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共青团员

光荣的共青团员

时光的脚步,向着一个又一个明天迈进。

雷锋的人生理想,也在向着一个又一个高峰攀登。

让我们继续往下讲述共青团员雷锋的故事……

望城县近郊,有一条宽阔的大河,名叫沩河。

新中国成立以前,一到夏季的汛期,这条大河经常泛滥成灾。

洪水给沩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很多危害。

一九五七年秋末冬初,望城县委县政府决定治理沩河,完成一个彻底根治洪灾的水利工程。

许多青壮年都报名加入了治理洪灾的第一线。

雷锋在县委机关里也早就坐不住了。

他先后三次报名,要求离开县委机关,投身到工程的第一线去。

最后,县委办公室看他心情恳切、态度坚决,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在治沩河工地上,雷锋发挥了一个年轻的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每天总是生龙活虎地工作着,任凭劳动强度多大,也从不叫苦喊累。

他高高地卷着袖子,挽着裤腿,挑泥、运土,好像有着使不完的劲。在他的带领下,许多共青团员和要求进步的青年,苦干加巧干,成了工地上一道最引人注目的劳动风景。

因为雷锋工作认真,吃苦耐劳,最后在工程竣工、评功大会上,他被评为治沩河工地“劳动模范”。

第二年春天,紫燕呢喃的时节,又一个振奋人心的建设消息传来:

县委决定在辽阔的团山湖开办一所农场。这是建设家乡、改造家乡的又一个美丽和宏伟的工程。

当时,因为县里的建设资金不够,共青团望城县委响应党委的号召,动员全县青少年捐献出各自一点一滴的积蓄,争取能够用捐献出的钱去购置一台拖拉机!

雷锋听到这个消息,真是高兴啊!

他二话没说,赶紧跑回宿舍,把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那点钱,一分不留,全部捐献了出来。

他捧着自己的积蓄,对团支部书记说:“党每月给我的钱,我花不完,也舍不得多用一分一厘。现在,全捐献给农场,用于购买拖拉机吧。”

当时,雷锋的捐款,在全县青年团员及其他青少年中是最多的一个。

张书记得知了这件事情,非常高兴,就故意问雷锋:“小雷,听说你把自己的钱都捐献出去买拖拉机了?你难道……”

“怎么,张书记,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吗?”雷锋见张书记的脸色有点严肃,就反问道。

“对是对,可是,你难道不想为自己的将来做一点儿准备,留下一点儿以备急需……”

“不需要,国家的急需、政府的急需,比我个人的急需更重要,所以我……”

“好小子!”张书记听雷锋这么一说,高兴地拍着他的肩头说,“到底是一名共青团员啊!有进步,有进步!了不起,了不起啊!做得好,就应该这样!这表明了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不,张书记,和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那些英雄人物相比,我还差得很远呢!我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事事以他们为榜样!”

张书记听了,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

多好的青年人啊!我们的红色江山,不依靠他们还依靠谁呢?他想。

“不过,现在言归正传,”张书记说,“县里打算让你去学习开拖拉机,如何?”

“开拖拉机?”

雷锋一听,心里顿时乐开了花。

是啊,驾驶着我们自己的“铁牛”,轰隆隆地奔驰在我们自己的国营农场的田野上,耕耘着祖国肥沃和辽阔的大地……

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工作啊!

不过,一想到这样一来,他就必须离开像亲人一样的张书记了,他是多么舍不得啊!

张书记看出了雷锋的心思,就笑着说:“翅膀长硬实了,就应该展翅高飞嘛!都是干革命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又不是什么生离死别……”

就这样,一九五八年春天,正是春风浩荡、春汛奔腾的时候,雷锋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劳动战线—团山湖农场。

他在这里成了一名光荣的拖拉机手。

当他第一次坐进高高的拖拉机驾驶台的时候,他那个兴奋和激动啊,简直无法形容。

以前他只在苏联电影里看到过那些英姿飒爽的年轻的拖拉机手。

想不到,现在他也要亲自驾驶自己的“铁牛”了!

他开始一点一滴地跟着上面派来的驾驶员师傅学习拖拉机驾驶技术了。

他学得真是认真仔细啊。操作方法、拖拉机各部分的名称、保养要点……一点一滴他都牢记在脑子里。

回到宿舍他还仔细地写在本子上,生怕漏掉了什么。

终于可以自己驾驶了!

那一刻,雷锋的心突突地跳得很快,生怕发动不起来。那么多人都在看着他啊!

他又怕自己力气不够,把不稳方向盘,甚至怕转不成弯,找不准方向,或者刹不住车。

他的心情真是又紧张又兴奋,手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师傅鼓励他说:“不要怕,小雷,要勇敢些,你能行的!”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就开始发动拖拉机了。

果然,当他把油门加大,把离合器向上一推,拖拉机就轰隆隆地开动了。

一开始,拖拉机并不完全听他指挥,总想转弯似的。

不过,不一会儿,雷锋的心情就平静下来,手脚也不发抖了。

拖拉机就像一头犟牛,终于被他驯服得俯首帖耳,完全由他使唤了……

从此以后,雷锋就成了望城县团山湖农场的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拖拉机手。

他驾驶着“铁牛”纵横驰骋在团山湖农场的田野上。

在风雨中,在朝霞里,在阳光下,在晚霞里,在星光下……他幸福和快乐地耕耘着祖国的大地。

他的青春,他的理想,他的热情,他的希望,也随着他的汗水,挥洒在广阔的土地上。

不久,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望城报》写了一篇《我学会开拖拉机了》的散文,向乡亲们报告了一个苦孩子成了一名拖拉机手的经过。一九五八年三月十六日,《望城报》登出了这篇文章。文章最后这样写道:

今天,真有很大的收获,过得真有意义。下班以后,脑子里一个转又一个转地想着。吃饭的时候,还好像坐在拖拉机上似的,不停地摇晃着;拿起筷子,像握住拖拉机的操纵杆一样,随手拽动;两只脚像踏在“刹车”和“油门”上,自然地踏动着。我在想,今天这样的幸福,不是党的培养,又是哪里来的呢?

我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对我的亲切关怀和照顾。一定努力钻研,勤学苦练,克服一切困难,忘我地工作,争取做望城县第一个优秀的拖拉机手。

当时,他还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了一首很长的抒情诗《南来的燕子啊》,抒发了他对社会主义农场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寄托了他对伟大的共产党,对祖国的大地,对自己美好的理想与未来的赞美与热爱。

从这首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共青团员的朝气蓬勃、心志高远的精神状态,看到那个时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景象:

南来的燕子啊!

新来的候鸟,

从北方飞到了南方,

轻盈地掠过团山湖的上空,

闪着惊异的眼光。

我听清了呢喃的燕语,

像在问:为什么荒芜的团山湖,

今年改变了模样?


南来的燕子啊!

让我告诉你吧:

团山湖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是由于党的巨大的力量,

才围垦成一个新的农场,

是他们—农场的工人们,

用勤劳的双手,

给团山湖换上了新装。


……


南来的燕子啊!

你可不用惊呆。

不是晴天里响起了春雷,

而是拖拉机在隆隆地开;

不是沟渠里的水能倒流,

而是抽水机在把积水排。

为什么草坪上格外喧腾?

那是饲养员在牧马放牛。


南来的燕子啊!

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

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

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条白银管,

灌溉这片肥沃的土地,

团山湖与乌山对峙,

是天生成的一幅屏障。

这景象是诗情也是画意,

活跃在这诗画般怀抱里的工人,

更是些生龙活虎般的健将。

有的是双手拿惯了锄头,

有的是才放下笔杆才放下枪。

他们豪迈地这样说:

这是一所新的国营农场,

也是一所露天工厂,

还是一个培养红透专深人才的学堂。

……


南来的燕子啊!

你不用再寻旧时代的屋梁,

无论你飞到哪里,

再也找不着你从前住过的地方。

去年这里是荒凉的地方,

今年变成了高大的厂房,

欢迎你到新的农场宿舍里来拜访。

但得请你告诉我,

你可知道你所飞过的地方,

新建了多少这样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