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5.2.3 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创建索引和挑选索引列要满足一定的准则:

1.搜索的索引列,不一定是所要选择的列

换句话说,最适合索引的列是出现在where子句中的列,或连接子句中指定的列,而不是出现在select关键字后的选择列表中的列,例如:

所选择的列和用于where子句的列也可能是相同的。出现在连接子句中的列或出现在形如col1=col2的表达式中的列是很适合索引的列。查询中的col_b和col_c就是这样的例子。如果MySQL能利用连接列来优化一个查询,表示它通过消除全表扫描减少了表行的组合。

2.使用唯一索引

考虑某列中值的分布。对于唯一值的列,索引的效果最好,而具有多个重复值的列,其索引效果最差。例如,存放年龄的列具有不同值,很容易区分各行。而用来记录性别的列,只含有“M”和“F”,则对此列进行索引没有多大用处。

3.使用短索引

如果对字符列进行索引,应该指定一个前缀长度,只要有可能,就应该这样做。例如,如果有一个char(200)列,如果在前10个或20个字符内,多数值是唯一的,那么就不要对整个列进行索引。对前10个或20个字符进行索引能够节省大量索引空间,也可能会使查询更快。较小的索引涉及的磁盘I/O较少,较短的值比较起来更快。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较短的键值,索引高速缓存中的块能容纳更多的键值,因此,MySQL也可以在内存中容纳更多的值。这增加了找到行而不用读取索引中较多块的可能性。

4.利用最左前缀

在创建一个n列的索引时,实际是创建了MySQL可利用的n个索引。多列索引可起到几个索引的作用,因为可利用索引中最左边的列集来匹配行。这样的列集称为最左前缀(这与索引一个列的前缀不同,索引一个列的前缀是利用该列的前n个字符作为索引值)。

假如一个表在字段名为state、city和zip的三个列上有一个索引,索引中的行是按state/city/zip的次序存放的,因此,索引中的行也会自动按state/city的顺序和state的顺序存放。这表示,即使在查询中只指定state值或只指定state和city的值,MySQL也可以利用索引。

MySQL不能使用不涉及左前缀的搜索。例如,如果按city或zip进行搜索,则不能使用该索引。如果要搜索某个state及某个zip代码(索引中的列1和列3),则此索引不能用于相应值的组合。但是,可利用索引来寻找与该state相符的行,以减小搜索范围。

5.不要过度索引

不要以为索引“越多越好”,什么都用索引是错的。每个额外的索引都要占用额外的磁盘空间,并降低写操作的性能。在修改表的内容时,索引必须进行更新,有时可能需要重构,因此,索引越多,所花的时间越长。如果有一个索引很少利用或从不使用,会减缓表的修改速度。此外,MySQL在生成一个执行计划时,要考虑各个索引,这也要费时间。创建多余的索引会给查询优化带来更多的工作。索引太多,也可能会使MySQL选择不到所要使用的最好索引,只保留所需的有利于查询优化的索引。

如果想给已索引的表增加索引,应该考虑所要增加的索引是否是现有多列索引的最左索引。如果是,则就不要费力去增加这个索引了。

6.考虑在列上进行的比较类型

索引可用于“<”“<=”“=”“>=”“>”和between运算。在具有一个直接量前缀时,索引也用于like运算。如果只将某个列用于其他类型的运算(如strcmp()),对其进行索引没有价值。

索引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使用索引可以加速表的检索,但同时也存在弊端,例如增加了存储的空间,使装载数据变慢。

索引是优化查询的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一个数据表,尤其是容量很大的表,建立合适的索引,会使查询的速度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