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结构

漩涡结构

由于星际气体和尘埃的消光作用,光学望远镜难以看到更远的恒星,值得庆幸的是,1950年,发现了星际氢原子(中性氢,常用HI表示)21厘米波长发射谱线,它帮了我们的大忙。遥远的21厘米(即频率为1420兆赫)射电辐射,能够穿透“云山雾障”到达地球。但由于银河系的自转,按照多普勒效应,21厘米波长的氢谱线不仅变宽,而且还发生频率移动。谱线的频率移动值越大,就表示发出该谱线的射电源的相对视向速度越大,也就是说,该射电源离我们越远。

其次,如果射电源里面HI的含量越多,它们发射出的辐射强度也就越大。这样,从射电观测资料便可推算出,在所测方向上的星际中性氢的含量,以及它们到观测者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