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的桌子
04 数媒与影像
“90”后与“90后”的聊天记录
作者:周麒 指导教师:潘晓亮
老式的时钟与累累功勋并不违和,怀抱入睡的玩偶并不影响奖章的荣光。愿年轻人更好,愿老人们长寿健康。

沪郊行旅图
作者:卞董逸 指导教师:谢天
法国画家马蒂斯将他的绘画比成“安乐椅”,说明艺术最迷人的特质便是它的自由性。然而在摄影方面,由于器材的限制,自由地表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十分困难。尽管在拍摄时,角度,距离,位置可稍作改变,但受限于单点透视,表现的自由被极大地限制。而中国山水画理论“三远法”便是解放这种限制的良方,画面中能够同时存在物体的俯视,仰视,平视三种视角。受“三远法”“移步换景”等概念启发,以下作品将这种构图及观察自然的方法与摄影结合,探索这一理论在摄影艺术上的表现可能。

书
作者:曹荣 指导教师:杜红玲
本作品运用观念摄影的方式,先拍摄各式各样书籍的造型,再通过后期制作,重点表现了书籍的与众不同的美感,展现了书籍所具有的造型能力。拍摄前,反复折叠、上色,表现出书本自身的质感与纸张的线条美。通过对书本造型的深入了解,让人们感受到书本自身纸张的魅力。希望通过以下摄影作品让大家感受到纸张的魅力,在减少纸张的浪费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旧纸张与旧书籍所具备的美感。

背影
作者:程洁 指导教师:杜红玲
《背影》取材于现实生活,通过观念摄影的形式,来拍摄女性的背影及周边景色,调动观者的好奇心,使之从模特的视角,感受她所感受的世界;让观者与画面融为一体,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体验新的社会背景下女性与社会、女性与传统的关系。

谜
作者:贺淑一 指导教师:张笑秋
本作品以微距摄影方式记录气泡特有的结构和表面特征,以美学方式展现气泡的艺术性。运用抽象的表现方法与手段,把具象的气泡展现成抽象的形态,注重作品的形式美感,从而产生新的视觉感受,激起观者情绪冲击,达到审美满足的目的。作品运用抽象表现形式打破生活中气泡的常见形象,利用镜头语言表现其抽象艺术之美,使人看到画面后产生一系列思考,在每组不同形态的画面中,感受到气泡普遍印象外抽象美的意境,通过融合不同元素带给大家一场奇妙的视觉盛宴。

穿越
作者:胡佳怡 指导教师:杜红玲
本作品利用拼贴技术来表达“过去”,希望将摄影中的“过去”与“当下”进行统一,将两者置身于同一空间,表达当“过去”被放置在“当下”会是怎样的一种神奇现象。

中国婚宴
作者:金晓男 指导教师:刘从蓉
通过对当下不同风格的婚宴现场的拍摄,展示中国当代婚宴布置中的艺术美。

聚集
作者:康晨蕾 指导教师:施小军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当前市民不约而同地减少了出门次数、出门时间,而商店等公共场所也会限制进入的人数。本作品运用静态延时摄影的技术重现疫情之前的人群聚集场景,表达希望疫情早点结束,人们恢复往日生活的愿望。

鱼缸
作者:李芷媛 指导教师:张笑秋
金鱼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鱼种,而是鲫鱼的特化变体。原本这种变体在鱼群中任其生活繁育就会消失,却因人类上千年的培育,形成了今天若干的金鱼品种。金鱼只能在人为的特殊条件下才能生存,如果放归自然,通常会死去。作品通过对金鱼状态的展示暗喻一种与自然隔离,非正常却不自知的生活状态。

出租屋
作者:王意潇 指导教师:沈洁
作品用全景照片的方式讲述外来务工人员在上海的生活,记录务工人员的艰辛历程。

桎梏
作者:吴昊泽 指导教师:张笑秋
在当今社会压力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很多人内心压抑。作品采用观念摄影的方式,结合抽象演绎的方法表现社会压力下人内心受到的束缚。希望借此设计,反向触动人的内心,唤起人们突破自我,勇于表达自我的意识。

“文物”
作者:徐佳庆 指导教师:高瞩谢天
近期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令人震撼,而未来的人们又会挖掘出怎样的“文物”呢?以下作品通过对当代人类社会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对现代生活用品进行艺术破坏处理,通过填埋挖掘来进行拍摄创作,结合后期制作,展现出现代物品与众不同的一面。

食色
作者:徐墨迪 指导教师:张笑秋
通过捕捉蔬果溃烂时的样态融合背景沉郁浓艳的色调,传递客观现实的暗调底色和主体的挣扎绚烂的生活常态,从而体现生命的鲜活,存在的泠然。

镜体
作者:张祺倩 指导教师:杜红玲
通过对空间的存在与未知进行探索,寻找现实空间与未知空间的联系。通过镜像世界与真实世界的结合,表达空间与空间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互不干涉的关系。通过镜子将生活日常所见之景进行折叠、翻转、重塑和拼接。

不同的观看方式
作者:叶璐莹 指导教师:沈洁
从摄影的内容表达中探索时间和空间,将不同时间、地点存在的不同事物相互融合,在现实中建筑与动物的结合可以间接产生另一个存在又不合理存在的空间画面。结合建筑摄影、动物摄影的拍摄手法,实际拍摄结合后期制作,探讨摄影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对不同的二维照片进行三维创作,运用图像拼贴技术进行画面重构,提出摄影表现形式的多维度呈现性。


重塑画像
作者:张诗卉 指导教师:杜红玲
本组设计将绘画和摄影两个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起来,系统运用肖像摄影专业知识,对传统绘画作品和摄影作品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绘画和摄影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之处,挑选各时期的风格较为突出的绘画作品来进行拍摄,然后通过后期制作调整修饰,用摄影的方式来重塑经典。

浮想
作者:章怡然 指导教师:董媛媛
繁忙而浮躁的社会让许多年轻人产生想要逃离的欲望。但现实又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前行,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能压抑自己的幻想,将其安放于内心深处。但是内心深处的情绪会在梦境中体现,在某种意义上,因为梦境中的主角是自己,所以只有在梦境中人们才能够随心所欲地做自己。作品对梦境图像进行艺术创作,借以表达真实的内心世界。

光花
作者:周晓 指导教师:刘从蓉
作品以光的绘画作为创作手段,探索在摄影过程中创新的表现形式。研究光绘结合创意的摄影手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利用光线来塑造和表现瓶花,表达在特殊环境下光线和花卉的融合之美。


再见公园
作者:严婧炀 指导教师:谢天
作品带着怀旧的心情,聚焦早期的公园中的游乐设施。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迪士尼等游乐园的出现,这些公园陷入窘境,这些看似开心的面庞也变得不再开心,而曾经在公园获得过快乐的我也只能用摄影记录下它们,仿佛在记录着一类即将灭绝的生物。


祖辈的桌子
作者:周婷 指导教师:沈洁
作品关注社会中老一辈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需求。抓住他们的桌子及其上的物品引发人们的思考,把传统和创新相结合,向大家传递照片背后的人文情怀。这组作品用俯视的角度来拍摄,以组照的形式展现不同性格和身份的老人的生活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