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手努力改变命运的自强者——记2012届校友、闽侯县上街海派手绘信息咨询中心创始人刘海胜
十多年前的春节,因为玩鞭炮一时大意,刘海胜的右手被鞭炮炸伤,只剩下一根完整的手指头,被认定为三级伤残。按照时下的观点,他是个“输在起跑线”的人——出生在山区的贫困家庭,右手因意外受伤,只剩下一根完整的手指头。在自己的懊恼和沮丧中,刘海胜险些坍塌了对梦想的憧憬;在他人的眼中,刘海胜步履蹒跚,甚至失去过前行的信心……但现在,他的诚信自助连锁花摊闻名全国,创办的闽侯县上街海派手绘信息咨询中心已先后培训毕业了15批超过2000名学员,公司也顺利地运作着。他就是福建省唯一一名入围“2010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榜”的人,同时也是“万象公司总经理”“海派手绘创始人”、“诚信自助连锁花摊拥有者”,他是福建农林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刘海胜,他的个人经历一度在校园内被称为传奇。
命运的玩笑 要过得更好
“小时候,我算不上好学生。”刘海胜出生在武平偏远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初二那年,放鞭炮出现意外,炸掉了他右手的4根指头。“躺在医院里好几天,我都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是拆掉纱布后,看到自己的手变得惨不忍睹,只有小指是完整的,我傻眼了,泪水哗哗地往下流。”刘海胜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轻轻地摇着头。出院后,他休学在家近4个月,家人和同学的鼓励让他逐渐走出阴影,慢慢接受现实,开始练习左手。原本不爱读书的他开始发奋学习,“命运开了个玩笑,我不服气,我要过得比正常人更好!”这场突发事故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曾经初中毕业就想出去打工混日子的他终于沉下心来,选择艺考。他天天拿着画笔练习,时间一长,残缺的右手竟然也能握住笔了,左手也因经常使用变得灵活了许多。2008年,他考进了福建农林大学,成为家族中的第一位大学生。
刚进入大学的他,对周围环境并不适应,由于自己的“不完整”,他常常饱受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打击。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逐渐从阴霾忧郁中走出,“老天不会拒绝一名靠自己双手努力改变生活命运的人”,他觉得自己身上产生了一股自强不息的力量,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只有勇敢地面对,坚强地去解决。贫困不是对自己的责罚,相反它是成功的推动力,可以吃苦,他什么困难都不怕,他可以为自己的自尊而奋斗,为自强而拼搏。“上天为你关闭了一扇窗,他一定会帮你开启另一扇门”,这话曾经遭到他的质疑,但最终还是被接受。
创业之路 步步升级
刘海胜的创业之路,可以说是步步升级的,从团队到单干、从单干到自助、从自助到雇人,每一步都是符合发展规律的,都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
家庭贫困的刘海胜,决定先从解决上大学的费用开始,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己负责”的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刘海胜为赚得生活费,通过学校附近的美术培训学校的招聘,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在里面当起了美术培训助教。每天7点多钟就要起床坐车去上班,一直忙碌到晚上,还要经常看老板的脸色,每天晚上都要干到很晚才能回宿舍。记忆中的那时,路上的他总是在小跑,这样的工作,辛苦又挣钱很少。之后,在学校的一次创业培训中,刘海胜感受到创业的挑战性和魅力,于是他暗自下决心要自主创业。“因为母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不能干重体力活,为了供我上学,父亲在外地打工,如果我能赚钱养活自己,家里的负担就能减轻不少。”2009年加入了学院的创业实践基地后,刘海胜充满了创业激情,苦活脏活他都包揽了,团队里的人一致同意他为该团队的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他们团队的名气也越做越响。在创业的过程中,刘海胜经历了重重困难,经常冒着烈日和大雨站立在产品促销场地,创业起步时还经常要看别人的脸色,刘海胜曾一次次落泪,但最终,他坚持下来了。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他开始有了自己的“诚信花摊”花店。
作为一名农林高校艺术类的学生,凭借着对花卉种植的熟悉,他也知道大学校园卖花有市场。所以,刘海胜首先在学校南区的超市前摆了个花摊,把自己种的花拿出来卖。“之前我有过卖花失败的经历。大一的时候,我在学校大学生创业园被聘为校办万象公司的总经理,当时没赚到什么钱,教训倒吸取了不少。记得我们种第一批观果植物富贵籽,由于管理不善、经验不足,导致大棚温度太高、水分不足,富贵籽叶尖烧焦了一点,卖不上价,投资3000多元种了300多盆花,只卖了900元,亏了老本。后来我们团队改为销售盆景,才把损失补回来。过去是一个团队创业,虽然我是‘总经理’,但好多事做不了主。现在我单干,自己就是老板,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我改变了经营方式,自己采购苗木栽种,等长势好了,再拿出来卖。其他卖花的同学,基本上是直接从市场进花,不仅进价高,而且他们缺乏养花的经验,要是不能及时卖出去,就可能亏本。因此,和他们相比,我的花可以卖得便宜些。”刘海胜介绍。
“我们睡着时,他还没有回来;醒了之后,他已经开始出去忙活了。”刘海胜的舍友描述刘海胜当时忙碌的程度,“同在一个宿舍,只有上课时间才能看见他。”
“不得不说,诚信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更贵在坚持。游客坚持诚信,拿走一盆花就投入相应的钱,而我们,就坚持给同学们提供优质的盆栽,不欺骗消费者。”刘海胜分享了他摆花摊的心得。
运营初期受到了资金分配、场地、技术等条件的约束,但当这些都处理好了,更大的问题出现了:大家都要上课,谁来照顾花?于是诚信自助花摊应运而生。没人看管的摊位,形形色色的路人,各具特色的盆栽,成了农大一道独特的风景。“即使白白拿走,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但大多数人都不会这样做。”团队成员赖书璐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场心理博弈,盆栽价格最高不过几十,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个诱惑,而面对诱惑,大家依然能秉持诚信,难道不正是把诚信买到了?所以花摊的名字、它的意义就在这里,看消费者能否经得住诚信的考验。而花摊的广告词“我们买的不是盆栽,是诚信”,确实很有意义。
诚信自助花摊的摊位越来越多,拓荒广场上、创业园中,都有了它扎根的足迹。刘海胜告诉我们:“我现在正在进行更大型的创业,希望把诚信花摊的经营精神放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去发扬,而诚信无疑也成为我自己的一个品牌。我坦言,从自助花摊收获最多的就是信任,被人无条件信任是一件无比开心的事情。”用心经营诚信,创业路上,他扬起了更大的风帆。
每到周末,刘海胜就把摊点移到人流量更大的学校拓荒广场,买花的人多了,就雇一些同学做兼职,营业额也会比往常多四五百元。这样不仅盈利增加了,同学们也有了勤工俭学的机会。校方对此也是给予了大力支持,“本来在拓荒广场摆摊要交卫生费,后来考虑到我是个贫困生,学校特批了免费销售场地。随着经济状况好转,我也想着如何回报社会。我准备每卖出一盆花,就捐0.5元给爱心基金,用于资助福利院的儿童。”
他的诚信花摊是自助的经营模式,同学按盆栽上标注的价格,把钱投到储钱罐里。这种大胆的经营方式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如今,他的诚信自助花摊已经变成连锁店,分布在福建福州的各大高校。他希望诚信花摊能够在中国的任何地方“存活”下来,让诚信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心底。
一鼓作气 海派手绘顺势而起
“花虽然能赚钱,但赚钱不是我唯一目的,我想尝试更多的盈利模式,为将来毕业后真正的创业积累经验。”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刘海胜在经营这个花摊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求新的创业项目,经过考察,他感觉手绘培训市场的前景广阔。他表示:“手绘和我的专业有关,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学会用手绘效果图和客户谈业务,这样比较直观。虽然学校有开设这样的班,但由于课时少,园林专业或艺术专业同学的手绘表达能力并不是很理想。经验告诉我,手绘要经常练,熟能生巧。而同学们除了上课之外,几乎没有练习的机会,我发觉这是一个商机。”
“专业需要手绘技艺,我去过江西的手绘培训基地进修,那是全世界最大的培训基地。”经过艰苦的学习,他带回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扎实的手绘基本功。回来后,他创办了“海派手绘”培训班,刚开始第一批学员只有8个,但随着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培训班规模的不断扩大,也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员,仅一年时间内,他的培训班已经培训出了300多名学员。这还没完,他又把眼光放到了别的高校,海派手绘第二个教学点也成立了,新教学点的第一批学员也有几十个,他的团队的力量越来越强。
心怀恩泽让爱传递 奋斗不止让自强传承
刘海胜从农村来,吃尽了苦头,知道穷苦人家孩子的苦。随着自己经济状况的好转,他也总想着如何回报社会,哪怕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感动于同学们的诚信,他设立了“自助花摊爱心基金”,打算每卖出一盆花就捐出0.5元。“我曾经去过福州市第二福利院,当时帮忙规划了康复中心,等他们的项目规划好,我就把目前已经积攒下的6000多元基金捐给他们。”刘海胜说道。不仅如此,他发现有些很想学手绘但是经济状况又不好的同学,他决定在每批学员招生名额中拿出4个名额,让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参加,而且还积极为他们争取到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能够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赚取一点生活费,使他们能够专心、放心地学习手绘。同时,他每年从自己所挣的创业资金中慷慨地拿出8000元当作“海派手绘助学金”,发放给其他学院的家庭贫困、学习优秀的学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本领,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的行动,温暖的不仅仅是受资助的大学生、孤残儿童,更温暖了社会、温暖了人心。2011年6月,他获得“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刘海胜作为福建省唯一一名入围该奖的大学生,无疑是对他三年大学期间所做出的努力的最大肯定。同时这奖状也一直激励着他越发地努力奋斗,朝着梦想前进,成就一番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通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散发出迷人的香气;风雨过后才能见彩虹,只有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才能懂得成功的喜悦,才能更好地成长。自强不息,是刘海胜人生重要的一部分,激励他不断地奋发前进,在人生道路上劈涛斩浪。“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身残志不残的他坚信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路在脚下,风雨兼程。
本文部分摘自《福建日报》(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