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苋科杂草
(六)苋科杂草
66.反枝苋
【拉丁学名】Amaranthus retrof exus L.,苋科
【其他名称】芸星菜、人青菜、西风谷、野苋菜
【识别特征】株高20~80cm。茎直立,稍有钝棱,密生短柔毛。叶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2cm,宽2~5cm,顶端微凸,有小芒尖,两面和边缘有柔毛;叶柄长1.5~5.5cm。花簇多刺毛,集成稠密的顶生和腋生的圆锥花序;苞片干膜质;花被片5,白色,有一淡绿色中脉。胞果扁球形,小,淡绿色,盖裂,包裹在宿存花被内(图2-102)。

图2-102 反枝苋
幼苗子叶长椭圆形,先端钝,腹面成灰绿色,背面紫红色,初生叶互生,全缘,卵形,先端微凹,叶背面亦呈紫红色。后生叶有毛,柄长。下胚轴发达,紫红色。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期7~8月。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为北方地区及常见之旱地杂草,如小麦、玉米等作物地、菜地、果园及荒地、路旁都有。
67.皱果苋
【拉丁学名】Amaranthus viridis L.,苋科
【其他名称】绿苋、野苋
【识别特征】株高40~80cm,全体无毛;茎直立,少分支。叶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2~9cm,叶柄长3~6cm。花单性或杂性,花被片3,雄蕊3,胞果扁球形。高40~80cm,全体无毛;茎直立,有不显明棱角,稍有分支,绿色或带紫色。叶卵形、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常凹缺,少数圆钝,有1短尖头。圆锥花序顶生,有分支,顶生花穗比侧生者长;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长不及1mm,顶端具凸尖;花被片背部有1绿色隆起中脉。胞果扁球形,直径约2mm,绿色,不裂,极皱缩,超出花被片(图2-103)。

图2-103 皱果苋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期6~8月,果期8~10月。适生于土壤湿润而肥沃的地区,是旱作物地常见杂草。
68.合被苋
【拉丁学名】Amaranthus polygonoides L.,苋科
【其他名称】泰山苋
【识别特征】茎直立或斜升,高 10~40cm,绿白色,下部有时淡紫红色,通常多分支,被短柔毛,基部变无毛。叶卵形、倒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0.6~3cm,宽0.3~1.5cm,先端微凹或圆形,具长0.5~1mm的芒尖,基部楔形,上面中央常横生一条白色斑带,干后不显,无毛;叶柄长0.3~2cm。花簇腋生,总梗极短,花单性,雌雄花混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钍形,长不及花被的1/2。花被4~5裂,膜质,白色,具3条纵脉,中肋绿色;雄花花被片长椭圆形,仅基部连合,雄蕊2;雌花被裂片匙形,先端急尖,下部约1/3合生成筒状,长约0.8mm,宿存并呈海绵质,柱头2~3裂。胞果不裂,长圆形,略长于花被,上部微皱。种子双凸镜状,红褐色且有光泽,长0.8~1mm(图2-104)。

图2-104 合被苋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花、果期9~10月,种子繁殖。喜生于路边、荒地、宅旁或田园。常随作物种子、带土苗木和草皮扩散,蔓延速度快。
69.腋花苋
【拉丁学名】Amaranthus roxburghianus Kung,苋科
【识别特征】株高30~65cm。 植株全体无毛或近无毛,高20~65cm,茎直立、细弱,自基部有分支或不分支,淡绿色或微带红色,略有纵沟;叶菱状卵形、阔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微凹,有芒尖,边缘浅波状;叶柄长于叶片的一半;短穗状花序腋生;苞片披针形,中肋在背部隆起;萼片长圆状倒披针形,边缘膜质,有芒尖;雄蕊略短于萼片;柱头反曲,子房长圆形;胞果阔卵形,皱缩,稍长于花萼,周裂;种子透镜形,黑色,光亮(图2-105)。

图2-105 腋花苋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果期7~9月。部分棉田、豆类田、玉米田、蔬菜田受害较重。
70.刺苋
【拉丁学名】Amaranthus spinosus L.,苋科
【其他名称】苋菜、野苋菜
【识别特征】株高达70cm。茎直立,有分支,近秃净或疏生短毛,每一叶腋内有刺1~2枚。叶互生,狭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4~10cm,宽1.5~4cm,基部楔形,先端钝,全缘,绿色,秃净,叶柄长1~8cm,基部有1~2个针芒状刺。花绿色,单性,腋生球形花束或延长腋生或顶生的穗状花序,萼5裂,膜质,花瓣缺,子房上位,1室。胞果盖裂(图2-106、图2-107)。

图2-106 刺苋(开花株)

图2-107 刺苋(针芒状刺)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花、果期5~10月,种子繁殖。多生于路旁、草地、空旷荒地上。
71.空心莲子草
【拉丁学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苋科
【其他名称】革命草、水花生
【识别特征】属挺水型水生植物。一般簇生或大面积形成垫状物漂于水面。节间长,有时可达19cm长,直径为0.5~1.4cm。由茎节上形成须根,无根毛,外皮层无明显分化,中皮层具6~9层薄壁细胞,气腔分布其中。茎基部匍匐蔓生于水中,端部直立于水面,不明显4棱,长55~120cm,节腋处疏生细柔毛;茎圆桶形,多分支,光滑中空,只具初生构造,髓腔较大,细胞密度小,细胞内未见草酸钙晶体形成。叶:对生,有短柄,叶片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2.5~5cm,宽0.7~2cm,先端圆钝,有尖头,基部渐狭,叶面光滑,无绒毛、叶片边缘无缺刻。叶柄长0.3~1cm,无毛或微有柔毛。一般斑块状或浓密的成片草垫状,节间最长15cm,直径0.3~0.5cm。根:有根毛,陆生植株的不定根次生生长可形成直径达1cm左右的肉质贮藏根,即宿根,茎节可生根。(图2-108)。

图2-108 空心莲子草
幼苗下胚轴显著,无毛。子叶长椭圆形,长约7mm,无毛,有短柄。上胚轴和茎均被2行柔毛,初生叶和成长叶相似而较小。
【发生特点】多年生草本,以宿根或沉在水中的茎节越冬,结实率低,通常用茎节繁殖。喜温暖多湿环境,在 pH值5.5~8之间各种土壤及在含盐分低于0.15%以下的水中均可生长,以肥沃而少青苔、杂藻的活水中生长最好,不耐阴。10℃以上开始生长,高温季节生长最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发生区域除沟塘河湖水域外,还蔓生于旱地、果园、苗圃和宅旁。
72.青葙
【拉丁学名】Celosia argentea L.,苋科
【其他名称】野鸡冠花
【识别特征】株高0.3~1m,全体无毛;茎直立,有分支,绿色或红色,具明显条纹。叶片矩圆披针形、披针形或披针状条形,少数卵状矩圆形,长5~8cm,宽1~3cm,绿色常带红色,顶端急尖或渐尖,具小芒尖,基部渐狭;叶柄长2~15mm,或无叶柄。花多数,密生,在茎端或枝端成单一、无分支的塔状或圆柱状、穗状花序,长3~10cm;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 长3~4mm,白色,光亮,顶端渐尖,延长成细芒,具1中脉,在背部隆起;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长6~10mm,初为白色顶端带红色,或全部粉红色,后成白色,顶端渐尖,具1中脉,在背面凸起;花丝长5~6mm,分离部分长约2.5~3mm,花药紫色;子房有短柄,花柱紫色,长3~5mm。胞果卵形,长3~3.5mm,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凸透镜状肾形,直径约1.5mm(图2-109)。

图2-109 青葙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期5~8月,果期6~10月。是旱作物田及果园常见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