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大道章第一

先天大道章第一

太上老君曰(老君注,见前《渊源》。今本无太上二字)

《道德经》云: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羲皇上人云: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大道无形(无之始也),生育天地img(不待安排,自然而然)

《神霄经》云:空洞无形,神炁为真。神非恍惚,炁非氤氲。神生万神,炁生万炁。万神归一,万炁合一。神为道机,炁为道枢,机变枢化,三界乃生。元始祖神,变生万真;元始祖炁,化生诸天。

大道无情(有之始也)运行日月img(灵宝净明,普照无穷)

《晋天文志》云: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天盘一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日月本东行,天西旋。《汉浑天仪》云: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体圆如弹丸,北高南下,形如倚盖。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三十六度。南极去北极直径一百八十二度弱。其依天体隆曲,南极去北极一百八十二度强。正当天之中,南北二极中等之处,谓之赤道,去南北极各九十一度。春分日行赤道,夏至日行赤道之北二十度,去北极六十七度,去南极一百一十五度,谓之黑道。从夏至日以后,日渐南至,秋分还行赤道,与春分同。冬至行赤道之南二十四度,去南极六十七度,去北极一百一十五度,谓之黄道。自冬至以后,日又渐北矣。又,月行之道与日道相近,交路而过。半在月道里,半在日道表。其当交则两道相合,交去极远处,两道相去六度。此其日月行道之大略也。《汉志》云: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日行迟而月行速也。日本阳也,月本阴也。月不能以自明,资日而后明,故交会于日,则为晦,为朔,其生明为有序焉。是以三日而载生明,因谓之朏。凡八日,月行八十度四分而生明已半,因谓之上弦。十有五日而谓之望,盖与日对望而明也。十有六日而生魄,是阴魄之生而明退之渐也。二十三日而生魄已半,因谓之下弦。二十七日有半,而月行三百六十五度,已及周天之次,而日之行已远于二十七度。故月复行二日有半,而再会于次辰之朔也。又云:谓地居中而天周焉。日在地上为昼,在地下为夜,此日月运行之道也。《神霄经》云:混沌既析,梵炁乃张,大为日月,细为星辰。云房云:日月者,阴阳之精,生成万物。东出西没,以分昼夜;南北往来,以定寒暑。朱子云:昆仑大无外,磅礴下深广。阴阳无停机,寒暑互来往。

大道无名(万象始也),长养万物img(二炁氤氲,万物化醇)

老子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易》曰:地道含弘光大,万物资生,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朱子云:元亨播群品,利贞固灵根。非诚谅无有,五性实斯存。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img

太极左仙公云:无极者,与大道而沦化,为天地而立根,布炁于十方,抱道德之至淳,浩浩荡荡,不可名也。故老子谓之道,《春秋》谓之元,《易》谓之太极。张子谓,由炁化,有道之名。又云,由炁化,有天道、地道、人道之名。

陈子昂云:仲尼推太极,老子贵窈冥。西方金仙子,崇义乃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