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惯着孩子乱发脾气
很多孩子都喜欢乱发脾气,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情绪自控力,喜怒哀乐全都表现在脸上,更不会掩饰自己。教育心理学家提出,孩子乱发脾气也表现出孩子意志力薄弱的特点,父母要引导孩子增强自控力,才能有效改善孩子乱发脾气的情况。孩子乱发脾气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具体而言,他们任性妄为,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得不到就哭闹不休,或者有什么不如意,也会当即表现出来,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乱发脾气绝没有任何好处,不但孩子自己会因为脾气而变得心绪不宁,伤害自己,而且身边的人也会被孩子的脾气折磨,甚至还会影响家庭和谐。为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脾气,这样一来,孩子才能更加友好地对待他人,也可以让自己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不会内心失去控制。
孩子为何会乱发脾气呢?难道他们生来就脾气不好吗?当然不是。大多数孩子在出生的时候都相差无几,虽然他们天生就会带有某种性格特质,但是他们的脾气并不会相差迥异。但是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脾气变化越来越大,有些孩子简直成为家里的小霸王,总是肆无忌惮地发脾气,实际上,这都是被父母和长辈惯的。要想帮助孩子改掉乱发脾气的坏习惯,父母和长辈首先要端正教养孩子的态度,不要总是无限度纵容孩子,更不要任由孩子发脾气。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脾气是孩子情绪的表现,为此父母也不要全盘否定孩子的脾气。要想让孩子平复情绪,父母要意识到一点,那就是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孩子越是年纪小,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越差,为此父母要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而不要总是否定孩子的情绪,更不要禁止孩子发泄情绪。在此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因为他们的智力和情绪发育超过了他们的语言发育速度,为此在感到不满或者情绪波动的时候,孩子往往无法及时用语言表达,情急之下他们会发脾气,这是由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随着孩子不断成长会有所改善,为此父母要将孩子在这段时间的特别表现与孩子乱发脾气的坏习惯区别开来。
当孩子产生情绪的时候,父母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这样才能尽快安抚孩子,让孩子恢复平静。而当孩子还是执意要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不要妥协,而是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惩罚。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学会为自己的肆意妄为负责任,也才能体验到乱发脾气带来的严重后果。有些孩子很善于察言观色,在看到父母坚持原则,不为他们的哭闹所动之后,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脾气发完了,就会来讨好父母。这个时候,父母不要马上对孩子妥协,而是要适度冷漠地对待孩子,让孩子知道他们乱发脾气的行为给父母带来了伤害,孩子下次才会有所收敛。
当然,既然孩子的脾气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养成的,那么父母也要学会反思。孩子的脾气为何越来越坏呢?如果不是因为父母肆意纵容,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最终,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脾气越来越糟糕,实际上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或者是受到了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多父母本身脾气就很糟糕,动辄对孩子大喊大叫,日久天长,孩子必然以父母为榜样,潜移默化地受到父母影响,为此脾气也变得难以控制。还有些父母虽然对待孩子和颜悦色,但是对待彼此或者其他的家庭成员却总是控制不住火气,导致家里每天都战火弥漫。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不受到影响才怪呢!为此,父母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也要为孩子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控制情绪,表现也越来越好。
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磨炼孩子的性子,如让孩子学习象棋、围棋等,这些都是需要孩子静下心来思考才能学习的技能。此外,父母还可以带着孩子去爬山,这样教孩子学会坚持,使孩子的意志力越来越强。在长期坚持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孩子的急躁会有所改善,自控力渐渐增强。当孩子最终明白发脾气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事与愿违,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棘手且难以解决时,孩子就会进行思考和取舍。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对孩子的脾气妥协,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控制脾气。否则,父母对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妥协,孩子就会意识到只要发脾气就能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变本加厉。总而言之,脾气就是孩子对负面情绪的宣泄和表达,为此父母一定要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克服乱发脾气的坏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战胜坏脾气,从而通过正确的渠道和途径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