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天的巨柱
撑天的巨柱
西班牙诗人桑帝拉纳和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戴程德在他们的著作《哈姆莱特的石磨》中,对从古埃及乌纳斯法老墓中的象形文字——金字塔经文里发现的与岁差运动相关的比喻,使用的是一种专业术语,他们将之称为“哈姆莱特的石磨”的古代科学语言。这一语言同经文其他章节的文字相比,可以说毫无共通之处。
在古埃及,其语言使用的基本思考工具之一,便是4根擎天柱的“宇宙图”。这4根擎天柱是用来将因为岁差运动带来的世界性年代的4条线视觉化。天文学家们将此4条线命名为“秋分、春分、夏至、冬至的分至经线”,同时还断定其是从天空的北极降下,并将星座分割为4大块。每2 160年作为一个周期,太阳都会以这些星座做背景,在春分、秋分的分点,以及夏至、冬至的至点,成为惯性地分别升起在4条线上。
金字塔经文中,赋予了宇宙支柱图许多变形,且如许多史前神话所内含的大量天文学资讯那样,岁差运动与天空戏剧性崩坏的图像也是完全重叠。在金字塔经文中曾暗示,“天空石磨大乱”所指即是,每2160年,星座的12宫就有一次轮回,并造成一个坏运势环境,肇始天空异变,地球也因之而面临大灾难。
从这段记述我们便可以对此有所了解:自己创造。太阳神亚檀姆,本为万物及人类的神。后来他开始老化,狗头变银色,肌肉变金色,头发变藏青色,于是人类起来反抗他的统治。
对于人类的反抗,年老的太阳神亚檀姆(从他,我们可以联想到阿兹特克族中嗜血的第五纪太阳神托纳提乌)开始了他对叛乱的惩罚行动。他决定消灭大部分人类。这个任务他交给赛克梅特来执行。赛克梅特的特征是有一个满身沾血的恐怖狮头,有时他从身体里喷出火来,并以虐杀人类为其乐事。
这场大毁灭进行了很久,直到太阳神介入,才最终拯救了“残余”的生灵;这些被拯救者,便是我们人类的祖先。太阳神是以发动一场大洪水的方式介入的,口中干渴的母狮喝下洪水后便睡着了,等到醒来时,早已对这种毁灭失去了兴致,于是和平便降临了饱经摧残的世界。
与此同时,太阳神决定不再介入他自己创造的这个世界:“对与人类在一起,我已深感厌烦。大部分的人类都已被杀光,剩下的几个已引不起我的兴致……”
这之后,太阳神骑上了将自己变为一条母牛的天空之女神奴特(奴特是为了接下去的岁差运动的比喻存在的)的背上升空而去。
后来,母牛开始“昏旋、颤抖,因为她离开地面太远了”。这里的情节,同冰岛的安姆洛迪神疯狂旋转石磨,使轴棒颤动的传说极其相似。母牛因这不安定的状态而向太阳神抱怨,于是太阳神命令道:“将我的儿子修放在奴特的身下,成为天空的支柱守护我。蜘蛛与黄昏同时退场。修,你将母牛载上你的头,并安定母牛的身体.”
当修按照吩咐做完上述事情后,很快地,“上面的天空与下面的地便形成了”。正如古埃及学者华理士·布奇爵士在其古典名著《埃及人的诸神》中说的那样:“母牛的4只脚,从此成为了天空4个方位上的4根支柱”。
华理士·布奇爵士也同多数学者一样,将古埃及传统中说的“4个方位”假设为仅是写实性的描述,所谓的“上天”亦即我们头上的那片天空,除此之外别无深意。而故事中母牛的4只脚,也只不过是东西南北四方之意。至今为止,古埃及学者们大都与华理士·布奇爵士一样,认为头脑简单的海里欧波里斯祭司们,确实认为天空有4个角落,分别以母牛的4只脚支撑起来,而修则尤为厉害,如一根巨柱般一动不动地挺立在天地的中央,支撑起整个世界。
不过,有了桑帝拉纳及戴程德教授的新发现后,我们便有必要对这些传统的故事进行新的阐释。于是修和天上母牛的4只脚,便成为了岁差运动上代表年代区分的古代科学符号,极轴(修)和分至经线(4只脚,或4根支柱,表示太阳一年经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方位)。
同时,推测这个故事情节中所形容的年代的想法,更为诱人……
也许故事中出现的母牛,能让我们联想到遥远的金牛座时代。不过,母牛和金牛之间常识性的区别大概还蒙骗不了古代的埃及人,因此,更大的可能——至少从象征意义来看——是狮子座的时代,也即公元前10970年到公元前8810年。这种推论,立足于在神话中毁灭人类的女神塞克梅特的形体为母狮。也许将一个新世纪开始时的困顿、混乱比作一头狂野的母狮是再适合不过的了,特别是当狮子座时代正好为冰河时代的结束时,也即冰块大规模融化,地球上大量的动物突遭灭种、消失之时。即便在地震、大规模的洪水以及异常气候中,人类仍然得以存活,但人口却锐减,生存的空间也大大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