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手记:关于《夏洛特烦恼》的前前后后

导演手记:关于《夏洛特烦恼》的前前后后

姚 爽

与开心麻花的合作缘起于2015年8月间云艺飞翔剧社、子方团队进京参加第14届金刺猬学生戏剧节。当时,我作为子方团队《尾生与丘》一剧中的演员,饰演尾生。我们(子方团队)并未与开心麻花有直接的接触,与他们面对面交流的是飞翔剧社。那一次的交流,为之后的合作埋下了种子。

2015年10月间,我在安徽芜湖拜访研究生师哥高敏——《尾生与丘》一剧的导演。其间,接到室友(后成为飞翔剧社社长)潘睿杰的电话,让我做校园舞台剧版《夏洛特烦恼》(以下简称《夏洛特》)的导演。当时,电影版《夏洛特》正在热映,并获得不少好评。我没有去看。因此,在回到云艺阅读剧本之前,我对《夏洛特》是完全陌生的。而电影的火爆,当时14.39亿的票房收入,让即将作为导演的我感到了压力。

2015年10月16日回到云艺,我终于拿到了舞台剧版《夏洛特》的剧本和视频。阅读观看完毕,心中不免起疑,电影怎么会那样火爆?于是,我又看了电影版。

电影版与舞台剧版果然完全是两码事。电影版《夏洛特》温情细腻,而舞台剧版让人觉得粗俗。我甚至觉得舞台剧版的《夏洛特》和研一刚到云艺时看的《进击的萝卜2.0》没什么不同。那出戏说的也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家伙回到了过去,用别人的歌曲改变自己命运,并赢得心仪女生的芳心,却最终发现爱的人就在身边的俗套故事。相较《进击的萝卜2.0》,舞台剧版《夏洛特》有一个更大的问题——节奏拖沓。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剧本的增删加减,这一行动是与社团招新同步进行的。

子方团队与飞翔剧社合并,杨军老师、方冠男老师同为剧社指导老师。招新于2015年10月中下旬进行,招新3天,社团招新与剧组招新合为一体。社团招新是为剧社今后的发展吸纳人才,剧组招新是为了《夏洛特》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当再一次坐在招新的位置上,再一次选拔角色时,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飞向了很久的过去。

2015年9月19日,我接到安庆师范学院(现改名“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话剧社现任社长张敏的电话。她告诉我,我在其中挣扎享受4年、延续了15年之久的文学院话剧社宣告解散。这是一次强压下的解散。校园戏剧的自由、独立、桀骜不驯终于在一些自以为是的“教师”的强压下死去了!15年不算长,但一个人的15岁正是满怀希望迎接朝阳的时候,而她在此刻,过早地夭折了……

云艺阳光明媚,学子们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微笑昂首前行。回忆过往,少了愤怒,多了悲戚,更多了点点希望。校园戏剧虽在安庆师范大学死去,可学校不死,她是死不掉,也是死不绝的。当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夏洛特》剧组成立,集结了一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成员。演员中,研究生5名,其余一半以上皆是本科生,且多为大一、大二的学生。这是一个年轻的剧组,充满着创造的活力,自然也充满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在之后的排练中不难发现。

第一次对剧本的删减,我承认删多了。因此导致某些线索不够明确。杨军老师、方冠男老师热情地提出了这一问题,我们做出了积极的修正。在与杨军老师共进午餐的那一天晚上,我与潘睿杰、尹璐、王明秀、关伟几人相聚戏剧学院310教室修改剧本。结合舞台剧版中被过分删减的部分和《夏洛特》电影的相关内容,我们完成了第四版也是最终版的剧本。

无论是之前的过度删减还是之后进行的修补,我们所期望的《夏洛特》都不是电影或舞台剧的翻版。如若不然,这出戏的制作便没有丝毫的价值。我们缩减了舞台剧冗长的婚礼,将它由近20分钟浓缩到5分钟,使主角夏洛迅速入梦。我们删去了原剧“家长会”整场、夏洛家半场、游轮半场、“马冬梅家”半场、“夏洛妈与秋雅”过场、“中国好嗓门”整场、“医院”大半场……在大幅度删减的同时我们也做了不少自己的补充,如我们扩充了夏洛与大春打电话的桥段,放大了游轮一场结束时的情绪,增加了马冬梅进小树林之前与夏洛的对话,插入了数次夏洛叙事体的独白以及最后医院一场的“TFBOYS”。

在整出戏的结构上,我们同样进行了调整,而这是被《夏洛特》原剧本转场过于频繁逼的。原剧本有不少于二十次的转场,且几乎是暗场处理,同时整出戏的风格偏实,不做调整在演出时就会出现一次次的熄灯、换景和观众欣赏情绪的破碎。因此,我们将“夏洛家”“大春抽烟被罚”“母亲见校长”“听广播”四场拼贴了在一起,实施明转场。

在文本上将内容与节奏问题大致处理之后,对剧中的角色是需要进行重新解读的。我阻止演员观看原版舞台剧,是因为原版舞台剧除了些许优点之外存在着很多弊病。我担心演员对原剧进行模仿,那样便会迷失掉自己。改动最大的要数秋雅一角。虽说她在校园版《夏洛特》中戏份不多,但我认为与原舞台剧相比,这是一个有着血肉和感情的角色。我实在不忍心让自己的演员操着一口类似港台普通话的嗓音,在舞台上矫揉造作去赢得观众席廉价的笑声。我要挖掘这个角色的悲剧性,让她对夏洛不是一味地利用,更有放错了的爱和帮助。虽然,这可能会以牺牲游轮整场的喜剧效果作为代价。对于主角夏洛,我为他定下的是一条“赎罪”的路,他从一开始就在赎罪,直到最后还是。开始时他赎的是过去没有勇气表白争取的罪,而后来他赎的是自己把自己放逐出爱的城堡的罪……

很多后来在舞台呈现中有趣的东西,事实上是在排练和彩排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凝结成型的。这不仅仅有我个人的付出,更有演员们的奇思妙想以及指导老师们极具价值的建议。我相信大家看完校园版的《夏洛特》后,都会对那几个打手的帽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其实是在元动剧场首演当天临时加入的。当天演出前,另一场大春的扮演者戴起了元动剧场放在后台的企鹅头套,我便和演员商量四个打手第一次上场时全都戴上帽子。而那一句“你他妈说谁是家禽呢?我他妈是企鹅”则是在首场演出后、第二场开演前临时加入的。能够在元动剧场进行演出,要感谢李魏老师、文韬和阿诺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夏洛特》不会首演,更不用说之后的大舞台了!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对人言无二三。排练过程中的辛劳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但是对王凡秋岑、王婷、尹璐、关伟四位在排练过程里给予我的帮助,我必须在此进行深深地感谢!尤其是在我随恩师去南京听会的那个星期,他们的付出是可想而知的!排练是存在困难的,社团排练的难处在于时间。在元动剧场演出前,《夏洛特》虽说准备了两个月左右,可事实上真正排练的时间加起来不过14天。这是因为不同专业的演员时间难以调和。所以,我们只有周末才能进行集中的排练,也正因此,整个《夏洛特》的所有演员是没有双休日的。元动剧场演出的结束是第一次的绽放,谁都没料到,云南省话剧院院长马捷老师向杨军老师和方冠男老师提出了《夏洛特》在昆明市工人文化宫演出的邀请。

这个邀请是使《夏洛特》产生质的飞跃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这样说,这一次才可真正谈得上制作。之前元动剧场的演出,《夏洛特》是贫穷的。好在后来云南省话剧院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剧场,还提供了3万元的制作费用。这一次,我们才真正谈得上有了舞美制作。在此,我代表整个《夏洛特》剧组向以马捷院长为首的云南省话剧院的所有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我们花了元旦假期两天进行了复排,花了一天时间装台、对灯,又花了一天进行联排。紧接着,演出的日子来了。这一期间我要感谢杨军老师的现场指导,感谢方冠男师姐的前后奔忙,感谢舍友潘睿杰两次演出中对道具和宣传的把控,感谢灯光负责人王明秀师妹,感谢音效负责人李嫣然同学,感谢晏林老师精心制作的舞美,更要感谢和我一起忙前忙后难得一刻安闲的师妹尹璐,以及所有化妆的同学、上次演出中的夏凡同学以及这次演出中的彭汉、王媛媛同学!没有他们,演出无法进行。

这不仅是一次戏剧的演出,也是一次云南所有戏剧人的沙龙会。我的恩师吴卫民先生到场进行发言。在他发言的时候,我拿着对讲机站在舞台右方的侧幕,静静地望着他。两场演出结束,效果总算不错。和演员欢聚一堂,又想起了本科时的日子。那时的话剧社是我的旧爱,此时《夏洛特》的演员们是我的新欢,新欢爱得热烈,旧爱爱得深沉。我还像以前一样,不愿以导演自居,我认为自己是演员的陪练员。他们不累,我就更应该走到最后。我感谢所有演员在排练过程中对我的包容、理解和关心。我们都是初来乍到的人,没有尊卑,也无需分出贵贱。我们共同证明了一个道理:相互欣赏,才能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