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科普经典·极简趣味化学史》简介
《叶永烈科普经典·极简趣味化学史》这本书是由叶永烈创作的,《叶永烈科普经典·极简趣味化学史》共有80章节
1
版权信息
书名:叶永烈科普经典·极简趣味化学史 作者:叶永烈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1-01 ISBN:9787545571301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2
序
曾经传说有“两个叶永烈”:一个是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邓小平改变中国》那类纪实文学作品的叶永烈;另一个则是写作本书以及参与写作《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科普作品的叶...
3
我和化学的故事
...
4
我是化学系的“叛徒”
说起我和化学,真的可以用一句老话“日月如梭”来形容:1957年,我跨入北京大学的校门,如今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 在北京大学的那些日子里,不论是谁,只要看一下我...
5
化学系是动手派
我在采访我的同乡、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的时候,曾经问及,为什么温州出了那么多的数学家—世界上有二十多个大学的数学系系主任是温州人。苏老回答说:“学物理、化学,离...
6
经受严格的科学训练
北京大学注重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业基础。按照当时的化学系学制,前三年学化学基础课,四至五年级学专业课,六年级写毕业论文。 化学基础课有微分学、积分学、解析几何、概...
7
化学深刻影响我的创作
化学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创作之路。 在化学系上三年级的时候,我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倘若我念的是中文系,那就不可能写出《十万个为什么》了。 在化学系上...
8
化学起源——炼金术
...
9
三个有趣的故事
有趣的故事,人人都爱听。 在这本书的开头,我先给你讲三个有趣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94年,美国某地。 那天,大学里的一座大楼失火了。“呜—呜—”消防车...
10
黄金梦
1954年秋天,德国。 街头,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家都盯着一个从街上缓缓走过的穿着金色外衣的人。此人双手被反绑着,低着头。一群士兵押着他,走向广场。 广场上矗立...
11
长生梦
帝王们不仅做黄金梦,而且做长生梦。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皇帝。然而,他们在创立了丰功伟绩之后,却做起了长生梦。 秦始皇在统一了六国之后...
12
短衫医师
当走过理发店时,你常常可以看到店门口有个特殊的标志—在圆柱形的玻璃灯里,红、白、蓝三条倾斜的色带,在不停地旋转着。 你知道这特殊的标志是什么意思吗? 1964年...
13
神奇的新气体——氧气
...
14
怀疑派的化学家
“化学不是为了炼金,也不是为了治病。化学应当从炼金术和医学中分离出来。它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1661年,英国出现了一篇题为《怀疑派的化学家》的论文。文章中又提...
15
神秘的要素
1703年,德国哈勒大学医学教授、普鲁士王的御医格奥尔格·恩斯特·斯塔尔,也开始注意燃烧现象。斯塔尔是德国著名的医生,他也很喜欢化学。对于燃烧之谜,斯塔尔根据他...
16
寻找燃素
打破砂锅问到底:燃素又是什么呢? 谁也不知道。 人们为了追根求源,开始在实验室里,用各种各样巧妙的办法寻找燃素,提取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的燃素。 找呀,找呀,英...
17
动 摇
在18世纪,科学家们不光是相信有燃素存在,而且还相信存在着别的许多秘密“要素”。 你要是问:铁为什么具有重量? 他们回答道:因为在铁的微孔中存在“重素”。 你要...
18
论冷和热的原因
1745年1月,在俄罗斯彼得堡科学院的全体大会上,一位宽肩膀、高个儿、头上戴着假发的副研究员,在大声地宣读着自己的论文——《论冷和热的原因》。 这位30多岁的副...
19
波义耳错了
1756年,罗蒙诺索夫为了进一步用实验、用事实来批驳波义耳的理论,重新做了波义耳关于金属在加热后质量增加的实验。 同波义耳一样,罗蒙诺索夫的实验,也在密闭的玻璃...
20
伟大的定律
在古代,人们常常看到一些好像凭空而生或是不翼而飞的现象,却百思而不得其解。 一颗小不点儿的种子,会发芽、会成长,鹅黄的幼芽会成长为一棵亭亭如盖的巨树。这构成树木...
21
氧的发现
罗蒙诺索夫在解释开口瓶中加热金属,结果质量增加的现象时说:“那是因为不断地在热金属表面流动着的空气微粒,会同灼热的金属相化合,因而增加了它的质量。” “空气微粒...
22
揭开燃烧之谜
普利斯特利发现氧气时,正在英国舍尔伯恩伯爵的图书馆里工作。两个月后—1774年10月,他随着舍尔伯恩伯爵到欧洲各国去旅行。 当他们经过法国首都巴黎的时候,普利斯...
23
定组成定律
自从发现了物质不灭定律,并在化学实验中使用天平以后,化学家们在研究工作中都开始重视物质的质量,定量地进行研究。既然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
24
倍比定律
普鲁斯特和贝索勒的争论,说明了这样的一个事实:两种元素能够以不同的比数化合,生成不同的化合物。然而,这也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两种元素能不能以任意的比数,生成...
25
化学“语言”的创造
...
26
培养人才的摇篮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冬天,是寒冷的。 1823年的冬天,一位身材修长的德国青年,沿着基尔柯街往前走。他的头发很长,络腮胡子却刮得干干净净。他手里提着行李。当他走...
27
追随林耐的足迹
人们称颂贝采利乌斯是“19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这样的评价并不过分。贝采利乌斯是怎样成为一代科学巨匠的呢? 贝采利乌斯走过了坎坷曲折的成才之路。他那样...
28
从后门到前门
由于喜欢生物学,贝采利乌斯报考了医学院。 1796年9月,贝采利乌斯告别了继父,告别了故乡,来到乌普萨拉城。他考上了乌普萨拉大学医科。这时,他17岁。不久,他同...
29
万事开头难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 是的,一个人在事业上打响胜利的第一炮,并不容易:英国著名作家柯南·道尔所写的第一篇小说,出版商以“按短篇来要求它太长,按长篇来要求它...
30
像福尔摩斯一样细致严谨
这简直是魔术表演:贝采利乌斯小心翼翼地把一个瓶子里的溶液,一滴不剩地倒进另一个瓶子里,桌子上干干净净,没有洒出半滴溶液! 贝采利乌斯不仅自己有这么一套“硬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