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姑射山太玄子侯善渊注

老君曰:大道无形,

无形者,阳渊渺邈,旷大无穷,颐心同体,微妙无方。故言大道无形矣。颂曰:大道本无形,无形亦假名。视之非有物,审听绝音声。觉性通幽静,颐神透目清。太空无伴侣,孤月照蓬瀛。

生育天地;

天地有形象,皆因大道育养之,故曰生育天地矣。颂曰:一炁生天地,三光在彼中。四时分造化,万物得和融。欲了无生法,知心物外穷。至真明不尽,常与道之通。

大道无情,

道无情者,湛然非象,虚极无心,万物生成,无为自化。故曰大道无情矣。颂曰:无情通大道,育养本无情。掌握乾坤秀,包容天地明。上穿金阙界,下彻九幽冥。荡荡无穷测,玄玄覆玉京。

运行日月;

日月者,道化玄明,人神之主,运行四通,普照而不昧也。颂曰:大道澄空廓,天边日月长。运行周匝界,升入遍他方。现出灵华洁,回还一体光。达人知此意,咫尺是仙乡。

大道无名,

无名者大道,通玄微妙,至理无穷,混元一炁,先天地而生,本无名也。颂曰:道化虚空体,权为假立名。有名非有相,无物亦无形。上彻三天莹,横担四海明。阐开清静眼,飞跃似流星。

长养万物。

道大无形,湛然不动,皓皓纯一,覆藏天地,运行日月,流转江河,掌握山川,包含溪谷,滋溢园林,成熟五谷,结秀花果。一切万物皆禀道炁而所生,本自无为,感时而自化。道本无形,育于有象。故曰长养万物矣。颂曰:道化芸芸长,机生物自迁。烟岚光万顷,郁秀照千山。渌野连溪壑,清音对碧天。悟兹真福地,此处隐飞仙。

吾不知其名,

太上言,我不知道之名,为独处无碍,太真玄妙之机,无生无灭,无增无减,隐显无方。众生不悟,太上垂慈,假立有名矣。颂曰:妙道迷难悟,心开慧自灵。元神生固蒂,虚谷证圆明。海藏凝珠璨,山头混日精。满天昕宝鉴,光照玉京城。

强名曰道。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假名立字,化于未悟之人,权为证果之教,故曰实无所得,实有所修也。颂曰:得者非为得,无修未是修。道弘包万象,心不系丝头。地魄腾空踊,天魂海底收。此般真至宝,不悟一生休。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能悟真常之道者,摄群心而同归一体,变化无穷,出入无碍,可明圣道矣。颂曰:神明天暮骨,月照洞渊深。剖出荆山玉,挥开满藏金。自然通圣道,方显本来心。变化无穷测,移神入大音。

老君曰:上士无争,

太上言:上德之人处于无侣太空,天真妙道,寂然不动,无所争讼也。颂曰:上士知天命,焉能有所争?丹田琼蕊放,心地玉芝生。静室居闲坐,清空任便行。灵童含宝月,神用得精宏。

下士好争。

执于引教之术,动生人我,竞起是非,发于争讼矣。颂曰:下士好争强,功名自显彰。何劳著有相,争似贵韬光。闭目凝神室,开睛混太暘。自然知古道,心地得清凉。

上德不德,

上德者,注:太始无象,四极渊明,知心无心,故曰上德不德者也。颂曰:上德悟无德,无修解有修。道存圆觉海,神若载天舟。得岸离生灭,辞澜不再游。任从空外去,返性入瀛洲。

下德执德。

下德之人执著小乘之术,施为政事,德而落空,是名不德。如此之见,永离真道矣。颂曰:下德施功果,徒劳有相求。滞空沉妄想,执幻落阴囚。太始无名号,玄元有所修。回阳如见日,神炁自和柔。

执著之者,不名道德。

道者,无为清净,空寂湛然也。德者,神通万变,体用居常也。道德混纯,其理皆一也。执著者,执著种种有为之功也。颂曰:执碍法非通,虚劳谩费功。有为迷假相,无作契真空。恍惚乾坤象,杳冥天地踪。上清施大道,神用在其中。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不得真道者,为人执著种种引教之术也。妄心者,为取小法,施为政事,常存于妄想之心也。真道者,通变无方,应用不离,至神至圣,其理自然,非为执见,不以妄心,是名清静,断除邪见也。颂曰:大道非空远,都缘翳膜遮。离微翻圣智,逐物返妖邪。心静俱无碍,神清岂有差。一轮炎日莹,照破洞云霞。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

既惊其神者,既有妄心,眼见心移,神不居妙。经云: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既观其徼,即惊其神也。颂曰:不悟本元神,何言身外身。妄缘生嫉妒,逐念起贪嗔。永失玄元道,常迷太古真。虽然明日月,满眼是红尘。

既惊其神,即著万物。

不居其妙所,观其物迷沉颠倒,滞于边徼矣。颂曰:生死因矜泰,轮回为有情。妄缘心失理,系物道难成。离欲观空莹,归真眼界明。周行无障碍,心上坦然平。

既著万物,即生贪求。

万法不明,万物所拘,系物生情,贪爱无休歇也。颂曰:即物转贪求,迷情甚日休。利名心未罢,财色意中收。念念依他起,熙熙不自由。一生虚过了,争觉悟清眸。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贪求不止,烦恼忧苦,返归殃咎矣。颂曰:贪爱六根深,情迷入罪林。忧愁宜早拨,烦恼莫交侵。清净修身命,无为炼本心。定睛观昊景,物外见清音。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

身受有为,劳而无功,身苦心恼,性乱神散矣。颂曰:贪心驰劣马,纵意任猿猴。妄想生颠倒,忧煎苦用求。神昏著物相,性昧逐沦流。背觉灵明体,迷沉万劫休。

便遭浊辱,

身心忧苦,混浊于耻辱,禀于错乱之人也。颂曰:邪淫身受触,浊滥昧心情。睃目扶清粹,舒眉转碧睛。张罗天地秀,豁落太渊清。混合乾坤象,阳精万派明。

流浪生死,

心滞于物,返正归邪,生死流浪。颂曰:生死何时了,轮回甚日休。但依清静理,好把自心修。遇夜开星月,终朝抱日头。满空昕宝鉴,遍照大神洲。

常沉苦海,

悟者为觉海,迷者为苦海。常沉者,迷昧真源,常沉苦海矣。颂曰:心欲情无底,身如破漏舟。水深难出离,岸阔怎生收?生死随波浪,轮回逐境流。迷沉归苦海,性命一齐休。

永失真道。

不达至理,乱取施为,多能己胜,驰聘落空之法,永失真道矣。颂曰:不论真常道,刚寻有所为。性迷终不定,心乱转生疑。上善如清水,灵源似渺弥。金泉高泛涨,溢满照天池。

真常之道,

真常者,日用而虚化,故言常道矣。颂曰:神用至真常,明知道德乡。玉炉收白雪,金鼎聚红霜。地裂明心印,天开晱性光。灵童归海藏,独卧水晶堂。

悟者自得。

自得者,不修而修,不为而为。悟者目隐玄机,明开妙道,通现真空矣。颂曰:敛意转睛瞳,自然见法身。运天明日月,叩道照乾坤。奣耀龙珠灿,煌辉琥珀殷。玉婴眠宝殿,莹净绝红尘。

得悟道者,

得悟者,为明开道眼,了达无为也。颂曰:知玄通古道,得悟了真常。郁秀缭空野,氤氲满太苍。日魂光雪莹,月魄照银霜。放出神光灿,圆明入故乡。

常清静矣。

天清垂象,地静安车。人能清静,神契大道,守一居常矣。颂曰:意静觉心清,风临对月明。满天珠露降,大地水银平。玉户明金子,金门现玉婴。撞开天斗柄,走上太阳星。

仙人葛玄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悟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