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4 整地、施肥、作畦

项目4 整地、施肥、作畦

项目描述

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开沟、作畦、起垄、中耕和培土等,就是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表土状况,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要求,是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学习目标

了解土壤菜畦的主要类型;掌握整地、施肥、作畦的方法。

能力目标

能熟练完成蔬菜整地、施肥和作畦作业。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

项目任务

任务4.1 地、施肥、作

活动情景

在蔬菜地中,利用农具、农家肥、化肥等进行蔬菜整地、施肥、作畦操作。

工作过程设计工作任务单

续表

任务相关知识点

4.1.1 土壤耕作

1)土壤耕作的作用

土壤耕作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根据土壤特性和作物要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和表层状况,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因素,为蔬菜作物播种、出苗或定植及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包括翻耕、耙地、开沟、作畦、起垄、中耕和培土等作业。

(1)加深翻转耕层

通过耕翻将耕层土壤上下交换,可使下层土壤通过曝晒或冻融得到熟化;加强有机质矿化过程,提高有效肥力;促进还原物质氧化,消除积累的有毒物质。

(2)疏松土壤

经过耕翻,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协调水、肥、气、热诸因素,以增加蓄水、保水和保肥供肥的能力。

(3)翻埋肥料、残茬、杂草,减轻病虫危害

通过耕翻将地面上的作物残茬、秸秆、落叶及一些杂草和施用的有机肥料翻埋进土中,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形成腐殖质,促进土壤中团粒结构的形成。翻耕将表层杂草和杂草种子、病菌、虫卵等翻到下层闷死烂掉,下层的杂草种子和多年生杂草根茎翻到上层晒干冻死,或诱其萌发加以消灭。

(4)平整地面

翻耕后的地面或畦面,往往是大平小不平,将高低不平的菜地或畦面整平,有利于排灌,为作物播种、定植创造上虚下实的土壤环境;减少非毛管孔隙,防止土壤空气过分流通,避免水分蒸发;下层土壤水分则可通过毛管孔隙向上运动,起到保墒和引墒作用。

2)土壤耕作的方法

(1)土壤基本耕作——翻耕

土壤翻耕是世界各国采用最普遍的一种耕作措施。蔬菜生产上翻耕有人工翻耕、畜耕和机耕。随着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流转,畜耕和人工翻耕逐渐被机耕取代。目前,机耕主要有半翻垡翻耕和旋耕两种:

①半翻垡翻耕 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五铧犁或悬挂轻型五铧犁进行翻耕,将垡片翻转135°,翻后垡片彼此相叠覆盖成瓦状,垡片与地面呈45°夹角,称为半翻垡。这种方式牵引阻力小,有翻、碎土作用。翻耕深度为20~25 cm,多在晚秋及早春蔬菜收获后用这种方法。

②旋耕 使用小型手扶拖拉机牵引旋耕犁进行旋耕,耕深12~18 cm。这种耕法是在16~20把犁刀的旋转下,使表层土壤上下旋转,达到旋耕、灭茬、掺肥的目的。耕后不留沟垄,地表平整。但由于犁刀旋转速度快,易破坏土壤结构,而且耕深较浅,经常使用旋耕时,在耕层中形成第二犁底层,破坏土体构造。因此,旋耕只适用于小型地块或夏季倒茬时使用,一般不提倡用作秋翻。

南方地区,冬季温暖,全年均能栽培蔬菜,一般根据茬口安排随收随耕,常于秋冬季结合改土深耕一次。春耕宜早宜浅,作为秋翻的补充措施,夏翻宜浅,以灭茬、松土、除草为主,注意保墒,防止干旱条件下破坏土壤结构。

(2)土壤表土耕作

①耙地 一般于翻耕后进行,有消除大土坨、疏松表土、混合面肥、平整地面、蓄水保墒等作用。耙地应在土壤干湿度适中时进行,过干时不易耙碎土块,过湿反会增加土块,起不到松土作用。耙地方法有顺耙、横耙和对角线耙等。顺耙碎土作用小,需多次耙才能平整地面;横耙碎土能力强,但易翻转土垡和出现壅土现象;对角线耙地介于两者之间。因此,黏土播前耙地多用对角线和横耙相结合,轻质土壤用顺耙和对角线耙。

②中耕 在蔬菜作物生长期中进行的行间和株间的松土或者培土。中耕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温度,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土壤通气、蓄水、保墒的能力,同时增加土壤中氧的含量,促进根系的吸收作用。

黄瓜、葱蒜类为浅根系,须浅耕;番茄,南瓜为深根系,可行深中耕,深度为6~10 cm。苗期及生育后期宜浅中耕,生育中期可较深。离苗近处宜浅,远处宜深。

③培土 培土是在作物种植后,在除草及整理沟渠时,用中耕机在作物之间翻土,并将所翻上来的土,覆在作物的根部。培土可加深植物根部土层、除草、整理田间的沟渠、软化蔬菜产品器官、促进产品器官形成及肥大,促生不定根,增加吸收土壤养分的作用,也有防止倒伏、增加排涝、防寒和防热能力等作用。

4.1.2 作 畦

1)菜畦的主要类型

为便于灌溉和排水,改善土壤温度及通气条件,土壤在翻耕、埋入基肥后,根据雨量、地下水位、蔬菜种类作畦。菜畦主要有平畦、高畦、低畦和垄(图4.1)。

图4.1 菜畦主要类型
(a)高畦;(b)低畦;(c)平畦;(d)垄

(1)平畦

畦面与田间通道相平,地面平整后不做畦沟和畦埂。平畦的土地利用率较高,适宜排水良好、雨量均匀、不需经常灌溉的地块。

(2)低畦

畦面低于地面,田间通道高于畦面。适于地下水位低、雨量较少的地区或季节。

(3)高畦

畦面高于田间通道。适于降雨较多、地下水位较高或排水不良的地区,能提高地温,降低表层土壤湿度,减轻雨涝。南方多雨地区,一般畦面宽1.2~1.5m、沟深20~25 cm、沟宽30~40 cm。

(4)垄

垄是一种较窄的高畦,底宽上窄,有利于提高地温、加厚土层,且排水方便。一般多用于栽培根菜类和薯芋类蔬菜。

2)作畦技术

作畦一般跟土壤耕作结合进行,土壤耕作后,根据栽培需要确定菜畦类型及走向,并按照栽培畦的基本要求作畦。

(1)畦的走向

菜畦走向应根据地形、地势及气候条件确定。畦或行的方向应与风向平行,有利于行间通风及减少台风危害;坡地应以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为原则,畦长应与斜坡垂直。一般情况下,冬春季以东西走向较好,冷风危害轻,植株受光较好;夏秋季宜做成南北延长的畦,接受热量较少,行间通风较好。

(2)畦的基本要求

①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

②土壤细碎,无坷垃、石砾、薄膜及杂草等杂物。

③畦面平整,畦埂坚硬顺直,垄直顶平,高度均匀一致。

4.1.3 施基肥

在作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翻或整地作畦施用的肥料为基肥。其特点是施肥量大,一般基肥量应占总用肥量的60%左右;肥效长,既能供给作物养分,又能改良土壤,是最基本的施肥方法,各种有机肥料、化学肥料、菌肥均可作基肥施用,但一般多使用粗肥作为基肥。基肥又可分为底肥和面肥两种:底肥是随耕作翻人底层的肥料;面肥是在作物播种或定植前普遍撒施于田面,随后浅耙入土,以供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蔬菜因施肥量大,一般底肥、面肥兼施。基肥的施用方法主要有:

(1)撒施

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菜地表面,结合整地翻入土中,让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2)条施

在播种或栽插行中间开沟,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施肥集中,利用率高。

(3)穴施

按株行距开播种穴或定植穴,穴稍大点,将肥料施于穴的一边,另一边播种或栽插植株。

项目小结

整地、施肥、作畦为蔬菜播种或定植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整地方法有半翻垡和旋耕法,施肥方式有撒施、条施和穴施,菜畦类型有平畦、高畦、低畦和垄。

复习思考题

1.菜畦有哪些类型?适宜什么条件下采用?

2.简述土壤耕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