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藜科杂草

(五)藜科杂草

62.藜

【拉丁学名】Chenopodium album L.,藜科

【其他名称】灰菜、白藜、灰条菜

【识别特征】株高60~120cm。茎直立,光滑,有棱和绿色或紫色红色条纹。也有长柄,叶形变化大,大都为卵形,少数菱形或三角形,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常有波状牙齿,植株上部的叶一般较狭窄,全缘,叶片下面皆生粉粒,呈灰绿色。花小,簇生成圆锥花序,排列甚密。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种子横生,双凸镜形,直径约1mm,光亮,表面有不明显的沟纹及点洼;胚环形(图2-97)。

img104

图2-97 藜(成株)

幼苗子叶近线形或披针形,先端钝,肉质,叶下面有白粉,有柄。初生叶长卵形,先端钝,边缘略呈波状,主脉明显,叶片下面多呈紫红色。上、下胚轴均较发达,紫红色。后生叶互生,叶形变化较大,呈三角状卵形,全缘或有钝齿(图2-98)。

img105

图2-98 藜(幼苗)

类似的植物还有: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 L.)、市藜(Chenopodium uebicum L.)、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 L.)等,其统称为“灰菜”。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期8~9月,果期9~10月。分布普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土壤肥沃的地方生长及旺盛,能耐盐碱,在盐碱地区常和小藜、灰绿藜、萹蓄等生长在一起。4~5月生长最盛,是我国北部地区小麦地为害最重的杂草之一,荒地、路边、村旁皆常见。

63.猪毛菜

【拉丁学名】Salsola collina Pall.,藜科

【其他名称】猪毛英、扎蓬棵、山叉明棵

【识别特征】株高30~100cm。茎自基部分支,枝互生,淡绿色,有红紫色条纹,生稀疏的短硬毛。叶片丝状圆柱形,长2~5cm,宽0.5~1.5mm,生短硬毛,先端有硬针刺,基部边缘膜质,稍扩展而下延。花序穗状,生枝条上部;苞片宽卵形,先端有硬针刺;小苞片2,狭披针形,比花被长,苞片及小苞片与花序轴紧贴;花被片5,膜质,披针形,长约2mm,结果时自背面中上部生鸡冠状突起;花被片在突起以上部分近革质,花药短圆形,顶部无附属物;柱头丝形,长为花柱的1.5~2倍。胞果倒卵形,果皮膜质。种子横生或斜生,直径约1.5mm,先端平(图2-99)。

img106

图2-99 猪毛菜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适应性、再生性及抗逆性均强,为耐旱、耐碱植物,多生长于含盐碱的沙质土壤上,有时成群丛生于田野路旁、沟边、荒地、沙丘或盐碱化沙质地,为常见的田间杂草。5月开始返青,7~8月开花,8~9月果熟。果熟后,植株干枯,于茎基部折断,随风滚动。

64.碱蓬

【拉丁学名】Salsola glauca Bunge,藜科

【其他名称】灰绿碱蓬、碱蒿子、盐蒿、海英菜、海鲜菜

【识别特征】株高40~80cm。茎直立,浅绿色,有红色条纹,多级分支,枝细长,斜伸或开展。叶无柄,排列稠密,圆柱状,长1.5~5cm,宽1.5mm,有或无分粒,灰绿色,通常略向上弯曲。花有短柄,单生或2~5朵排列成聚伞花序;花被片5,果期花被增厚呈五角星状。胞果扁平;种子近圆形,直径约2mm,黑色,胚螺旋状。成熟时植株火红,极具观赏价值(图2-100)。

img107

图2-100 碱蓬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正常年份3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都可出苗,出土子叶鲜红。7~8月为花期,9~10月为结实期,11月初种子完全成熟。生长于海滩、河谷、路旁、田间等处盐碱土壤上。

65.地肤

【拉丁学名】Kochia scoparia(L.)Schrad.,藜科

【其他名称】扫帚菜、蒿蒿头、独扫帚

【识别特征】全株被短柔毛。茎直立,分支甚多,晚秋时常变成红色。叶稠密,互生,几无柄,条状披针形,长2~5cm,宽3~7mm。花无梗,通常单生或2个生于叶腋;花被片5,果期自背部三角状横穿突起或翘;胞果扁球形,包于花被内;种子横生,扁平(图2-101)。

img108

图2-101 地肤

【发生特点】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花期6~9月,果熟8~10月。喜阳光,喜温暖,不耐寒,极耐炎热,耐盐碱,耐干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极易自播繁衍,生于荒地、园圃、宅旁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