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人名索引

A

阿尔宁-苏科,亨利希·亚历山大(Arnim-Suckow,Heinrich Alexander 1798—1861)——普鲁士外交官,男爵,在德国实行普鲁士君主制统治的狂热拥护者。1820年起在外交界任职。1848 年3—6月任康普豪森内阁外交大臣。曾提出德国民族统一的思想,认为这是对付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在外交政策上把俄国视为德国统一和领土扩张的主要敌人。1849 年春入选普鲁士上议院,在议会中代表资产阶级反对派。1852年起脱离政治活动。——127。

阿基莫夫(马赫诺韦茨),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Акимов(Махновец),Владимир Петрович1872—1921)——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经济派代表人物。19 世纪90年代中期加入彼得堡民意社,1897 年被捕,1898 年流放叶尼塞斯克省,同年9 月逃往国外,成为国外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领导人之一;为经济主义思想辩护,反对劳动解放社,后又反对《火星报》。1903年代表联合会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反火星派分子,会后成为孟什维克极右翼代表。1905—1907 年革命期间支持主张建立“全俄工人阶级组织”(社会民主党仅是该组织中的一种思想派别)的取消主义思想。作为有发言权的代表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的工作,维护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策略,呼吁同立宪民主党人联合。斯托雷平反动时期脱党。——58、111。

B

倍倍尔,奥古斯特(Bebel,August 1840—1913)——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创建人和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和战友;旋工出身。19 世纪60 年代前半期开始参加政治活动,1867年当选为德国工人协会联合会主席,1868年该联合会加入第一国际。1869年与威·李卜克内西共同创建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该党于1875年与拉萨尔派合并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后又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多次当选国会议员,利用国会讲坛揭露帝国政府反动的内外政策。1870—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持国际主义立场,在国会中投票反对军事拨款,支持巴黎公社,为此曾被捕和被控叛国,断断续续在狱中度过近六年时间。在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施行时期,领导了党的地下活动和议会活动。90年代和20世纪初同党内的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进行斗争,反对伯恩施坦及其拥护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歪曲和庸俗化。是出色的政论家和演说家,对德国和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他的活动。——57、58。

彼特龙凯维奇,伊万·伊里奇(Петрункевич,Иван Ильич1843—1928)——俄国地主,地方自治运动活动家。19 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参加地方自治运动。解放社的组织者和主席(1904—1905),立宪民主党创建人之一,该党中央委员会主席(1909—1915)和中央机关报《言语报》出版人。曾参加1904—1905年地方自治人士代表大会。第一届国家杜马代表。十月革命后为白俄流亡分子。——47、112、127。

俾斯麦,奥托·爱德华·莱奥波德(Bismarck,Otto Eduard Leopold 1815—1898)——普鲁士和德国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普鲁士容克的代表。曾任驻彼得堡大使(1859—1862)和驻巴黎大使(1862),普鲁士首相(1862—1872、1873—1890),北德意志联邦首相(1867—1871)和德意志帝国首相(1871—1890)。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1871年支持法国资产阶级镇压巴黎公社。主张在普鲁士领导下“自上而下”统一德国。曾采取一系列内政措施,捍卫容克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1878年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由于内外政策遭受挫折,于1890 年3月去职。——120。

波尔恩,斯蒂凡(西蒙·布特尔米尔希)(Born,Stephan (Simon Buttermilch)1824—1898)——德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排字工人。1845 年参加工人运动,1846年底去巴黎,不久与恩格斯相识,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德国1848年革命爆发后来到柏林,领导柏林工人中央委员会和由他建立的工人兄弟会。力图使工人运动脱离政治斗争,把工人运动引向追求实现微小的经济改革。曾参加1849年5月德累斯顿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瑞士,不久即脱离工人运动,从事新闻工作,在巴塞尔大学讲授德国和法国文学史。——130、132、133。

波特列索夫,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塔罗韦尔)(Потресов,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Старовер)1869—1934)——俄国孟什维克领袖之一。19 世纪90年代初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1896年加入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后被捕,1898年流放维亚特卡省。1900年出国,参与创办《火星报》和《曙光》杂志。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是《火星报》编辑部有发言权的代表,属火星派少数派,会后是孟什维克刊物的主要撰稿人和领导人。斯托雷平反动时期和新的革命高涨年代是取消派思想家,在《复兴》杂志和《我们的曙光》杂志中起领导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社会沙文主义者。1917年在反布尔什维克的资产阶级《日报》中起领导作用。十月革命后侨居国外,为克伦斯基的《白日》周刊撰稿,攻击苏维埃政权。——49、58、83、84、109、117。

伯恩施坦,爱德华(Bernstein,Eduard 1850—1932)——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右翼领袖之一,修正主义的代表人物。1872年加入社会民主党,曾是欧·杜林的信徒。1879年和卡·赫希柏格、卡·施拉姆在苏黎世发表《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一文,指责党的革命策略,主张放弃革命斗争,适应俾斯麦制度,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严厉批评。1881—1890年任党的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从90年代中期起完全同马克思主义决裂。1896—1898年以《社会主义问题》为题在《新时代》杂志上发表一组文章,1899年发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从经济、政治和哲学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策略作了全面的修正。1902 年起为国会议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持中派立场。1917 年参加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1919年公开转到右派方面。1918年十一月革命失败后出任艾伯特—谢德曼政府的财政部长助理。——99。

勃朗,路易(Blanc,Louis 1811—1882)——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历史学家。19世纪30年代成为巴黎著名的新闻工作者,1838年创办自己的报纸《进步评论》。1848年二月革命期间参加临时政府,领导所谓研究工人问题的卢森堡宫委员会,推行妥协政策。1848年六月起义失败后流亡英国,是在伦敦的小资产阶级流亡者的领导人之一。1870 年回国。1871 年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对巴黎公社抱敌视态度。否认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主张同资产阶级妥协,幻想依靠资产阶级国家帮助建立工人生产协作社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主要著作有《劳动组织》(1839)、《十年史,1830—1840》(1841—1844)、《法国革命史》(12卷,1847—1862)等。——132。

布里根,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Булыгин,Александр Григорьевич 1851—1919)——俄国国务活动家,大地主。1900 年以前先后任法院侦查员和一些省的省长。1900—1904 年任莫斯科总督助理,积极支持祖巴托夫保安处的活动。1905年1月20日就任内务大臣。同年2月起奉沙皇之命主持起草关于召开咨议性国家杜马的法案,以期平息国内日益增长的革命热潮。但布里根杜马在革命的冲击下未能召开。布里根于沙皇颁布十月十七日宣言后辞职,虽仍留任国务会议成员,实际上已退出政治舞台。——46、53、55。

E

恩格斯,弗里德里希(Engels,Friedrich 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之一,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马克思的亲密战友。——73、78、79、87、115、130、131、132、133、137、138。

F

费尔巴哈,路德维希·安德列亚斯(Feuerbach,Ludwig Andreas 1804—1872)——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之一,德国资产阶级最激进的民主主义阶层的思想家。1828 年起在埃朗根大学任教。在自己的第一部著作《关于死和不死的思想》(1830)中反对基督教关于灵魂不死的教义;该书被没收,本人遭迫害,并被学校解聘。1836年移居布鲁克贝格村(图林根),在农村生活了近25 年。在从事哲学活动的初期是唯心主义者,属于青年黑格尔派。到30 年代末摆脱了唯心主义;在《黑格尔哲学批判》(1839)和《基督教的本质》(1841)这两部著作中,割断了与黑格尔主义的联系,转向唯物主义立场。主要功绩是在唯心主义长期统治德国哲学之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肯定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是自然的产物,人能认识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但他的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和直观的,是以人本主义的形式出现的,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的;把人仅仅看做是一种脱离历史和社会关系而存在的生物,不了解实践在认识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晚年关心社会主义文献,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并于1870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费尔巴哈的哲学作了全面的分析。——30。

G

格列杰斯库尔,尼古拉·安德列耶维奇(Гредескул,Николай Андреевич生于1864年)——俄国法学家和政论家,教授,立宪民主党人。1905 年参加《世界报》的出版工作,同年12月在该报因发表“反政府”性质的文章遭到查封后被捕。1906年流放阿尔汉格尔斯克省。流放期间缺席当选为第一届国家杜马代表,回到彼得堡后任国家杜马副主席。第一届国家杜马解散后,因在维堡宣言上签名,再次被捕入狱。刑满出狱后,为立宪民主党的《言语报》和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其他一些报刊撰稿。1916 年退出立宪民主党。1917年二月革命后参加资产阶级的《俄罗斯意志报》的出版工作。十月革命后在列宁格勒一些高等院校任教。1926年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俄国今昔》,书中肯定了十月革命及其成果。——118。

H

哈科特,威廉·乔治·格兰维尔·维纳布尔斯·弗农(Harcourt,William George Granville Venables Vernon 1827—1904)——英国政治活动家,自由党人。1868年被选为下院议员。1869 年起任剑桥大学国际法教授。曾先后担任副检查总长(1873—1874)、内务大臣(1880—1885)和财政大臣(1886、1892—1894)。1894—1898年是下院自由党领袖。——120。

汉泽曼,大卫·尤斯图斯(Hansemann,David Justus 1790—1864)——德国政治家和银行家,莱茵省自由派资产阶级领袖之一。1848年3—9月在康普豪森和奥尔斯瓦尔德内阁中任普鲁士财政大臣,奉行同反动君主派妥协的政策。虽然在奥尔斯瓦尔德内阁中只担任财政大臣职务,但实际上起了领导作用,因此这届政府是作为“汉泽曼政府”而载入史册的。1848—1849年革命失败后脱离政治活动;后开办柏林贴现银行,在金融界继续起重要作用。——126、127、128。

赫尔岑施坦,米哈伊尔·雅柯夫列维奇(Герценштейн,Михаил Яковлевич 1859—1906)——俄国经济学家,莫斯科农学院教授,第一届国家杜马代表,立宪民主党领袖之一,该党土地问题理论家。第一届国家杜马解散后,在芬兰被黑帮分子杀害。——128。

J

吉尔克(Gierke)——普鲁士汉泽曼政府的农业大臣(1848),普鲁士议员。——128。

加邦,格奥尔吉·阿波罗诺维奇(Гапон,Георгий Аполлонович 1870—1906)——俄国神父,沙皇保安机关奸细。1902 年起和莫斯科保安处处长祖巴托夫有了联系。1903 年在警察司授意下在彼得堡工人中成立了一个祖巴托夫式的组织——圣彼得堡俄国工厂工人大会。1905 年1 月9 日挑动彼得堡工人列队前往冬宫,向沙皇请愿,结果工人惨遭屠杀,他本人躲藏起来,逃往国外。同年秋回国,接受保安处任务,企图潜入社会革命党的战斗组织。阴谋败露后被工人战斗队员绞死。——44。

K

卡布鲁柯夫,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Каблуков,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1849—1919)——俄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民粹主义者。1874—1879 年在莫斯科省地方自治局统计处工作,1885—1907年任统计处处长。1894—1919年在莫斯科大学教书,1903 年起为教授。在著述中宣扬小农经济稳固,把村社理想化,认为它是防止农民分化的一种形式,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1917 年在临时政府最高土地委员会工作。十月革命后在中央统计局工作。主要著作有《农业工人问题》(1884)、《农业经济学讲义》(1897)、《论俄国农民经济发展的条件》(1899)、《政治经济学》(1918)等。——128。

卡尼茨,奥古斯特(Kanitz,August 1783—1852)——普鲁士将军,反动贵族和官僚的代表人物。1848年5—6月任康普豪森内阁的陆军大臣。——127。

康普豪森,卢道夫(Camphausen,Ludolf 1803—1890)——普鲁士国务活动家,银行家,莱茵省自由派资产阶级领袖之一。1848年3月29日起任普鲁士首相,奉行同君主派妥协的政策,同年6 月20 日辞职。1848 年6 月—1849年4月为普鲁士驻德意志临时中央政府全权代表。1850年起为普鲁士邦议会贵族院议员,后为北德意志联邦国会议员。60 年代脱离政治活动。——124、126、127。

考茨基,卡尔(Kautsky,Karl 1854—1938)——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领袖和主要理论家之一。1875 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877 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881年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相识后,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写过一些宣传和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887)、《土地问题》(1899)等。但在这个时期已表现出向机会主义方面摇摆,在批判伯恩施坦时作了很多让步。1883—1917 年任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主编。曾参与起草1891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爱尔福特纲领)。1910年以后逐渐转到机会主义立场,成为中派领袖。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提出超帝国主义论,大战期间打着中派旗号支持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参与建立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1922 年拥护该党右翼与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1918年后发表《无产阶级专政》等书,攻击俄国十月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57、100。

柯尔佐夫,德·(金兹堡,波里斯·阿布拉莫维奇)(Кольцов,Д.(Гинзбург,Борис Абрамович)1863—1920)——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孟什维克。19 世纪80年代前半期参加民意党人运动,80年代末转向社会民主主义。1893年初侨居瑞士,接近劳动解放社。1895—1898年任国外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书记。1900年联合会分裂后,退出该组织。曾参加第二国际伦敦代表大会(1896)和巴黎代表大会(1900)的工作。作为有发言权的代表出席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属火星派少数派;会后成为孟什维克骨干分子,为孟什维克报刊《社会民主党人报》、《开端报》等撰稿。1905—1907年革命期间在彼得堡参加工会运动,1908年起在巴库工作。斯托雷平反动时期和新的革命高涨年代持取消派立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社会沙文主义者。1917 年二月革命后任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劳动委员。敌视十月革命。1918—1919 年在合作社组织中工作。——133。

克里切夫斯基,波里斯·尼古拉耶维奇(Кричевский,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1866—1919)——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政论家,经济派领袖之一。19 世纪80 年代末参加社会民主主义小组的工作。90 年代初侨居国外,加入劳动解放社,参加该社的出版工作。90年代末是国外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的领导人之一。1899 年任该会机关刊物《工人事业》杂志的编辑,在杂志上宣扬伯恩施坦主义观点。1903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不久脱离政治活动。——58。

L

勒南,约瑟夫·厄内斯特(Renan,Joseph-Ernest 1823—1892)——法国宗教史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1879年起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以基督教早期传播史方面的著作闻名。主要著作有《基督教起源史》(1863—1883)、《耶稣生平》(1863)、《以色列民族史》(五卷本,1887—1893)等。在政治上公开反对民主主义和1871 年的巴黎公社。——133。

利奥十三世(文钦佐·卓阿基诺·佩奇)(Leo ⅩⅢ(Vincenzo Gioacchino Pecci)1810—1903)——罗马教皇(1878—1903)。力图使天主教适应资产阶级社会的状况并恢复罗马教廷的政治作用。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要求联合一切反动势力并在教会的领导和监督下在各个国家建立强大的天主教政党、工会和其他组织。——120。

列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Ленин,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Ульянов,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1870—1924)——7、9、47、57、58、60、67、79、84、116、118、124、133、137。

罗季切夫,费多尔·伊兹迈洛维奇(Родичев,Федор измаилович 1853—1932)——俄国地主,地方自治运动活动家,立宪民主党领袖之一,该党中央委员。1904—1905年地方自治人士代表大会的参加者。第一届至第四届国家杜马代表。1917 年二月革命后任临时政府芬兰事务委员。十月革命后为白俄流亡分子。——112、127、128。

M

马尔丁诺夫,亚历山大(皮凯尔,亚历山大·萨莫伊洛维奇)(Мартынов,Александр(Пиккер,Александр Самойлович)1865—1935)——俄国经济派领袖之一,孟什维克著名活动家,后为共产党员。19 世纪80 年代初参加民意党人小组,1886年被捕,流放东西伯利亚十年;流放期间成为社会民主党人。1900年侨居国外,参加经济派的《工人事业》杂志编辑部,反对列宁的《火星报》。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是国外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的代表,反火星派分子,会后成为孟什维克。1907 年作为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组织的代表参加了党的第五次(伦敦)代表大会的工作,在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斯托雷平反动时期和新的革命高涨年代是取消派分子,参加取消派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呼声报》编辑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持中派立场。1917 年二月革命后为孟什维克国际主义者。十月革命后脱离孟什维克。1918—1922年在乌克兰当教员。1923 年加入俄共(布),在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工作。1924 年起任《共产国际》杂志编委。——17、19、21、29、58、67、69、70、74、90、100、101、115、116、117、121、122、123—124、137、138。

马尔托夫,尔·(策杰尔包姆,尤利·奥西波维奇)(Мартов,Л.(Цедербаум,Юлий Осипович)1873—1923)——俄国孟什维克领袖之一。1895 年参与组织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896 年被捕并流放图鲁汉斯克三年。1900 年参与创办《火星报》,为该报编辑部成员。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是《火星报》组织的代表,领导机会主义少数派,反对列宁的建党原则;从那时起成为孟什维克中央机关的领导成员和孟什维克报刊的编辑。曾参加党的第五次(伦敦)代表大会的工作。斯托雷平反动时期和新的革命高涨年代是取消派分子,编辑《社会民主党人呼声报》,参与组织“八月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派分子,参加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和昆塔尔代表会议。曾参加孟什维克组织委员会国外书记处,为书记处编辑机关刊物。1917 年二月革命后领导孟什维克国际主义派。十月革命后反对镇压反革命和解散立宪会议。1919 年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19—1920年为莫斯科苏维埃代表。1920 年9 月侨居德国。参与组织第二半国际,在柏林创办和编辑孟什维克杂志《社会主义通报》。——70。

马克思,卡尔(Marx,Karl 1818—1883)——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20、30、47、72、79、89、105、115、120、123、124、125、126、127、129、130、131、132、133、138。

曼努伊洛夫,亚历山大·阿波罗诺维奇(Mануилов,Александр Аполлонович 1861—1929)——俄国经济学家,教授。19世纪90年代是自由主义民粹派分子,后来成为立宪民主党人,任该党中央委员。所拟定的土地改革方案是立宪民主党土地纲领的基础。1907—1911 年为国务会议成员。1905—1908年任莫斯科大学副校长,1908—1911 年任莫斯科大学校长。1917 年二月革命后任临时政府国民教育部长。十月革命后一度侨居国外,但很快回国,并同苏维埃政权合作,在高等院校任教。写有许多经济问题方面的著作。主要著作有《爱尔兰的地租》(1895)、《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学说的价值的概念》(1901)、《政治经济学讲义教程》第1编(1914)等。——128。

梅林,弗兰茨(Mehring,Franz 1846—1919)——德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领袖和理论家之一,历史学家和政论家,德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19 世纪60 年代末起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论家,1877—1882 年持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立场,后向左转化,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曾任民主主义报纸《人民报》主编。1891 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担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撰稿人和编辑,1902—1907年任《莱比锡人民报》主编,反对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批判考茨基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坚决谴责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沙文主义者的背叛政策;是国际派(后改称斯巴达克派和斯巴达克联盟)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1918年参加建立德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欢迎俄国十月革命,撰文驳斥对十月革命的攻击,维护苏维埃政权。在研究德国中世纪史、德国社会民主党史和马克思主义史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在整理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和拉萨尔的遗著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主要著作有《莱辛传奇》(1893)、《德国社会民主党史》(1897—1898)、《马克思传》(1918)等。——47、123、124、130、132。

米勒兰,亚历山大·埃蒂耶纳(Millerand,Alexandre Étienne 1859—1943)——法国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法国社会党和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代表人物。1885年起多次当选议员。原属资产阶级激进派,90 年代初参加法国社会主义运动,领导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派。1898年同让·饶勒斯等人组成法国独立社会党人联盟。1899 年参加瓦尔德克-卢梭内阁,任工商业部长,是有史以来社会党人第一次参加资产阶级政府,列宁把这个行动斥之为“实践的伯恩施坦主义”。1904 年被开除出法国社会党,此后同阿·白里安、勒·维维安尼等前社会党人一起组成独立社会党人集团(1911 年取名为“共和社会党”)。1909—1915 年先后任公共工程部长和陆军部长,竭力主张把帝国主义战争进行到底。俄国十月革命后是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的策划者之一。1920年1—9月任总理兼外交部长,1920年9月—1924年6月任法兰西共和国总统。资产阶级左翼政党在大选中获胜后,被迫辞职。1925 年和1927 年当选为参议员。——100。

N

纳杰日丁,尔· (捷连斯基,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Надеждин,Л.(Зеленский,Евгений Осипович)1877—1905)——早年是俄国民粹派分子,1898年加入萨拉托夫社会民主主义组织。1899 年被捕并被逐往沃洛格达省,1900 年流亡瑞士,在日内瓦组织了“革命社会主义的”自由社(1901—1903)。在《自由》杂志上以及在他写的《革命前夜》(1901)、《俄国革命主义的复活》(1901)等小册子中支持经济派,同时宣扬恐怖活动是“唤起群众”的有效手段;反对列宁的《火星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为孟什维克报刊撰稿。——62。

尼古拉二世(罗曼诺夫;血腥的尼古拉)(Николай Ⅱ(Романов,Николай Кровавый)1868—1918)——俄国最后一个皇帝,亚历山大三世的儿子。1894 年即位,1917 年二月革命时被推翻。1918年7 月17 日根据乌拉尔州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决定在叶卡捷琳堡被枪决。——47、120。

P

蒲鲁东,皮埃尔·约瑟夫(Proudhon,Pierre-Joseph 1809—1865)——法国政论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无政府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1840年出版《什么是财产?》一书,从小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批判大资本主义所有制,幻想使小私有制永世长存。主张由专门的人民银行发放无息贷款,帮助工人购置生产资料,使他们成为手工业者,再由专门的交换银行保证劳动者“公平地”销售自己的劳动产品,而同时又不触动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的主要根源,提出和平“消灭国家”的空想主义方案,对政治斗争持否定态度。1846 年出版《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阐述其小资产阶级的哲学和经济学观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对该书作了彻底的批判。1848 年革命时期被选人制宪议会后,攻击工人阶级的革命发动,赞成1851 年12月2日的波拿巴政变。——132。

普列汉诺夫,格奥尔吉·瓦连廷诺维奇(Плеханов,Георг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1856—1918)——俄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后来成为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领袖之一。19 世纪70 年代参加民粹主义运动,是土地和自由社成员及土地平分社领导人之一。1880年侨居瑞士,逐步同民粹主义决裂。1883 年在日内瓦创建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翻译和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写过不少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批判民粹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经济主义、伯恩施坦主义、马赫主义。20 世纪初是《火星报》和《曙光》杂志编辑部成员。曾参与制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草案和参加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在代表大会上是劳动解放社的代表,属火星派多数派,参加了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后逐渐转向孟什维克。1905—1907年革命时期反对列宁的民主革命的策略,后来在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之间摇摆。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报告,维护马斯洛夫的孟什维克方案;在国家杜马问题上坚持极右立场,呼吁支持立宪民主党人的杜马。斯托雷平反动时期和新的革命高涨年代反对取消主义,领导孟什维克护党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持社会沙文主义立场。1917 年二月革命后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十月革命持否定态度,但拒绝支持反革命。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有《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1883)、《我们的意见分歧》(1885)、《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1895)、《唯物主义史论丛》(1896)、《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898)、《没有地址的信》(1899—1900),等等。——109、116、131、133。

普罗柯波维奇,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Прокопович,СергейНиколаевич 1871—1955)——俄国经济学家和政论家。曾参加国外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是经济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1904年加入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解放社,为该社骨干分子。1905 年为立宪民主党中央委员。1906年参与出版半立宪民主党、半孟什维克的《无题》周刊,为左派立宪民主党人的《同志报》积极撰稿。1917 年8 月任临时政府工商业部长,9—10月任粮食部长。1921年在全俄赈济饥民委员会工作,同反革命地下活动有联系。1922年被驱逐出境。——112。

R

饶勒斯,让(Jaurès,Jean 1859—1914)——法国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活动家,法国社会党领袖,历史学家和哲学家。1885 年起多次当选议员。原属资产阶级共和派,90 年代初开始转向社会主义。1898 年同亚·米勒兰等人组成法国独立社会党人联盟。1899年竭力为米勒兰参加资产阶级政府的行为辩护。1901年起为社会党国际局成员。1902 年与可能派、阿列曼派等组成改良主义的法国社会党。1903年当选为议会副议长。1904年创办《人道报》,主编该报直到逝世。1905 年法国社会党同盖得领导的法兰西社会党合并后,成为统一的法国社会党的主要领导人。在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往往持改良主义立场,但始终不渝地捍卫民主主义,反对殖民主义和军国主义。由于呼吁反对临近的帝国主义战争,于1914年7 月31日被法国沙文主义者刺杀。写有法国大革命史等方面的著作。——91。

S

什未林,马克西米利安(Schwerin,Maximilien 1804—1872)——普鲁士政治活动家,反动贵族和官僚的代表人物。1848年3—6月在康普豪森内阁中任宗教、教育和卫生事务大臣;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属极右翼反动派。1859—1862年任内务大臣。晚年加入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民族自由党。——127。

司徒卢威,彼得·伯恩哈多维奇(Струве,Петр Бернгардович 1870—1944)——俄国经济学家,哲学家,政论家,合法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立宪民主党领袖之一。19世纪90年代编辑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新言论》杂志和《开端》杂志。1896年参加第二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1898年参加起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言》。在1894 年发表的第一部著作《俄国经济发展问题的评述》中,在批判民粹主义的同时,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和哲学学说提出“补充”和“批评”。20 世纪初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彻底决裂,转到自由派营垒。1902年起编辑自由派资产阶级刊物《解放》杂志,1903年起是解放社的领袖之一。1905 年起是立宪民主党中央委员,领导该党右翼。1907 年当选为第二届国家杜马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鼓吹俄国的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十月革命后敌视苏维埃政权,是邓尼金和弗兰格尔反革命政府成员,后逃往国外。——5、17、41、46、54、57、58、59、60、61、62、63、65、66、67、88、89、91、110、111、117、118、119、120、121、137。

斯塔罗韦尔——见波特列索夫,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

T

特鲁别茨科伊,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Трубецкой,Серг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1862—1905)——俄国社会活动家,宗教哲学家,公爵。在政治观点上是自由派分子,力图通过制定一部温和的宪法来巩固沙皇制度。1905年作为地方自治人士代表团的成员晋谒了尼古拉二世,并在沙皇面前发表了纲领性的演说。列宁把地方自治人士的这一政治行动说成是对沙皇制度妥协的尝试。1905 年被推举为莫斯科大学校长。由于害怕学生在校内采取反对专制制度的公开革命行动,曾答应关闭学校。在哲学著作中激烈反对唯物主义。曾任《哲学和心理学问题》杂志编辑。——112、128。

梯也尔,阿道夫(Thiers,Adolphe 1797—1877)——法国国务活动家,历史学家。早年当过律师和新闻记者。19世纪20年代末作为自由资产阶级反对派活动家开始政治活动。七月王朝时期历任参事院院长、内务大臣、外交大臣和首相,残酷镇压1834 年里昂工人起义。第二共和国时期是秩序党领袖之一,制宪议会和立法议会议员。1870年9月4日第二帝国垮台后,成为资产阶级国防政府实际领导人之一,1871 年2月就任第三共和国政府首脑。上台后与普鲁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约,又策划解除巴黎国民自卫军的武装,从而激起了3月18 日起义。内战爆发后逃往凡尔赛,勾结普鲁士军队血腥镇压巴黎公社。1871—1873 年任第三共和国总统。作为历史学家,他的观点倾向于复辟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派。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对他在法国历史上的作用作了详尽的评述。——120。

屠拉梯,菲力浦(Turati,Filippо 1857—1932)——意大利工人运动活动家,意大利社会党创建人之一,该党右翼改良派领袖。1896—1926年为议员,领导意大利社会党议会党团。推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阶级合作的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持中派立场。敌视俄国十月革命。1922 年意大利社会党分裂后,参与组织并领导改良主义的统一社会党。法西斯分子上台后,于1926年流亡法国,进行反法西斯的活动。——68、79。

托洛茨基(勃朗施坦),列夫·达维多维奇(Троцкий(Бронштейн),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1879—1940)——1897 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是西伯利亚联合会的代表,属火星派少数派。1905年同亚·帕尔乌斯一起提出和鼓吹“不断革命论”。斯托雷平反动时期和新的革命高涨年代,打着“非派别性”的幌子,实际上采取取消派立场。1912年组织“八月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持中派立场。1917年二月革命后参加区联派,在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随区联派集体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当选为中央委员。参加十月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十月革命后任外交人民委员,1918 年初反对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同年3 月改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陆海军人民委员等职。参与组建红军。1919年起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20 年起历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委员。1920—1921 年挑起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1923 年起进行派别活动。1925年初被解除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陆海军人民委员职务。1926年与季诺维也夫结成“托季联盟”。1927 年被开除出党,1929 年被驱逐出境,1932 年被取消苏联国籍。在国外组织第四国际。死于墨西哥。——6、58。

W

瓦尔兰,路易·欧仁(Varlin,Louis-Eugène 1839—1871)——法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巴黎公社主要领导人之一,左派蒲鲁东主义者;职业是装订工人。巴黎装订工人工会的组织者,曾领导1864 年和1865 年的装订工人罢工。1865年加入第一国际,是国际巴黎支部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1871 年任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1871 年3月18日参与领导巴黎无产阶级起义。3月26日当选为巴黎公社委员,先后参加财政、粮食和军事委员会。凡尔赛军攻入巴黎后,指挥第六区和第十一区的防卫,在街垒中英勇作战。5月28日被俘遇害。——100。

乌里扬诺夫,弗·伊·——见列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X

血腥的尼古拉——见尼古拉二世(罗曼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