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诸多单位及相关领域研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参与本书写作工作的同志有林超俊(负责前言、壮剧的撰写,桂南采茶戏、文场戏、鹩剧和侗戏的文字整理),钟毅(负责桂剧的撰写),杨智(负责彩调剧的撰写),全婕(负责广西粤剧、邕剧、牛歌戏的撰写),方宁(负责邕剧材料的提供),阳崇波(负责仫佬戏、毛南戏、苗戏的撰写),林汝德、韦林(负责牛娘戏的撰写),潘俊锟(负责丝弦戏的撰写),罗世才(负责桂南采茶戏、鹩剧的撰写),吴桂贞(负责侗剧资料的提供)等;广西戏剧院壮剧团、彩调剧团、桂剧团,桂林戏剧研究院叶春桃提供文场戏资料与照片,胡年祈提供苗剧资料与照片,其他提供摄影作品的有德保县文体局,广西戏剧院壮剧团、桂剧团、彩调团,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岑溪市文联,玉林市文联,罗城县文体旅游局以及钟毅、谢江波、黄一格、林超俊、袁明耀、苏韶芬、全婕;林超俊和全婕对全书章节分别进行梳理和统稿,黄靖涵负责图片的收集与整理。在此特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一些相关文献资料及前辈学人的作品,如《云南地方戏剧丛书·壮剧》《广西北路壮剧教程》《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壮剧》《广西当代艺术理论研究丛书·戏剧卷》《中国戏曲志·广西卷》《平果壮族嘹歌》《永福彩调史稿》《彩调剧词典》《粤剧研究资料选》《粤曲精选》《粤剧唱腔音乐概论》《两广粤剧邕剧历史讨论会论文集》《广西地方戏剧史料集》《粤剧》《广西戏剧史论稿》《从“戏棚官话”到粤白到韵白——关于粤剧历史与未来的思考》《粤剧:广东广西两重天》《从〈西河会妻〉看广西粤剧的非遗价值》《仫佬族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仫佬族卷》《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毛南族卷》《广西毛南戏探析》《苗剧特色研究》《苗戏》等。在此特向这些前辈学人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广西的部分地方戏曲剧种未能收录,深表遗憾。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指正和谅解。借着这本书的出版,也传递我们广西戏曲人一个强烈而恳切的期盼——希望传统戏曲文化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薪火相传,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超俊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