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活动

1.教育活动

马卡连柯1888年3月13日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他的教育生涯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后两个16年。从1905年至1920年的16年间他担任小学教师和小学校长;1920年至1935年的16年间他组建了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从事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的教育工作。他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对旧的教育思想进行革命,探索共产主义的教育理论,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思想体系。这一阶段他在事业上达到了光辉的顶峰。1935年至1939年的4年中他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马卡连柯12岁时进了克列勉秋格城的一所四年制学校,以门门功课5分的优异成绩从学校毕业并进了该校附设的一年制师资训练班。1905年17岁的马卡连柯在克留科夫城的一所铁路小学担任高年级教师,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根据当时的情况,即使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也只能教初小。而马卡连柯一开始就被任命为高级小学教师,足见他的才能早已被人们刮目相看。这是一所工厂办的学校,学校里有统一的工人协会。当时正值俄国第一次革命进入高潮,由于马卡连柯本人与工人群众有着血肉的联系,他深受工人阶级革命情绪的影响,积极投身到进步工人运动中。在马卡连柯的倡导和领导下,组织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实际上是进行革命活动的组织,他所在的铁路小学成了工人集会的场所,成了当地革命活动的大本营。在这一时期,马卡连柯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尤其是高尔基的作品。他把高尔基看作自己人生的第一位导师和行为的典范,把高尔基的人道主义思想作为自己处理教育问题的出发点之一和重要的思想基础。这一切对马卡连柯世界观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马卡连柯的革命活动和进步思想使他遭到了沙皇政府的迫害,被迫离开了这所学校,于1911年去偏僻的多林斯卡亚村的铁路小学任教。1914年马卡连柯进入波尔塔瓦师范专科学校深造,1917年毕业,因成绩优异荣获金质奖章。俄国十月革命前的这段生涯,使马卡连柯一方面积累了教育、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家长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开始形成要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有关劳动教育的思想;另一方面奠定了比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这一切决定了他必然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十月革命。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又为他施展抱负、建立新的教育思想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并创造了条件,为他展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师专毕业后马卡连柯被任命为一所高级小学校长。他到任后不久便爆发了十月革命,马卡连柯怀着高尔基的那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喜悦迎接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来临。1919年他调任波尔塔瓦第二市立小学校长,开始专心致志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道路,实验以后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中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他当时就已认识到没有巩固的儿童集体,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苏维埃教育,着手组织儿童,进行军事化训练。他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支管弦乐队,带领学生开展校外和课外活动。他还组织学生从事农业劳动。他把全校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花园里或菜地里工作。学生在规定时间集合在一起,马卡连柯亲自指挥,学生们举着旗,打着鼓,列队走向工作地点。开始工作前马卡连柯作简短的讲话,然后各个小组进入指定地区工作。不难看出,高尔基工学团的某些组织形式的胚胎,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匪的叛乱造成战火连绵不断,使许多青少年成了孤儿,流落街头。他们的年龄在8—18岁之间,大多数人缺乏道德观念,目不识丁,无责任感,以乞讨、偷窃、暴力甚至卖淫为生。收容、教育这些青少年成为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一项特殊的紧迫任务。1920年秋,波尔塔瓦省教育厅委托马卡连柯在离波尔塔瓦6公里处开办一个少年违法者工学团。

马卡连柯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开始工作的。当时正值苏联国民经济处于极端困难时期,许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马卡连柯刚到工学团时这里所有的一切全是破烂不堪的,所有的设备都被破坏了,甚至连果树都已被挖走,生活和教学用品一无所有;第一批学员都是犯过刑事罪的少年。马卡连柯一方面既要解决学员的吃、住、穿问题,又要同他们身上存在的懒惰、偷盗、破坏纪律等恶习作斗争;另一方面还要抵制来自某些上级和其他方面的种种压力和非难。这既是创业探索时期,又是同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进行尖锐斗争的时期。马卡连柯以自己辉煌的教育实践表现出了一位进步教育家的胆略和大无畏精神。正是马卡连柯的这种始终如一的乐观主义,坚定了他的献身精神。他与学员们一起忍饥挨冻,喝一样的稀粥,穿同样的破衣烂鞋,有一段时间甚至领不到分文薪资,表现出了非凡的吃苦耐劳精神。马卡连柯身体力行地实践自己关于“要按新方法造就新人”的诺言,全身心地投入集体的建设中,每天工作长达十五六个小时,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假日。

马卡连柯通过组织学员参加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斗争,带领他们建铁工场、木工场,经营大规模农田建设,办起牧场和养猪场等,自己动手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成立了剧团,建起了剧院,千方百计地全面提高他们的道德、文化修养水平,从而去“矫正”这些违法者的心灵,使他们适应生活,也就是给他们“治病”。随着集体成长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集体并越来越富足,马卡连柯逐渐提高对自己的事业、对自己及儿童集体的要求,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有违法的儿童,有的只是那些与所有人一样具有充分享有幸福生活权利的人,有的只是那些与所有人一样有才干、有能力生活和工作、有能力追求幸福和有能力成为创造者的人。后来,在捷尔任斯基公社甚至办起了照相机厂,进行达到现代高技术水平的工业生产;公社中还有了完全中学

出于对高尔基的崇敬,马卡连柯把少年违法者工学团改名为高尔基工学团,并与高尔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马卡连柯在高尔基工学团的八年,是他探索和实践集体主义教育思想的时期。他建立和发展了作为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的集体,创造了新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培养新人的过程中克服人们意识和行为中的一切旧的残余,而他本人也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1927年乌克兰国家政治保安部决定在哈尔科夫郊区组建一个新的儿童劳动公社——捷尔任斯基公社。马卡连柯应邀筹办并兼管该机构。从1928年9月起他完全转到捷尔任斯基公社,直至1935年。捷尔任斯基公社继承并发展了高尔基工学团的经验和传统,这是一个已经有了传统、原则和方法的集体。马卡连柯在这里继续满怀信心地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建立起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把自己的全部才能、精力乃至生命都献给了这个集体。

16年的呕心沥血,马卡连柯在苏联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他把三千多名流浪儿和少年违法者改造、教育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其中不乏出色的工程师、教师、医生、科学家,有的成了英雄和模范,有的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为国捐躯。马卡连柯为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也赢得了学员们对他的无限爱戴和崇敬。学员们把马卡连柯看作自己最敬重的师长,最亲爱的兄长、父亲,最亲密的朋友,看作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由于健康原因,1935年7月马卡连柯离开教育第一线,任乌克兰内务人民委员部劳动公社管理局副局长。1937年他迁到莫斯科,专门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并经常去教师和广大群众中讲演。他经常出席各种报告会、座谈会,直接向人民群众宣传他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时的马卡连柯已是一位完全成熟了的教育家,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一时期马卡连柯研究的重心转向共产主义教育的一般理论和实践问题、苏联普通学校的教育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他始终关心着教育方面的以下一些重要问题:教育与政治、学校与社会、教育与教学、教师与学生、教育目的与方法的关系,研究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有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公民,如何进行劳动教育和经济教育,如何在与资产阶级的和宗教的伦理道德的斗争中培养学生遵循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如何培养自觉的纪律等重要问题,但他研究的中心依然是教育集体的培养问题。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大量的不朽的论文和著作。1939年他荣获劳动红旗勋章。1939年2月,马卡连柯向苏联作家协会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是年3月被批准加入联共(布)。长期的过度劳累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939年4月1日因心脏病突发,马卡连柯在出差旅途上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