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蓼科杂草
(四)蓼科杂草
57.
蓄
【拉丁学名】Polygonum aviculare L.,蓼科
【其他名称】鸟蓼、扁竹
【识别特征】茎平卧或上升,自基部分支。叶柄极短;叶片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5~3cm,宽5~10mm,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托叶鞘膜质,其下部褐色,上部白色透明,有脉纹。花腋生,1~5朵簇生于叶腋,几每叶腋都有花;花被绿色,边缘绿色或淡红色;雄蕊8个。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或褐色(图2-91)。

图2-91
蓄
幼苗下胚轴较发达,玫瑰红色。子叶线性,长12~14mm,宽约2mm,基部连合,光滑无毛。初生叶宽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期5~9月,花后不久果实即成熟。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耐践踏,旱作物地及荒地、路旁均常见,是小麦地危害较大的杂草之一。
58.酸模叶蓼
【拉丁学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n L.,蓼科【其他名称】酸不拉棵、旱苗蓼、班蓼、大马蓼
【识别特征】株高30~100cm,茎直立,有分支,光滑无毛。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大小变化很大,长7~15cm,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生长前期的叶子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块,无毛,全缘,边缘有粗硬毛;托叶鞘筒状,膜质。花序为数个花穗构成的圆锥状花序;花淡红色或白色。瘦果卵形,扁平,两面微凹,黑褐色,有光泽,全部包于宿存花被内。
幼苗下胚轴发达,深红色。子叶长卵形,长约1cm,叶背紫红色,初生叶长椭圆形,无托叶鞘。后生叶具托叶鞘。叶上面具黑斑,叶背被棉毛(图2-92)。

图2-92 酸模叶蓼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果期7~9月。适生于比较湿润的环境,常见于路边、沟渠及农田边,为我国北部地区常见之杂草。
59.酸模
【拉丁学名】Rumex acetosa L.,蓼科
【其他名称】醋缸、小红根
【识别特征】茎直立,通常不分支。基生叶矩圆形,长3~11cm,宽1.5~3.5cm,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箭形,全缘,有长柄;茎上部的叶较小,披针形,无柄;托叶鞘膜质,斜形。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雌花内轮花被片在结果时增大,圆形,全缘,基部心形,瘦果椭圆形,有3棱,暗褐色,有光泽(图2-93)。

图2-93 酸模(成株)
幼苗下胚轴粗壮,紫红色,上胚轴不发育。子叶阔卵形,先端钝圆,叶基近圆形,有长柄。初生叶叶基略呈戟形,叶面有红色斑点,无明显叶脉。从第2后生叶开始叶片为椭圆形。全株光滑无毛,根系发达,主根粗壮(图2-94)。

图2-94 酸模(幼苗)
【发生特点】多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果期3~6月。适生于山坡阴湿肥沃地及路边荒地。为常见的果园及路埂杂草,危害轻。
60.红蓼
【拉丁学名】Polygonum orientale L.,蓼科
【其他名称】狗尾巴花、红草、东方蓼、水红花、大蓼、天蓼
【识别特征】株高l~3m。茎直立,中空,多分支,密生长毛。叶互生;叶柄长3~8cm;托叶鞘筒状,下部膜质,褐色,上部草质,被长毛,上部常展开成环状翅;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0~20cm,宽6~12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疏生软毛。总状花序由多数小花穗组成,顶生或腋生;苞片宽卵形;花淡红或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雄蕊通常7,长于花被;子房上位,花柱2。瘦果近圆形,扁平,黑色,有光泽(图2-95)。

图2-95 红蓼
幼苗下胚轴极发达,紫红色。子叶弓形带状,长3cm。初生叶卵形,先端渐尖,叶基楔形,叶缘具睫毛,有长柄。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期7~8月,果期8~10月。为常见的秋收作物杂草,危害大豆、水稻等,危害轻。
61.水蓼
【拉丁学名】Polygonum hydropiper L.,蓼科
【其他名称】水辣蓼、辣蓼、辣蓼草、红辣蓼、蓼子草
【识别特征】株高20~80cm,直立或下部伏地。茎红棕色或青绿色,无毛,节常膨大,且具须根。叶互生,披针形成椭圆状披针形,长4~9cm,宽5~15mm,两端渐尖,均有腺状小点,无毛或叶脉及叶缘上有小刺状毛;托鞘膜质,筒状,有短缘毛;叶柄短。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细弱下垂,下部的花间断不连;苞漏斗状,有疏生小脓点和缘毛;花具细花梗而伸出苞外,间有1~2朵花包在膨胀的托鞘内;花被4~5裂,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或淡红色,有腺状小点;雄蕊5~8,雌蕊1,花柱2~3裂。瘦果卵形,扁平,少有3棱,长2.5mm,表面有小点,黑色无光,包在宿存的花被内(图2-96)。

图2-96 水蓼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花期7~8月,种子繁殖。喜生于湿地、水边或水中,为水田或涝湿地的常见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