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步堂天文历算”入选广东省非遗项目

(三十五)“真步堂天文历算”入选广东省非遗项目

2013年冬,我从顺德区委宣传部获悉,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并公布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顺德此次共有“真步堂天文历算”和“观音信俗”(包括容桂白莲堂借库还库祈拜活动、龙江烧大炮、勒流连杜生菜会)两个项目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

据了解,真步堂通胜即真步堂通书(因粤语“书”“输”同音,故改“书”为“胜”),是指由顺德龙江蔡氏于清光绪年间创立并延续至今的天文历法推算模式和通书编撰方式、内容与法则。因为真步堂天文历算具有珍贵的科学、民俗学、史学、文化价值,所以,对研究清末以来珠三角的天文科技发展、社会百态、人生礼俗,解读地方民间信仰和民间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政府同意民间翻刻历书后,广东堪舆学家纷纷树帜出版以己名或堂号为标志的实用型通书。光绪十七年(1891年),毕业于学海堂的蔡最白,在广州高第街开办“蔡真步堂日馆”,出版《七政经纬历书》,并制成“浑天仪”,最终成为广东择日名家。之后,蔡最白长子廉仿、孙劝昂、劝昭继承祖业。1944年,第三代传人蔡伯励掌航真步堂,增加计算准确率,推动通书精细化,并重新编订琢文堂通书。1952年,蔡伯励移馆香港继续营业。至今,已传至第四代。

前段时间,我保留了香港天文台台长林超英于2007年春撰写给蔡伯励大师的四句藏头诗真迹:“蔡家百年传,真数铸浑天。步移星宿动,经纬趣自然。”此诗充分说明了蔡家自制的浑天仪计算天文历法,以及其编印的《七政经纬历书》与流行民间的《通胜》,是具有科学、准确计算日蚀、月蚀等现实意义的。

我当天即上网查询广东省人民政府网,查得如下文件和信息——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并公布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明确对非遗项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

我又于当日下午通过电话与香港蔡伯励大师取得联系,向他转达上述信息并致以祝贺!经征得蔡伯励大师本人同意,我就有关“真步堂天文历算”有关图文,发至网络与网友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