下,形成10 个土类,14 个亚类,25 个土属,51 个土种,73 个变种,这为荥经砂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在六合乡古城村的砂器作坊里,工匠们忍受着1200℃高温的炙烤,将千年技艺传承发扬,为荥经砂器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15 年至2018 年摄)

《边贸搬运工》(组照)/凌英朝(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边贸码头,搬运工人在忙碌地从船上搬运从越南过来的木薯粉并装车。他们不辞辛劳,苦中作乐。(2017 年7 月23 日摄)

《农民焊工造船梦》(组照)/黄华丽(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的造船厂中,技师们正在工作。贵港市港南区、港北区、桂平市和平南县利用西江黄金水道沿江沿岸地域优势,在江河沿岸兴建造船厂建造大船,打造规模化内河造船业。来自各地的异乡技工在造船行业大显身手,辛勤劳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美好生活梦想贡献力量,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2018 年8 月4 日摄)

《风雪外卖哥》(组照)/王汉义(吉林)
吉林省吉林市下起了大雪。为了幸福梦,快递员依然奔波在风雪交加的路上,不辞辛苦地为人们去送外卖。(2018 年1 月摄)

①2018 年9 月28 日,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钓台路,工人正在清理下水道里的淤泥。②2018 年9 月28 日,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钓台路,工人正准备将捞上来的淤泥倒入翻斗车。③2018 年9 月28 日,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钓台路,工人正在铺设线路,检查下水道情况。④2018 年9 月28 日,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钓台路,工人正准备往下水道里运输工具,准备开始检查下水道。⑤2018 年9 月28 日,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钓台路,工人将捞上来的淤泥统一倒入翻斗车。⑥2018 年9 月28 日,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钓台路,工人驾驶装满淤泥的翻斗车准备离开。
《马路天使》(组照)/胡建宏(浙江)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钓台路,环卫工人们发扬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对下水道做专业的清理。他们分工明确,动作娴熟,有效地完成了这次清污工作。(2018 年9 月摄)

《一直在路上》(组照)/陈文格(重庆)
哈萨克人的历史就是在游牧中谱写,在迁徙中传唱的。换季的转场就是哈萨克人最大的生活智慧,既可以及时地给牲畜提供优质的牧草,保证牲畜的稳定生长和数量的增加,也可以使物种自然优胜劣汰。生性乐观的哈萨克人相信困难阻挡不了勇敢的牧民的脚步。每一次转场,都承载着哈萨克人对美好富足生活的向往。作品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奎屯地区。(2018 年6 月摄)

①来自四川广安的朱仙,自幼习武,他从群演、武行、武术指导,发展到现在自己拍摄网络电影。②创业艰难,要在电影事业上有所收获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③朱仙在拍摄现场指导演员表演技巧。因为自身的努力拼搏,经常有投资商请朱仙做导演,拍摄网络电影。④田野山坡上经常能看到电影拍摄的场景。⑤四人在剧组工作一肩挑,省吃俭用为了那份对影视的热情与追求,在拍摄间隙吃着方便面也是津津有味。⑥演员和工作人员合影。大家因为有着共同追求,聚在一起。⑦又一部精心策划的网络电影举行了开机仪式,“横漂”们都在祈求这一部电影可以在网络上大卖。
《影视梦》(组照)/周晓刚(浙江)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影的兴起,电影事业不再神秘而高不可攀。在浙江横店影视城,有这么一群演员、武行,他们谋划自己的网络电影,希望可以在电影文化市场中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凭着对影视梦的热情与追求,再苦再累,他们也坦然面对。他们付出执着、勤奋、艰辛与汗水,必定会有所收获。(2016 年至2017 年摄)

《她的梦》(组照)/李雅真(福建)
小雅,来自福建农村的一名“85 后”女孩,大学学的是服装设计。因为对服装设计的热爱,毕业后,小雅来到上海。2014 年,小雅和她的小伙伴一起开了一家原创服装店,投入电商创业潮。从图纸设计到面料挑选,从成品制作到模特试装,从平台客服到打包发货……他们付出了艰辛,也倾注了心血。在他们的努力下,电商生意越来越好,客户越来越多。如今,他们都已在上海安家。(2017 年12 月摄)

《行走在钢架上的人们》(组照)/齐华(山西)
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三层整体钢架结构的农贸市场建设工地上,高空作业的工人们冒着危险,不停地穿梭在钢架上。(2018 年9 月12 日摄)

《致敬农民工》(组照)/黄敏(浙江)
浙江省乐清市的一处工地上,建筑工人们冒着酷暑辛苦作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农民工们谱写着时代之歌。每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崛起,都离不开那些日夜为城市发展努力奋斗的建设者的辛勤付出。他们也见证着城市的变迁与发展。(2017 年9 月摄)

①2017 年4 月6 日,浙江开化龙门景区,背夫们背着两包水泥,向山上出发。②2017 年4 月6 日,浙江开化龙门景区,大汗淋漓的背夫。③2017 年4 月11 日,浙江开化龙门景区,辛苦劳作后的补充。④2017 年4 月6 日,浙江开化龙门景区,背夫们互相拉一把。⑤2017 年4 月6 日,浙江开化龙门景区,背夫们借助手杖在泥泞的山路上努力前行。⑥2017 年4 月6 日,浙江开化龙门景区,背夫们坚强的脊梁。⑦2017 年3 月25 日,浙江开化龙门景区,一名女背夫与下山的女游客擦肩而过。⑧2017 年4 月11 日,浙江开化龙门景区,被雨淋湿后大家一起烤火取暖。
《背夫的梦》(组照)/张建斌(浙江)
在许多景区的玻璃栈道、滑道等旅游设施建设中,由于山高路陡,易滑等客观原因,现代化机械不能作业,骡子无法上山,建筑材料只能靠人工背上去。在浙江开化龙门景区,来自陕西汉中和四川广元的15 人组成的背夫队伍,为建设一座滑道搬运建材。为了有更好的生活,他们选择背井离乡,成为全家生活的依赖。他们弓着背,流着汗,为自己的家勤勉劳累,也撑起景区游客们欢快的笑声。(2017 年3 月至4 月摄)

《农民工》(组照)/王秋文(湖南)
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夏日炎炎,蝉鸣不息。当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纳凉避暑时,仍有这么一群人,不辞辛劳地在烈日下奋战。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一滴滴汗水顺着矫健之肌,浸入砖石瓦砾,他们用辛劳谱写着现代化建设进行曲。(2018 年7 月摄)

①2018 年7 月9 日,湖南长沙,烈日炎炎下,木工工人在吊运模板安装用的短架管。②2018 年12 月13 日,湖南长沙,泥工组师傅在楼面上浇捣混凝土。③2018 年11 月5 日,湖南长沙,架子工人在高空搭设塔吊平台的防护网。④2018 年12 月17 日清晨,湖南长沙,在脚手架上进行搭架作业的工人。⑤2018 年7 月6 日,湖南长沙,泥工组工人在合力安装混凝土输送的泵管。⑥2018 年5 月2 日,湖南长沙,建筑工地上,两名工人正在协作焊接桩钢筋笼。⑦2018 年10 月5 日,湖南长沙,挖桩工人自检已经成孔的人工挖孔桩质量。⑧2018 年7 月10 日,湖南长沙,建筑工地上,两名架子工人正在搭设外脚手架。
《手机镜头下的建筑工人》(组照)/张晓林(湖南)
他们曾经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后来,他们是城市繁华的建设者。他们只是平凡的农民工,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面对躲不过的高温天气,他们一如既往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18 年5 月至12 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