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吴志强.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J].城市规划学刊,1986(5):1-7.
[2]吴志强,陈秉钊,唐子来.21世纪的城市建筑:走向三大和谐[J].城市规划,1999(10):20-22,64.
[3]吴志强.论中国城市规划制度与世界接轨[J].规划师,2001(1):5-9.
[4]李红卫,吴志强,易晓峰,等.Global-Region: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区域现象[J].城市规划,2006(8):31-37.
[5]吴志强,王伟,李红卫,等.长三角整合及其未来发展趋势——20 年长三角地区边界、重心与结构的变化[J].城市规划学刊,2008(2):1-10.
[6]于涛方,李娜,吴志强.2000年以来珠三角巨型城市地区区域格局及变化[J].城市规划学刊,2009(1):23-32.
[7]邓小兵,吴志强.“城中村”土地经济问题思考[J].城乡建设,2004(12):10-11.
[8]吴志强.重大事件:机遇和创新[J].城市规划,2008(12):9-11,48.
[9]吴志强,李欣.历届世博会到达交通组织的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6(4):61-67.
[10]吴敬琏. 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重塑中国布局[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11]刘元春,闫衍,刘晓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12]邱衍庆,罗勇,姚月论.论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规划改革的“加减乘除”法[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5):42-49.
[13]汪光焘.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7(1):10-18.
[14]孙施文.中国城市规划的理性思维的困境[J].城市规划学刊,2007(2):1-8.
[15]吴志强,李欣.城市规划设计的永续理性[J].南方建筑,2016(5):4-9.
[16]毛志红.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趋势综述[J].城市勘测,2002(1):25-28.
[17]KLOSTERMAN R E.Planning support system:a new perspective on computer-aided planning[J].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1997(1):45-54.
[18]李苗裔,王鹏.数据驱动的城市规划新技术:从GIS到大数据[J].国际城市规划,2014,29(6):58-65.
[19]薛慧,吴志强,任晓崧.CIM:对BIM发展战略的思考[J].新鲁班,2015,2(29):89-90.
[20]孟成.城市用地规模和布局模拟预测模型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