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二论密意》简介
《龙树二论密意》这本书是由.谈锡永著创作的,《龙树二论密意》共有40章节
1
总 序
一、说密意 “佛典密意”系列丛书的目的在于表达一些佛家经论的密意。什么是密意?即是“意在言外”之意。一切经论都要用言说和文字来表达,这些言说和文字只是表达的工具...
2
《龙树二论密意》序言
龙树论师的《六正理聚》,包含六篇论著,即(1)《中论》(2)《回诤论》(3)《精研论》(4)《七十空性论》(5)《六十如理论》(6)《中观宝鬘论》。本书特选出《...
3
目录
目 录 总 序 《龙树二论密意》序言 上篇 密意说空 一、我们怎样说空 二、本性自性空 三、《入楞伽经》说七种空 四、空间与空 五、虚空与空 六、空就是零 七、...
4
上篇 密意说空
...
5
一、我们怎样说空
佛家宗派林立,即依三转法轮来说,便已经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一佛乘,若依论师成立的宗派,更目迷五色,屈指难数。然而无一宗派不说空与空性,为什么呢?因为说一切...
6
二、本性自性空
依《无边庄严会》,一切诸法“本性自性”是菩萨所入之门。也即是说,菩萨如果想入一佛乘,必须先认知一切诸法自性实在是以本性为自性,当施设本性为空性时,便可以说一切诸...
7
三、《入楞伽经》说七种空
在《入楞伽经》中,佛对大慧菩萨开示七种空,这七种空必须依“本性自性空”来理解,因为七种空是依密意而成立。 经中,大慧菩萨请佛解说什么是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一切...
8
四、空间与空
说空的人常常弄错,将空与空间等同。 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其实这问题根本不可能回答。要回答,他们便只能说“无自性空”。“无自性空”非常对,但说的依然是空性...
9
五、虚空与空
将空说为虚空,可以用密勒日巴的一个故事来说明。这故事见于张澄基译注的《密勒日巴大师全集》,现在节录如下,主要依张氏译文: 密勒日巴住在雅龙,因为印度大成就者达马...
10
六、空就是零
说空有两个重要的盲点:一个是前面说过的“彼此空”;一个是“断灭空”。彼此空是由“彼”无有而说“此”空;断灭空是,由“无所有”来遮拨识境,且以为这样就能出离世间。...
11
七、缘起与自性
今人说空性,多由缘起与自性而说,这里且一谈这两个名相。 说缘起,宗喀巴大士说得最为透澈,他的《佛理精华缘起理赞》有现代译本,由多识活佛译出,现在即依其译本略加宣...
12
八、三种心境界
由心观察诸法,有三种境界。依次第是:唯识宗的“唯识无境”、华严宗的“一切唯心造”、如来藏的“唯心所自见”。这三种境界皆依空性而成立,然而唯识宗只依识境空性、华严...
13
九、究竟离空而说空
欲究竟说空,必须离“空”而说。一如说兔角牛角,必须离“角”而说。 龙树《法界赞》有一颂言: 以兔角喻牛角喻 此为如来所现证 是故于彼一切法 除中道外无所有[1]...
14
十、现证离言空性
现在想依照宁玛派祖师所传的《椎击三要》(Tsig gsum nedek)来一说现证离言空性。《椎击三要》是究竟的教法,离言空性是究竟的本性自性,用究竟的教法来现...
15
参考书目:
《龙树六论:正理聚及其注释》,龙树菩萨造,汉藏大论师释译,民族出版社,2000年。 《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冈波巴著,张澄基译,法尔出版社,1986年。 《密勒...
16
下篇 龙树二论
在这里,选出龙树论师的两篇论来说空的密意。第一篇是《六十正理论》,第二篇是《七十空性论》。两篇论都有说见地与观修,但详略则各有不同,前者详于说见,后者则详于说修...
17
一、《六十正理论》
梵名:Yuktiṣaṣṭikākārikā 藏名:Rigs pa drug cu pa 《六十正理论》为龙树菩萨重要的论典,非但说缘起,实由缘起说至现证法智。 ...
18
第一部分
...
19
建立缘起义
1 谁于生灭等,以此理断除;说缘起能王,于彼稽首礼。 【疏】本颂说,唯由缘起才能断除对生灭等现象的执著。是故对宣示缘起的圣者应当顶礼。 此即说:为什么要建立缘起...
20
说缘起观修
3 且生诸过处,无见已破除;应听由正理,亦破除有见。 【疏】由本颂起说缘起的观修。 观修缘起是先成立“缘起有”,而不是成立“因为缘起所以性空”,所以观修的立足点...
21
说证入真实性
7 生死与涅槃,此二非实有。遍知三有性,即说为涅槃。 【疏】由本颂起,说智者所证的真实性。 依梵本,本颂应译为: 涅槃与及有 二皆非明处 遍知于有性 即说为涅槃...
22
说证入法智
13 有为法极细,谁计自性生。彼即非智者,不见缘起义。 【疏】由本颂起,即说如何证入法智(深般若波罗蜜多)。 建立缘起的目的在于断除对有为法一切现象的执著,亦即...
23
证法智相
22 若无少法生,即无少法灭。说生灭之道,是有所为义。 【疏】上面已说如何证入法智,由本颂起,即说证智相。 比对藏译,颂末句应译为“是为观修说”,汉译失义。 于...
24
第二部分
...
25
证成真实及法智
25 异生执实我,有无颠倒过;为惑所转者,是自心欺诳。 【疏】由本颂起,证成论主上面所说的真实义及法智。现在,先比较凡夫与圣者。 于凡夫(“异生”pthagja...
26
证成观修次第
31 于求真性者,初说一切有;通达义无贪,然后说寂灭。 【疏】由本颂起说建立观修次第的义理。 依梵本,本颂应译为: 于寻求真性 初说一切有 其后知义已 无贪执寂...
27
证成中道
37 何时意动摇,尔时魔行境;若于此无过,有何不应理。 【疏】由“意动摇”即有魔境,这“意动摇”可以解释为众生心意惑乱,亦可以解释为观修行人失去决定见。龙树所说...
28
证成无生
47 许诸法实有,当起贪瞋见;受剧苦暴恶,从彼起诤端。 【疏】依梵本,本颂应译为: 生起贪与瞋 著于极恶见 且为诤论端 由许实有故[9] 本颂实说不识无生的过患...
29
由“无生”调伏见惑
50 为倒知所伏,非实执为实;执著诤论等,次第从贪生。 【疏】本颂先说见惑。 若受颠倒知见(“倒知”)所伏,将不实的诸法执以为实,由是“执著诤论”,这两种执著,...
30
疏者跋
本论译者任杰居士有译后记云:1962年11月2日译于中国佛学院,1985、1986年重校于北京。 疏文于2013年3月圆满。自信疏文能得龙树菩萨本意,若有少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