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二十三

* * 1948年12 月上旬,林徽因收到费正清的新著《美国与中国》后,给费慰梅写了最后一信— —

现在我觉得我们大概只有一两个月能自由地给在美国的你们大家写信了,也许是因为不能通邮或别的什么障碍,我觉得憋得喘不上气、说不出话。即使是这封信,我希望它能在圣诞节前或过节时寄到。

谢谢你们寄来的书,特别是其中最后一本,费正清自己的杰作,多好的书啊!我们当然欣赏、钦佩、惊奇和进行了许多讨论,大家都对这书有非常非常深的印象。有时我们互相以热情赞美的话说,费正清显然是把握了我们华夏臣民的复杂心态,或知道我们对事物的不同感觉,所以,这不是那种洋鬼子的玩意儿;此刻对于一个现代中国人来说,它一点儿也不是。张奚若热情地说,他喜欢费正清的书,“没有一处是外人的误解……他懂得的真不少”等等。老金说这是对我们的一个“合理而科学的”总结,费正清“对有些事有着基本的理解,他和别的外国人真是不一样”。而我和思成非常惊讶,它真的全然没有外国人那种善意的误解、一厢情愿的期望或失望。我尤其欣赏费正清能够在谈到西方事物时使用西方词汇,谈中国事物用中国词汇,而同一个西方语言却既能让美国读者以自己的语汇来读关于中国的事,又能让中国读者用另一种语汇来读关于自己国家的事。我们对这一点都特别欣赏。

此外,我们还常常以最大的钦佩而且毫不感到羞耻地互相指出,有许多关于中国的事实我们竟是从他这里才生平第一次知道!例如,有趣的是,我从不知道玉米和白薯是这么晚才来到中国的;还有特别是那些关于中西方关系的事件。

换句话说:我们都极为赞赏费正清的这本得意之作。自从费慰梅重建武梁祠以来,梁氏夫妇还没有这么高兴过呢。

我唯一的遗憾,如果说有的话,是在这本总结性的著作中没有涉及中国艺术,尽管我也看不出艺术与国际关系何干。即便如此,艺术是我们生活中那样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要一般地谈论我们的话,艺术也是不可少的,那是我们潜意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我提到艺术的时候,当然也指诗,但可能也指由我们的语言,我们特有的书法、构词、文学和文化传统所引发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我们特殊的语言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修词、诗,只有一部分才是直截了当的言语……我想说的也许是,正是这种内涵丰富的“语言— —诗— —艺术的综合”造就了我们,使我们会这样来思索、感觉和梦想……

简言之,我认为艺术对我们精神的塑造和我们的饮食对我们身体的塑造一样重要。我深信,我们吃米饭和豆腐会不可避免地使我们同那些大块吃牛排、大杯喝牛奶,外加奶油蛋糕或馅饼的人有所不同。同样,坐在那里研墨,耐心地画一幅山水画的人,肯定和熟悉其巴尔扎克风格或后印象主义画派和晚期马第瑟和毕加索,住在巴黎拉丁区的叛逆青年(或专程到墨西哥去旅行以一睹墨西哥壁画的年轻人)全然不是一个类型……

以上全是我自己私下里的一点书评,不过是为了想争论一下,而费正清对善意的争论总是很来劲的。寄这封信得花我一大笔钱了!

说到政治观点,我完全同意费正清。这意味着自从上次我们在重庆争论以来我已经接近了他的观点— —或者说,因为两年来追踪每天问题的进展,我已经有所改变,而且觉得费正清是对的。我很高兴能够如此。顺便说一句,因为我对许多事情无知,我非常感谢费正清对中国生活、制度和历史中的许多方面的高瞻远瞩、富有教益的看法。因其对自己的事很熟悉,我常不愿去做全面的观察或试图把它闹清楚。所以读费正清的书对我们极有吸引力,我们也要让年轻一代来读它。

也许我们将很久不能见面— —我们这里事情将发生很大变化,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变化,是明年还是下个月。但只要年轻一代有有意义的事可做,过得好、有工作,其他也就无所谓了。

【注释】

[1]在这批林徽因用英文写给费正清、费慰梅夫妇的信中,有一部分曾被费慰梅摘录在她所著的《梁思成与林徽因》(Liang and Lin,199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凡在信前有*号的原来都是英文,其中有* *号的系直接引自Liang and Lin 一书。除特别注明外,这些信都由梁从诫译。

[2]即今北京市朝阳门。

[3]原信为手写。

[4]Phyllis林徽因英文名。

[5]以下林徽因画了一张当时梁宅— —即北京北总布胡同3 号的平面图,名曰《床铺图》,注明每间屋子什么人住,放了几张床(图中方向为上南下北)。下面林徽因写道:“答案:当一个‘老爷’娶了一个‘太太’,他们要提供17张床和17 套铺盖,还要让黄包车夫睡在别人家,不然他只能在院子里站着。”
当年除梁、林两个子女和林老太太外,还有五六位亲戚朋友常住梁家,信中所说早饭、喝茶等等就是指他们。当时梁家共有包括厨师和黄包车夫内的六个用人。
图中北耳房是厕所,林徽因注:“自用;浴室;厕所和更衣室;书房;办公室;起居室(非常高兴我总算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图中梁、林的卧室注:“1个老爷;1个太太。亚地斯亚贝巴,意大利军队正在逼进。”1936 年5 月,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法西斯军队正在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兵临其首都亚地斯亚贝巴城下。

[6]“生活的欢乐”原文为法文。— —原译注

[7]金岳霖是逻辑学教授。

[8]当时在龙头村自建这种土坯小房的还有原中央博物院考古学家李济、西南联大政治学教授钱端升等。

[9]费慰梅和费正清在美国康州坎布里奇市住宅所在街名。

[10]因原信此处字迹不清故省略。— —译注。

[11]写此信时,梁、林为躲避日军轰炸,住在昆明郊外龙头村。

[12]老金,指金岳霖。

[13]即叶公超。

[14]原信不清故省略。

[15]梁早年因车祸脊椎受伤,一直穿着协和医院特制的钢马甲。— —译注

[16]此信为萧乾译。

[17]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