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驳领
驳领是由领座与翻折部分及驳头共同组成,变化丰富,用途广泛,结构复杂,具有多种领型的综合特点,驳领是学习的难点。
①坯布准备。长:1/2领围+10cm,宽:底领尺寸+翻领尺寸+10cm。
②贴标记线。先确定好领子的驳折止点,再距前中心线贴好叠门线,从后中心领座高到止口点连顺翻折线贴好,再沿着前领圈弧线贴顺(图4-29)。
③将已经准备好的原型衣穿在人台上(图4-30)。
④从布边缘到止口线翻折止点位置处剪口,与人台上的翻折线的标志线对准后翻折(图4-31)。
⑤后衣片中心线和衣片的中心线对齐,将衣领的标志线和后领圈弧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边转动布边边在缝份上剪口,直到颈侧点为止(图4-32)。

图4-29

图4-30

图4-31

图4-32
⑥在后中心处确定领座高和翻领宽,用大头针水平固定,并将衣领布向前转动,使领子的翻折线与驳头的驳折线连顺,脖子周围要留有一个指头缝隙的松量(图4-33、图4-34)。
⑦用胶带贴出驳领的造型(图4-35)。
⑧将标志线画顺连接(图4-36、图4-37)。
⑨将前、后领圈线标好记号(图4-38、图4-39)。
⑩领片修剪(图4-40)。
组装。
制作好驳领后,再次确认脖子之间的松量,领子翻折线和驳头驳折线是否顺直,串口线及领缺嘴是否平衡(图4-41、图4-42)。

图4-33

图4-34

图4-35

图4-36

图4-37

图4-38

图4-39

图4-40

图4-41

图4-42
想一想
1.领子在立体裁剪制作中如何避免爬领现象?
2.粗裁领子时坯布如何取料?
3.请思考领子立体裁剪时前倾、后倾等现象的制作原理。
练一练
1.练习驳领的立体裁剪。
2.设计制作一款翻领。
学习评价

知识链接
燕尾服的由来
燕尾服起源于英国。在18世纪初,英国骑兵骑马时因长衣不便,而将其前下摆向后卷起,并把它别住,露出其花色的衬里,没想到这样却显得十分美观大方。于是,许多其他兵种相继效仿。18世纪中叶,官吏和平民纷纷穿起剪短前摆的服装作为一种时尚,于是燕尾服就产生了,并且很快地遍及了全英国。到了18世纪晚期,燕尾服已经在欧美大部分国家风靡起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燕尾服发展成两种样式,其一为英式,其二为法式。英式主要为高翻领,且是对称的三角形,扣上扣时为对襟形状。它一般与白色的短外裤一同穿,如是穿紧身裤,就应以黑皮靴相配。法式的主要特点是带有较长的前摆,若与黑色的绒短裤相配,会显得英俊潇洒。
后来,燕尾服成为某种高雅的象征。特别是19世纪中期,燕尾服已不再是原来的对襟了,而是时兴单排扣和不剪下摆的样式,也可不必再与靴子相配。在当时,许多典礼或隆重场合都可见到燕尾服的身影,尤其黑色成为众多欧洲男子的宠儿。
时装在不断发展,渐渐地,燕尾服似乎即将退出流行的舞台。但制式燕尾服又给了人们一次机会,这时的燕尾服已不再是以前那样的单调。举个例子来说,教育部门的官员穿的是蓝黑色天鹅绒领子的深兰色燕尾服;饭店的工作人员穿着素黑色的燕尾服,而且有黑色蝴蝶结作为配物;上层人士、富人及其仆人则穿相应有金银边的燕尾服。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电视在国外一些重大盛典、会议上看到穿燕尾服的人,在音乐会上也可见到穿燕尾服的指挥家。虽然当今的燕尾服有些改变,如领子、袖口等,但总体的改变不大。见到它,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这也正是燕尾服带给我们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