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是孩子的保姆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样理性地去考虑,很多父母都能说出自己的诸多角色,如孩子的照顾者、陪伴者、引导者,朋友、伙伴和最信任的人。的确,对于父母这个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实际上大多数父母不管嘴上怎么说,都扮演了错误的角色,那就是把自己当成孩子的保姆。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父母过度溺爱孩子,不管孩子要做什么事情,父母都会给孩子安排好,甚至为孩子代劳。有一所学校里的家长们因为不放心才上一年级的孩子自己打扫卫生,到了周五大扫除的时候,有很多父母和爷爷奶奶拿着打扫卫生的工具,去学校里帮助孩子打扫卫生。这让人不得不反思:在这样的溺爱之下,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最可怕的是,有很多父母对于自己的保姆身份毫不自知,他们总是担心孩子会吃苦受累,也总是不想让孩子受到任何伤害。孩子本身并不那么懒惰,也并非什么事情都不想做,相反,他们对于生活充满了热情,对于世界充满好奇,为此他们常常会主动探索世界,也想要做更多的事情。但是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去做,也剥夺了孩子很多的尝试机会和权利,导致孩子在长期的安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懒惰和懈怠,根本不愿意激发自身的潜能做很多事情。正如古人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孩子始终在这样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最终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婴儿,什么事情都不会做,要始终依赖父母才能生存。那么等到有朝一日父母老了呢?孩子不但没有人可以依靠,而且无法肩负起照顾和赡养父母的责任与义务。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父母只有对孩子放手,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独立成长。作为父母,不要抱怨孩子懒惰、不能自理,也不能自立,也不要抱怨孩子胆小怯懦,遇到事情的时候缺乏主见。孩子不会天生强大,也不会天生怯懦,而是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得到父母的不同对待,才会成为不同的样子。明智的父母会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从而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督促和引导孩子独立成长。
作为一位老师,妈妈当然知道很多教育孩子的道理,但是当真正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妈妈就把这些道理完全抛之脑后了。因为输卵管粘连,所以妈妈求子的道路很艰难,几经挫折才有了这个宝贝孩子。孩子出生之后,妈妈更是辞掉了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顾孩子,她把孩子视为造物主给自己的最好礼物,也把所有的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所有的关注,都投注到孩子身上,不但忽略了自己,也忽略了世界。
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孩子一天天成长,他甚至不知道饭菜刚做好的时候是烫的,因为每次当他坐到餐桌旁的时候,吃到嘴里的饭菜都是温热的、刚好可口的。孩子上了小学之后第一次中午在学校里吃饭,就被滚烫的菜汤烫到了嘴巴。直到高中毕业,孩子从未自己洗过短裤、袜子等小东西,更别说是做别的事情了。去大学上学,孩子不会自己洗衣服,幸好大学距离家里不远,孩子总是把积攒了两周、散发出臭味的脏衣服带回家里给妈妈洗。直到上了一年大学之后,他才学会用洗衣机,从那以后再也不用把衣服带到家里去洗了。参加工作之后,单位发了一身工作服,但是孩子不会系鞋带。原来从小到大,孩子从来没有自己系过鞋带,都是妈妈帮他系的。后来上学了,妈妈担心孩子不会系鞋带,给孩子买的都是不需要系鞋带的鞋子,或者是魔术贴的,或者是一脚蹬的懒人鞋。
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抑或是同事,都可以容忍孩子在生活方面的低能。但是在孩子成家之后,对于生活的低能带来的弊端就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妻子只和他共同生活了一年,就看清楚了他懒惰无能的本质,果断地选择和他离婚,奔向自己的新生活去了。因为对于他能否过好日子心存疑虑,妻子甚至一直在采取措施避孕,为此他们的婚姻结束得干脆利落,无牵无挂。至此,妈妈才意识到,除了自己,没有人会这样照顾“孩子”。妈妈很后悔曾经对于孩子这么纵容和宠溺,才导致了他如今婚姻的不顺利,也使得他的人生遭受严重的挫折和打击。然而,一切悔之晚矣,妈妈只好去给孩子洗衣做饭,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但是她不知道孩子今后能否找到愿意和他携手一生的人。
父母不可能永远当孩子的保姆,因为父母总会老去,而孩子总会长大,需要离开父母的身边,开始属于自己的人生。偏偏很多父母都不能认清楚这个现实,总是在自己还身强力壮、有能力照顾孩子的时候,心甘情愿地当孩子的保姆,殊不知这是害了孩子,而不是爱孩子。
很多父母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干脆利索、精明强干的时候,总是会抱怨自家的孩子做不到,还认为这是孩子的能力不足导致的。其实,父母不知道的是,很少有孩子天生能干,也很少有孩子天生无能。孩子到底是有能还是无能,大多数是后天养成的。作为父母,不要太勤快。孩子小时候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自理。那么随着孩子不断成长,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增强,父母也要与时俱进,而不要总是停留在孩子需要照顾的阶段。作为父母,唯有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及时对孩子放手,才能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得到锻炼,使能力和水平都相应得到提升。否则,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全权包办,则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去锻炼,又谈何成长呢?
有大学生因为没有见过带壳的鸡蛋,而在大学食堂里对着鸡蛋瞪眼睛,无从下口,也有大学生因为不会铺床,而在到达大学的第一个晚上只能坐在铺板上度过漫漫长夜。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于孩子而言固然重要,但是孩子唯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才之人。否则,连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都做不到,还谈何成才呢?作为父母,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避免本末倒置,而是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这样孩子才能坚持成长、持续进步。当然,不管孩子在进入大学后有怎样的表现,这实际上不是孩子的错误,既然他们能考上大学,证明他们的智力水平是正常的,他们之所以在生活方面低能,只是因为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而已。看到这样的新闻爆出,父母要更加及时地反省自身的教育方式是否有不恰当的地方,而不要一味地抱怨和指责孩子过于懒惰、生活低能。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对于孩子能做的事情,必须让孩子自己去做,对于孩子想方设法可以做到的事情,就要让孩子自己去想,努力去尝试。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把自己定位为保姆,而是要真正肩负起引导孩子成长的重任,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