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图案的关系

二、色彩与图案的关系

色彩的配置与图案是相辅相成互为衬托的。配色前必须充分掌握图案特点,在配色时要保持和充分发挥图案的风格,并能运用色彩弥补图案中的不足(图5-25、图5-26)。

图5-25 色块增加花卉图案变化

图5-26 色点增加波点图案变化

(一)色彩与图案结构布局的关系

当图案的块面大小恰当、布局均匀、层次分明、宾主协调时,配色不仅要保持原来的优点,还要进一步烘托,使花地分明,画面更完整。若图案中布局不匀、结构不严、花纹零乱时,配色时就要加以弥补,一般宜用调和处理法,即适当减弱鲜艳度和明度,采用邻近的色相和明度,使各种色调和起来,借以减弱花样的零乱感。色彩配置时,也应减弱鲜艳度和明度,以便掩盖花纹档子。

(二)色彩与花纹处理手法的关系

当花纹为块面处理时,在大块面上用色,其彩度和明度不宜过高,而在小块面上宜用点缀色,即鲜艳度和明度较高的色彩,具有醒目作用。根据色彩学概念,同面积的暖色比冷色感觉大,同面积的白色比黑色感觉大。这是因为色彩的膨胀感而造成的错觉。在绸缎配色时也可以结合具体花纹加以运用,如在暖色调为主的绸面上,对大块面花纹宜配暖色,虽然暖色有膨胀感,但因受其周围暖色的协调作用,也就不显其大了;如果在中性地色(黑、白、灰)上欲使花纹丰满,则大块面花纹上同样宜用暖色。

当花纹为点、线处理时,如果点子花是附属于地纹的,其色彩宜接近地色;如果点子花是主花,则因点子面积小而又要醒目,宜配鲜艳度、明度高的色彩。

如果花纹为点、线处理时,如果点子花是附属于地纹,其色彩宜接近地色;如果点子花是主花,则因点子面积小而又要醒目,宜配鲜艳度、明度高的色彩。

如果图案是以线条为主的,因线条面积小,用色以鲜艳度、明度高为宜。当图案上的线条呈密集排列时,这时线条的色彩在画面上起主导作用,当线条为浅色时,图案也配浅色;反之,线条为深色时,图案配深色。花纹上包边线条的色彩,宜取花、地两色的中间色,以求色的衔接协调。

对于影光处理的花朵来说,影光色要鲜艳。如在白色上渲染大红、在泥金上渲染枣红或在白色上渲染宝石蓝等。总之,两色的色度相距要大,以使影光效果更好。

(三)色彩与图案题材、风格的关系

纺织品图案风格极为丰富,有写意、写实花卉、几何图形、文物器皿、金石篆刻、风景、人物、动物抽象图形、各种民族传统纹样、外国民族纹样等。各种花样都依附于它的内容而组成各种不同的风格,配色也在各个不同的题材风格上创作出各种生动的色调。例如:生动活泼的写意花卉宜配明快、优雅的浅色调;灵活多变的装饰图案花,可以配置多种色调;外国民族纹样可以配置西方色彩;抽象图案的配色可带点梦幻色彩;中国民族风格图案的配色,应在传统配色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采用浓郁对比法,如红色调宜用大红、枣红,不宜用浅玫瑰红、西洋红,绿色宜用墨绿,不宣用草绿、鲜绿,蓝色宜用宝蓝,不宜用皎月、湖蓝等。总之,鲜艳度要高,色感要庄重(图5-27、图5-28)。

一般来说,粉红、浅绿、浅蓝、浅紫等色调,使人有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黄色调则使人有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大红色富有热烈、欢快的气氛,而棕色、墨绿、藏青等色调给人以端庄、稳重、浓郁的感觉,黑、白、金、银等色另有一种高贵之感。由于色彩的各种属性,因此,可以巧妙地配置在各种情趣花样上。对过于动荡的图案不宜再配大红、大绿等欢乐色彩,宜用蓝色、紫色等冷色调和中间色调起安静、稳定作用。对秀丽、纤细的图案宜配浅紫、银灰、粉红、淡蓝等色调,以增加幽雅、肃静的情调。风景图案宜用多种色调变幻。在大色调的组成中,可以蓝、绿、青、紫等组成冷色调,以红、黄、橙、咖啡色等组成暖色调。在不破坏大色调的前提下,可适当地在冷色调中加入少量的暖色,或在暖色调中加入少量的冷色,这样可以起到点缀、丰富画面的作用(图5-29、图5-30)。“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时的红色会显得格外鲜艳。总之,纺织品图案的配色千变万化,以上只是一般配色规律。

图5-27 浅色调的写意花卉纺织品图案

图5-28 浓郁色调的中国民族风格图案

图5-29 暖色调中点缀冷色

图5-30 冷色调中点缀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