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福墁.设施园艺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2]于广建,张百俊.蔬菜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3]李式军.设施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韩世栋,黄晓梅,徐小芳.设施园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5]陈杏禹.蔬菜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山东农业大学.蔬菜栽培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7]卢育华.蔬菜栽培各论(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8]张彦萍.设施园艺[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9]浙江农业大学.蔬菜栽培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
[10]刘世琦.蔬菜栽培学简明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1]赵有为.中国水生蔬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2]张振贤.蔬菜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13]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蔬菜栽培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14]胡繁荣,吕家龙.蔬菜栽培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15]于开亮.豆类蔬菜[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16]吕家龙.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7]梁称福.蔬菜栽培技术(南方本)[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18]无公害食品 速冻葱蒜类蔬菜NY 5192-2002[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08:64-65.
[19]樊治成,高兆波,李建友.我国葱蒜类蔬菜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现状[J].中国蔬菜, 2004,06:37-40.
[20]王铁忠.韭葱高产栽培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05(04):18.
[21]郑慧明.葱蒜类蔬菜虫害防治措施[J].农药市场信息,2003(10):33.
[22]王宜昌,乔存金,孔维起,朱利生.葱蒜类蔬菜虫害的综合防治[J].西北园艺(蔬菜), 2006(03):31-32.
[23]俞学惠,杨旭峰.葱蒜韭菜病虫害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7303):145-146.
[24]葱蒜类蔬菜前景广阔[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14602):40.
[25]张君,马莲菊.葱蒜类蔬菜多残留测定高背景干扰问题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602):224-228.
[26]王治海,张希红.葱蒜类实行轮作倒茬好处多[J].河南农业,2012(28905):40.
[27]何启伟.山东葱蒜类蔬菜生产现状与前景展望[J].山东蔬菜,2002(2403):2-3.
[28]胡启山.葱蒜类几种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J].北京农业,2009(22):16.
[29]王兴敏.葱蒜类主要病害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09(35602):28-29.
[30]李翠英.葱蒜类蔬菜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J].蔬菜,2010(23608):24-25.
[31]李登顺.怎样栽培韭葱(葱蒜)[J].中国蔬菜,1985(03):42-43.
[32]张春道.葱蒜种子的几种消毒方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4(01):19.
[33]刘双全.钾对蔬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04):25-26,28.
[34]吕家龙,李敏,钱伟,戚文娟.蔬菜品质、标准和感官鉴定[J].长江蔬菜,1992(06): 3-5.
[35]杨宏福.蔬菜品质感官评定和统计方法[J].中国蔬菜,1986(02):46-49.
[36]张素瑛,赵兴杰,乔卫东,刘文军.无公害蔬菜与普通蔬菜品质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6(01):41-43.
[37]李会合.蔬菜品质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6(04):55-56.
[38]李红丽,于贤昌,王华森,刘银增,于超.果菜类蔬菜品质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322-326.
[39]夏海鳌.蔬菜品质成分与安全食用知识[J].湖南农业,2008(36404):29.
[40]杨健.无公害蔬菜品质与普通蔬菜品质的分析比较[J].山西科技,2008(12804): 125,132.
[41]李会合,田秀英,季天委.蔬菜品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26613):5920-5922.
[42]我国目前的蔬菜氮肥施用量与蔬菜品质现状[N].湖北科技报,2006-06-06:A02.
[43]孙鹤宁.提高速冻果品蔬菜品质的探讨[J].落叶果树,1997(03):31-32.
[44]全思懋.不同叶面肥配方对蔬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7.
[45]杨家鸾.云南蔬菜生产及发展前景的思考[A]//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临沧市委、临沧市人民政府.第二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临沧市委、临沧市人民政府,2012:4.
[46]唐开学.论云南蔬菜高产优质高效之路[J].农业科技管理,1997(09):10-12.
[47]云南省植保植检站 李永川,杨虹.云南蔬菜常见病虫害防治[N].云南科技报,2006-01-02:A04.
[48]云南省植保植检站 李永川.云南蔬菜常见生理病害防治[N].云南科技报, 2006-02-06:006.
[49]李曙轩.蔬菜栽培学总论[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4.
[50]胡繁荣.蔬菜栽培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51]刘世琦,于贤昌,等.蔬菜栽培学[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52]张振贤.蔬菜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53]韩世栋.蔬菜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4]陈杏禹.蔬菜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5]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蔬菜栽培学[M].北京市: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56]郁樊敏.蔬菜栽培技术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57]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昆明分校.云南蔬菜栽培新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
[58]王献杰.葱蒜类蔬菜[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59]贵州省农业厅,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蔬菜田间测产办法(试行)[S].2007.
[60]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S].2011.
[61]绿色食品.芦笋生产技术规程[J].山东蔬菜,2012(04):21-24.
[62]杨建海,张爱民,渠立强,孟雷,温荣夫.出口鲜芦笋生产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5(05):34.
[63]杨新琴,金昌林,董庆富,施渭尧,章钢明,吕文君.大棚绿芦笋无公害生产技术[J].中国蔬菜,2009(13):42-44.
[64]武隆儒.香椿的大棚种植法[J].山西农业科学,1989(03):26.
[65]骆滨,毛伟强,丁兰.香椿大棚土培管理技术[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0(02):45.
[66]宋汉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关键技术[J].河南农业,2009(21):47.
[67]姜宝全,仇晓军,蔡亮.黄花菜灌溉种植技术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2(02): 122-128.
[68]齐翠华,马云龙.黄花菜无公害种植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06):17.
[69]金波.中国多年生蔬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