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文/刘 平
2022年11月,备受瞩目的第五届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将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隆重开幕。作为原创性文化艺术品牌,从2017年开始,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正如著名艺术家杜大恺先生所言:“……足见青岛这座城市对当代艺术的热忱和激情。在一个以多边主义为基本构架的时代中,我们需要这种热情,也需要这种热情驱动的执着追求”。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评论: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六年磨一剑,屡次被列入青岛国际时尚城重点建设项目。该展着力打造国际化当代艺术展,鼓励各种新材料、新元素的实践与应用,以开放的姿态引领城市审美时尚,展现城市发展现状,既体现当代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又推动区域当代艺术的兴起。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正在成为一种“现象”。
一、推动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国际化
文化艺术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软实力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是相辅相成的。作为青岛本土的重要的原创性文化艺术品牌,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应立足本土,放眼国际,以创新的视角观察和思考艺术的发展。为此,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组委会将2021—2022年确定为“国际化推进年”。在这一目标下,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如何定位,如何既能够保持地方特色又具有国际性等难题始终亟待解决。“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为展览组委会提供了思路和契机,经过集思广益,组委会最终确定了“向东看”的办展方向。
目前,青岛正在争创“RCEP山东经贸合作示范区”,可以预见,乘着RCEP的东风,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深化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品牌建设
纺织谷1902美术馆揭牌仪式现场
出席第四届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开幕仪式的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出席第四届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开幕仪式的领导、嘉宾
品牌建设是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建立初始就确立的办展思路。该展在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美术家协会的鼎力支持下,近年来多次被列入青岛国际时尚城重点建设项目和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2021年被列入青岛市市北区十大文化活动,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主要负责人林建业获得青岛市市北区政府文化强区建设“文化合伙人”称号。从办展模式到VI设计,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始终坚持“引领时尚、当代驱动、艺术支撑、文产共赢”的办展理念和宗旨,不忘初衷。从第一届当代艺术展收到的几百件到第五届收到的近三千件的投稿作品数量变化可见,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的品牌影响力正在大幅提升。
目前,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不仅在全国获得了普遍的认可与推崇,还获得东亚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当代艺术家的关注,它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当代艺术走进大众视野的愿望得到了初步实现。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展会的举办困难重重,但展览组委会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从第三届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开始,逐步实现了线下现场展与线上展的结合。不仅线下展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欢迎,线上展累计观展人数也达到几十万人次。可以说,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展,还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国际形象、发挥城市文化品牌集聚效应的一次成功实践。
2022年,第五届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共收到来自全球的投稿作品2800余件,经过评委严格、公正的评选,241位优秀艺术家的279件作品入选。其中,国内特邀艺术名家16位,入展作品36件;另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国、英国、马来西亚、丹麦、希腊、泰国、印度、新加坡、越南、阿根廷、伊朗、巴西、阿尔巴尼亚、埃及、缅甸、菲律宾、黎巴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塞浦路斯、斯洛伐克、毛里求斯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57位艺术家的58件作品入选。本届艺术展真正体现出国内外艺术家共同参与的国际化特点。
从“城市·发展”到“扬帆·时尚”,再到“千川·融汇”,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的办展主题虽不断变化,但精神始终不变。展览秉承“时尚引领、当代驱动、艺术支撑、文产共赢”的办展理念和宗旨,引领当代艺术家用作品展示他们对城市人文、城市发展与人、自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感受和领悟,展现当代艺术的魅力、前瞻性和多元化。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当代艺术家的多元视觉表达,展现出青岛城市形态、文化伦理、生态文明、艺术价值等方面不断发生的变化。本次展览亦旨在通过挖掘与培育中青年当代艺术创作人才,营造文化多元、开放包容、创意活跃的城市艺术氛围,逐步构建当代艺术由复制到创作的艺术语境。
时任青岛市政协主席杨军(中)参观展览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姜宝林参观展览
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总领事金敬翰(左1)为嘉宾介绍韩国参展画家作品
嘉宾参观展览
三、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未来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组织委员会梳理的未来发展思路如下:
一是互联网科技的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正在迅速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文化传播方式和艺术交流形式。实现互联互动,让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在此汇集、碰撞,是实现网络时代当代艺术真实性、原生性、前瞻性、创新性的必然选择。
二是让青岛成为当代艺术创作基地、当代艺术家汇集之地、当代艺术学术研讨和创新之地。通过加强“三地建设”,持续推动青岛当代艺术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同时,引导大众接触当代艺术,让当代艺术进入社会公众视野,为观众带来多方位的体验,使当代艺术成为公众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是继续推动“当代艺术青年新锐计划”实施。策划和组织不同艺术形式的群展和个展,使更多的青年画家有机会参展,更多的优秀青年艺术家脱颖而出;让有作为、有潜力的当代艺术家,特别是青年艺术家“入库”,形成梯队,形成青岛当代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创新的艺术作品来展现当今时代特征。对中国当代艺术家来讲,这种艺术实践的前提和目的是树立当代艺术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立属于中国的当代艺术创作和评价体系。
2022年9月30日
展厅一角
刘 平: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当代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第五届青岛国际当代艺术展执行委员会宣传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