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结束语
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问题是随着西方社会在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扭曲为个人谋利的工具而出现的。走生产力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解决当今世界生产力困境的必由之路。中国以其日益崛起向世人展示着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路径。
本书以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围绕着什么是生产力的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生产力的科学发展为主线,全面探讨了生产力和生产力的科学发展的含义、过程、机制,以及我国在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问题上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得出了本书的主要结论。
第一,当代生产力发展出现的困境及科学转向。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中出现了物本取代人本,征服自然引发生态危机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紧张的困境。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出现的困境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生产力发展内外部的结构失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因素;其二,生产力价值取向的物本导向造成人民需要满足的滞后性;其三,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落后生产力制约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情况。我国在实践中为解决生产力的发展困境已经开始了三个转向:其一,从对立走向和谐,生产力功能的转变;其二,从物本到人本,生产力价值取向上的合目的转向;其三,确立了先进生产力的取向,生产力发展向合规律的转向。
第二,生产力发展要遵循合目的和合规律相统一的发展路径。生产力的起点和终点是人的需要的满足。需要的物质性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性,需要的属人性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要符合目的性。生产力的发展中目的性和规律性相统一的表现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所谓生产力的科学发展就是要遵循生产力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实现生产力发展要素、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化。在我国,要实现生产力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三个关键性环节。其一,要实现人的生命过程、社会的生产进程和自然的演化进程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实现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量由资本、技术进步转变到以人的需要为核心,实现资本、技术围绕人的需要,创造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驱动机制;实现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结合方式由物的结合为主向知识的结合为主转变。其二,生产力的科学发展实现的条件是:科学的生产力观是生产力科学发展的前提,生产力内部要素的整体协调是生产力科学发展的内在基础;制度是生产力科学发展的外部保障;改革创新是生产力科学发展的关键。其三,我国实现生产力的科学发展的可能性及现实性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制度为生产力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日益成熟的理性认识为生产力的科学发展提供了观念基础;科学技术的现代转向为生产力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动力基础。
第四,60多年来,我国对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有过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对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已经逐步深入,并走上了生产力的科学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生产力发展进行的深入探讨,虽然没有能够揭示生产力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但是这一时期所作的探索为后来科学发展生产力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前对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问题的经验性认识主要有: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虽然在实践中提出了生产力的中心地位的要求,但是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和执行。改革开放以前生产力发展问题的教训就是:否定劳动对象使生产力的发展失去了规律性的制约;重视劳动者数量的提升而忽视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导致了生产力的发展没有质的提高;对待知识分子问题的摇摆态度导致了生产力科学发展的质量无法提升;离开先进生产力去发展的生产力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变革使生产力的发展既不合规律也不合目的;离开国际交流的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丧失其先进性。
改革开放初期,对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问题的认识处于逐渐确立时期。此时,对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问题认识的主要贡献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的提出是对生产力要素结合方式的突破,重新确立的生产力标准摆正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虽然提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确立了知识分子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对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还处于不断深化之中。
20世纪90年代,对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问题认识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所有制认识上的深化,提出了所有制要以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判断标准,这是生产力发展在外在机制认识上的成熟。其二,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完整准确地表述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发展过程,这标志着对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认识的成熟。其三,提出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道路,揭示了落后国家转变为先进国家的关键,进而找到了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这标志着对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道路认识的逐渐成熟。
自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我国在生产力科学发展的科学性认识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提出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了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问题的认识;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是对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路径的全面深化;和谐社会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价值取向关系。
总之,经过60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我国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逐步科学,也逐步找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科学发展的道路,为今后我国生产力的科学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了可靠的保证。当然,要完全实现生产力的科学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勇往直前的同时也要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祝愿我们的国家能够在生产力的科学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
一个光明的未来属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