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 材料的耐久性

0.2.5 材料的耐久性

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破坏,也不失去其原有性能的性质,称为耐久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除受到各种外力作用外,还受到自身和周围环境各种因素的破坏作用。这些破坏因素对材料的作用往往是复杂多变的,一般可将其归纳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力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物理作用包括材料的干湿变化、温度变化及冻融变化等。这些变化可引起材料的收缩和膨胀,长期而反复作用会使材料逐渐破坏。

化学作用主要指材料受到有害气体以及酸、碱、盐等液体的破坏作用。如水泥石的腐蚀,钢材的锈蚀等。

力学作用是指材料受使用荷载的持续作用,交变荷载引起的疲劳、冲击及机械磨损等。

生物作用包括菌类、昆虫等的侵害作用,导致材料发生腐朽、虫蛀破坏。如木材的腐朽。

在实际工程中,材料遭到破坏往往是上述多个因素同时作用引起的,所以材料的耐久性是一项综合性能,包括有抗渗性、抗冻性、耐腐性、抗风化性、耐磨性、耐光性等各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材料其耐久性的内容有所不同。为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可根据使用情况和材料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减轻环境破坏作用、提高材料本身的密实度等以增强其抵抗能力,或对材料表面设置保护层等。提高耐久性对保护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减少使用期间的维修费用、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