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的拍摄技巧

三、古代建筑的拍摄技巧

(一)广长兼用,面点兼具

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常会使用超广角和长焦两种焦段。一般使用超广角记录建筑物全貌,使用长焦对建筑物细节进行精确描写。

根据“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原则,在广角镜头的拍摄下,建筑物通常给人以威严与庄重的视觉感受;使用长焦镜头拍摄的照片具有很强的细节刻画,有利于表现中国古代建筑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巧妙的特点。

(二)善用光线、找好角度

古建筑是立体的艺术,所以拍摄时,应多面观察建筑物特点以及拍摄时的光源位置。同时古建筑一般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应多采用太阳光为主要光源,且非常适合从高角度俯拍。只有重视太阳光下的光影表现,才能避免平淡,富有生气

高位正面光拍摄的古建筑

高位正面光,适用于表现建筑物正面特征如形状、雕刻、规模等,一般用于大规模建筑,但不利于建筑物的整体造型;配合俯拍来表现建筑物全貌时,最好是有广角镜头来获得更大的视角,否则会有较远的拍摄距离且丢失细节。

高位侧面光,不仅能很好地表现建筑物的特征,也能充分表现建筑物的立体感,是古建筑摄影中最常用的光线;配合低角度仰拍,可以使建筑物的竖线条向上聚集,从而表现出古建筑高大、威严的气势,同时增加了稳固感。需要注意的是画面不要出现倾斜,否则会给人建筑物倾倒的错觉。

仰拍古建筑的照片

俯视顶光,适于俯拍较大范围的建筑群,进一步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物层次。

除此以外,人造光源可在夜晚勾画古建筑的风韵,让夜晚的古代建筑更具视觉上的张力,构建出古新交错的画面。

(三)寻找对称,利用对称

自古以来我们的思想文化都崇尚“中庸”之道,这个也在我们的古建筑上得以体现。无论是居民建筑,还是寺庙都能看出对称性、稳定性。特别是皇家的宫殿建筑特别崇尚对称、稳定之美,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所以在拍摄古建筑时可以多寻找对称、利用对称。

对称的古建筑

(四)留意重复,寻找有序

中国古建筑除了对称性强这一个特点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大量的重复元素,如石凳、砖瓦、符号等。在拍摄时可以多利用这些重复的元素,有效增加画面的美感,如错落的榫卯结构、整齐排列的砖瓦、重复的花纹符号、翘伸的同侧飞檐,在统一的光线、角度和长焦镜头的表现下,均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在重复中有序延伸的意境。

古建筑在重复中的有序延伸

(五)融入环境,利用倒影

无论是拍摄现代建筑还是拍摄古建筑,倒影都非常实用。倒影能产生虚实结合、交相辉映的效果,可以增强建筑的延伸、重复感,扩大画面的表现范围,带来画面的变化和朦胧美,让画面的表现更加多元化、增添感染力。另外,倒影能让观众产生视错觉效应,从而让画面显得更为壮阔,气势十足。

(六)利用陪衬、巧妙烘托

拍摄古建筑不要只想着拍摄建筑本身,否则会让画面显得单调。如果画面中加入一些或远或近的景物,如树木、花草、石像等,赋予画面生机,从而起到渲染、衬托建筑的作用。比如:古建筑旁的树木,可以用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让画面更加丰满,利用古建筑的门、窗户、通道等元素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利用倾斜的光线来渲染画面,增强画面表现力、趣味性。

利用倒影拍摄的古建筑照片

利用陪衬拍摄的古建筑照片

(七)注重细节、善用线条

拍摄古建筑时,不应将目光仅仅局限在宏大的主题上,细微的景物往往能赋予画面一种延伸感、思考性和故事性,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或威严,或悠远,或精美,或华贵。重点刻画、聚焦细节能折射出整个建筑的特征,赋予照片不同的韵味。

拍摄前仔细观察建筑的外形特征,选择相应焦距,通过色彩对比和线条的延伸,在取景器里精心构图,让简洁的画面有效地强化空间的延伸感和纵深感,起到突出建筑局部特征的作用。一般拍摄高墙时使用尤为明显。

古建筑的细节拍摄

(八)善用框架、剥离色彩

将建筑安排在环境自然形成的框架中,可以有效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在古建筑中经常可以寻找到这些天然的框架,如门廊、窗户、通道、栏杆、树木等,形态多样,具有规则的轮廓之美。合理利用它们,让观众透过这个框去观察画面所突出表现的主体,能更好地丰富画面的层次。

另外除了建筑本身,建筑旁的花草树木,都可以作为框架。以花草树木构建框架,不仅具有上述的全部优点,还能赋予比花草本身更美的丰富内涵。

利用框架构图拍摄的古建筑照片

古建筑往往有厚重的历史感与凝重感,适当在后期调低影调,降低饱和度乃至转成黑白,会更适合表达特定的氛围。此外,在拍摄具有对称之美的景物时,转黑白可能会更好地排除颜色的干扰,让对称感更明显。另外,在表达某些细节的纹路和肌理时,用黑白色会让观众更专注于细节本身,效果也往往更好。

黑白色调的古建筑照片

作业与思考

根据所学知识练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古代建筑照片拍摄,表现每种特点的作品至少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