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龙江文化丛书》编委会
总序 讲好龙江故事
序 家国情怀 赤子诗文
第一辑 工盛文兴
(一) 走访与新中国同龄的雄塑创始人黄锦禧
一、养鱼农民队长 市区人大代表
二、开放艰苦创业 科技品牌领先
三,全力开拓市场 成功上市运营
四、放心交棒后代 慈善惠及乡邻
(二) 顺德作协工人作家分会在联塑总部成立
(三) 在龙江志达大厦为“青工杯”征文颁奖
(四) 《龙江印记》在龙江碧桂园首发
(五)感受龙江“头号工程”村改创新
(六)热心公益的青年企业家周子鹏
(七)龙佳微电机董事长钟志明的龙江情怀
一、乒乓球活动的热心人
二、电商发展的开拓者
三、成功转制的好舵手
(八)大光明碾米厂的邂逅
一、相遇隔海桥
二、惊讶红公馆
三、情定街公所
(九)甘竹滩之歌
(十)甘竹滩之恋
一、新船闸通航
二、见龙桥诉说
三、会战甘竹滩
第二辑 文苑繁荣
(十一)走访与新中国同龄的曲艺演艺人黎骥
自幼接受熏陶
曲艺社团的培育
创作《归田》升华演艺
(十二)龙江演绎歌剧《党的女儿》迎国庆
(十三)龙山书院揭幕
(十四)龙江锦屏诗社连续三年编印诗集举行首发式
(十五)龙江棋类协会连续三年举办青少年三棋赛
(十六)龙江兰花协会走访陈村兰花诗人
(十七)央视《李小龙传奇》剧组进驻龙江仁园拍摄
(十八)新龙江人拍摄电影《顺德人家》
(十九)颐乐园老少共同创作诗词谜语
(二十)九旬高龄画家温少曼在家乡开画展
一、温少曼之名门望族
二、温少曼之名师挚友
三、温少曼之名画风采
(二十一)华南理工大学谭元亨教授与龙江文化情缘
(二十二)编撰龙江丰华中学丰华馆馆志
(二十三)在龙江丰华中学举办诗词比赛
(二十四)复退军人画家蔡文明
一、勤奋笔耕,苦练功底
二、克服眼疾,精益求精
三、不断进取,服务社群
(二十五)用镜头记录龙江的新龙江人李海廉
第三辑 文乡雅趣
(二十六)走访与新中国同龄的票证收藏达人梁子虾
(二十七)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除夕“送财神”
一、筹谋过好年
二、财神伴过年
三、快乐过大年
(二十八)古阁显新貌
(二十九)观音阁年年佳日满登攀
(三十)龙山观音阁对联
(三十一)灵芝食府与龙江镇上榜“中餐地域特色美食名录”
(三十二)龙江飞出信鸽王
(三十三)龙江七层文塔能否向游人开放
(三十四)旅港乡亲蔡伯励的仁园与千万慈善基金
岭南园林藏巷陌
一片丹心护乡居
仁泽慈善为社群
(三十五)“真步堂天文历算”入选广东省非遗项目
(三十六)佛山麦田公益活动聚会龙江
(三十七)我在龙江与北京奥运心连心
(三十八)陈荆鸿与陈棠父子
(一)爱国言行 名扬香江
(二)父传子承 诗书解惑
(三十九)沙富卢氏宗亲赴广州拜谒孙夫人与孙科母子匾额
(四十)龙江抗战老兵邱联远叶落归根魂归边塞
第四辑 文蕴长情
(四十一)岭南龙江飘雪
(四十二)龙江人民悼念周恩来总理
(四十三)我们该为地震灾区做些什么
(四十四)龙山黎氏龙滩公二十代子孙排辈
(四十五)陈岩野诗文与大良锦岩公园楹联
(四十六)反清义士陈岩野墓冢探秘
(四十七)龙江沙富梅花庄与耿士张忠谏
古诗遐思
古迹寻“仙”
古物保护
(四十八)办军工护海防的龙山名人温子绍
历史选择温子绍
技术改造·自强创新
造福乡梓 后人铭记
(四十九)为抗日救亡奔走的粤剧名人薛觉先
义演《貂禅》激励爱国
逃脱追杀 奔走救国
万能老倌 倾情报国
(五十)一身正气的监察御史陈珷
第五辑 诗歌唱咏
(一)龙江旧八景咏
(二)观音阁
(三)紫气泽龙江
(四)龙江贞女桥
(五)左滩见龙桥
(六)沙富漱玉泉
(七)龙江七层文塔
(八)新华西陈岩野公园慨叹
(九)甘竹洪潮发电站
(十)蔡真步堂与仁园
(十一)龙江创建特色小镇
(十二)龙江文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十三)龙江文学会被评为顺德最佳文学会
(十四)锦屏诗社在龙江图书馆开设诗词讲座
(十五)龙江镇新市民商会联合会成立
(十六)锦屏诗社进坦田小学开展诗教
(十七)龙江文联赴德庆县文化交流
(十八)龙家展·浪淘沙
(十九)村居工业园改造·临江仙
(二十)龙江文化广场晨练·新诗
后 记
卢兴强退休后获奖系列表
插 图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