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灰雀》教案示例与指导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灰雀》教案示例与指导(5篇)

更新时间:2025-10-15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供了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学的详细教案范文,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课堂活动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开展课程。
第1篇: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灰雀》教案示例与指导
拓展

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灰雀回归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体会小男孩用行动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感受到列宁对生命的热爱与关怀。

2. 鼓励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与讨论,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列宁为何认为小男孩是诚实的,以探讨诚实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男孩第一天离开列宁后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与演示文稿,以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列宁的形象,柔和地讲述他的善良和对动物的爱护。引入课题《灰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提问引导:同学们看到“灰雀”这个词有什么想法?分享对课文的初步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预习课文

1. 探索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找到不懂的词汇。

2. 提出探讨的问题:想象灰雀回来的原因,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从各自的角度尝试理解故事情节,激活他们的想象力。(https://www.daowen.com)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分享进一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三、深入学习课文

1. 安排默读课文的特定段落,特别关注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并思考如何通过语音语调传达角色的情感。

2.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列宁与小男孩对话的分角色朗读,尝试用不同的情感表达对话内容。

3. 自由讨论小男孩离开列宁后的感受,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讨论与理解

1. 探讨列宁认为小男孩诚实的理由,理解这个情感是如何在故事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2. 带领学生思考并总结:小男孩的诚实是否只体现在最终的行动上,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内心的挣扎与最终的选择。

五、表达与创作

1. 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让学生用“列宁”“灰雀”“小男孩”这三个词进行表述,灵活运用语言表达个人理解。

2. 鼓励学生写下对列宁、灰雀和小男孩的感受与期待,激发他们的同情心与想象力。

六、作业与总结

1. 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后进行朗读,选择自己欣赏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

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重申诚实与责任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所学的道理。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熟悉课文内容,还能在思维与表达能力上获得提升,培养他们对动植物的关爱和诚实守信的美德

第2篇: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灰雀》教案示例与指导
拓展

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包括“桦、胸”等,并掌握书写12个生字,如“郊、散”等。同时,能够正确读写14个词语,例如“郊外、散步、胸脯”等。

2. 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中的语句。

3.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孩子们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之情与对孩子的深厚感情,明白知错能改是一种诚实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动孩子们、指导他们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语及神态,深入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

2. 教学挂图与多媒体课件。

3. 收集列宁的生平与故事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用时2课时。

五、教学流程

1. 看图导入,分享资料

- 教师出示列宁的照片,提问:“他是谁?”并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列宁的资料。

- 学生分享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介绍列宁的基本情况。

- 板书课题,示范“雀”字的笔顺,解释“雀”字是从描摹鸟的形态而来的象形字。(https://www.daowen.com)

2. 自由朗读,感知文本

-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标注自然段序号并注意字音。

-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教师进行检查,特别强调“散步”、“胸脯”、“白桦树”等的发音,指导学生注意读音中的后鼻音。

-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鼓励学生互相帮助,提升朗读技巧。

-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哪几自然段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的情节?第一自然段传达了什么信息?

3. 深入学习文本

-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讨论其中的内容。

-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对于三只灰雀的生动描写,分析使用的词语,比如“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词的含义。

-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并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 小结时提出悬念:第二天那只灰雀为什么不见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又会发生何种故事呢?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 学生自主观察课文中生字的特点。

- 请学生分享他们记忆生字的方法,并讨论帮助记忆的技巧。

- 特别提示:注意本课左右结构字的书写比例及独体字的书写规范。

- 学生进行生字书写练习。

5. 作业设计

- 请学生抄写课文中关于灰雀的精彩描写,感受文字的美妙与情感。

通过此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文本的情感、学习生字并掌握书写,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情感理解能力。

第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灰雀》教案示例与指导
拓展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错误需要纠正,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人物对话,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变化,体会列宁对灰雀和男孩的深厚情谊。

3. 通过学习,感受列宁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智慧,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列宁通过温和的沟通,促使孩子将灰雀放回的过程。

2. 通过角色的语言和表情,抓住人物的内心变化。

【教学重点】:

1. 认识列宁对男孩的深切关爱,以及在故事中渗透的保护鸟类的教育理念。

2. 引导学生情感投入,进行生动的朗读和对话诵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 讲述“蜜蜂引路”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列宁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展示列宁的照片,以及学生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简单介绍。

3. 通过图片展示灰雀,让学生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感悟主题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确保准确的字音与流畅的理解。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并进行小组讨论,理清文章脉络与主旨。

三、分析第一段(https://www.daowen.com)

1. 指名读第一段,讨论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写,体会灰雀的形象及其在列宁心目中的位置。

3. 结合课文,找出描写灰雀的词句,并讨论这些词语的运用效果。

4. 通过细读,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强化情感体验。

四、深入理解中段

1. 学生自读3至10段,思考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体会列宁的情感。

2. 帮助学生理解列宁对灰雀消失的惋惜与关心,细读相关句子,领悟其深意。

3. 通过分析小男孩的心理,深入探讨他对灰雀的爱与误解。

五、学习后段内容

1. 验证灰雀是否真的如小男孩所说的那样回归,讨论“果然”在文中的作用。

2. 知道小男孩最终选择放回灰雀,传达出改正错误是否是重要的主题。

3. 讨论列宁如何将宽容与爱传递给小男孩,创造和谐的情感联系。

六、情感体验与升华

1. 让学生想象如果是灰雀,会对列宁或小男孩说些什么,写下自己的感受。

2.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感想,与大家共同交流。

【总结】:

通过对这一文本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还能在情感上深刻感受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处。列宁对灰雀的爱与对男孩的教育相得益彰,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责任和对错的认知。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的学习应用到生活中,做一个诚实而善良的人。

第4篇: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灰雀》教案示例与指导
拓展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做错事情要勇于改正,培养诚实的品质。

3. 朗读课文时能够表达情感,特别是理解人物对话中的情感变化,感受列宁对灰雀和小男孩的关爱。

【教学重点】

1. 认识列宁对小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对鸟类的保护意识。

2. 理解人物语言及神态的描写,感知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列宁与男孩之间谈话中传达的心理活动和教育意义。

【教学媒体】

挂图、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通过展示列宁的照片或者挂图,促进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有关列宁的故事,以此引入新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 检查自学情况:

⑴ 识字与拼音:展示词语卡片,点名认读,特别关注“白桦”、“胸脯”等词的读音。

⑵ 字形难点:分析“散”和“惹”字的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字形。

⑶ 理解新词:定义“郊外”、“可惜”、“诚实”、“自言自语”、“欢蹦乱跳”等词汇的意思。(https://www.daowen.com)

三、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引导他们思考文本中的问题。

四、板书内容

主题:灰雀

字音:白桦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爱

字义:郊外 可惜 诚实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节课内容

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和词汇。

二、课文讲解

1. 使用多媒体展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跳唱歌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灰雀的可爱和活泼。提问列宁为何喜爱灰雀,并引导学生总结理由。

2. 逐段朗读课文,显示灰雀不见的情景,引发学生对下文的好奇。

3. 深入理解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引导学生读出男孩心态的变化,分析他从否认到肯定的心理过程,并讨论列宁如何通过情感引导男孩认识错误。

在此过程中,强调列宁的教育策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感情感染他人的方式进行教育。

4. 继续追踪男孩的心理变化,理解他送回灰雀后的羞愧与列宁的释然微笑之间的关系,讨论自我改正的重要性与勇气。

三、拓展讨论

1. 讨论课文中提到的事件之后,可能会发生什么新故事,分组让学生 brainstorm。

2. 鼓励学生评价文中人物的行为,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与思想。

最后,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这篇课文理解诚实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第5篇: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灰雀》教案示例与指导
拓展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宁、惹、仰”等10个字,掌握书写生字“郊、雀、养”等12个字,并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 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

3. 理解列宁用对鸟类的热爱来触动和启发孩子放鸟归自然的故事,感受列宁同时对孩子的关爱,明白知错就改是一种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紧密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

2. 让学生体验列宁因对鸟儿的热爱而影响孩子放归自然的情感,并理解爱护自然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背景资料,进行合作学习

1. 出示列宁的照片,介绍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利用学生提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让大家分享对列宁的理解。

-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资料,教师参与引导,鼓励学生发现和分享有价值的信息。

- 全班交流后,教师适当补充列宁的生平信息,介绍他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及革命家的重要性。

2. 简要介绍今日课文的背景,强调这个故事的平凡与伟大之处。

3. 板书课题,确保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二、朗读课文,促进自主学习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准确发音、流利表达,并标注段落序号。

2. 指名学生朗读生字,着重指导“或、诚”的正确写法。

3. 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相互朗读、相互点评,提升朗读能力。

三、深入课堂内容,理解第1自然段

1. 让学生逐段朗读第1自然段,讨论内容。(https://www.daowen.com)

2.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三只灰雀的词汇,并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等词语的意义。

3. 带领学生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指导其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设定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四、课堂作业

1. 抄写词语表中的相关词汇。

2. 在课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进行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 展示三只灰雀图片,让学生想象它们的欢歌舞蹈,鼓励他们分享对这些小鸟的印象。

2. 提出列宁发现某只灰雀失踪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灰雀的去向。

二、深入学习,理解第3至10自然段

1. 指导学生自主默读第3至10自然段,区分列宁和小男孩的发言。

2. 通过展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列宁的心理。

3. 引导讨论小男孩与列宁对待灰雀爱的不同,让学生体会这一爱心的内涵和不同表现。

4. 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以体验角色心理变化为目标。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 在列宁的爱意感召下,小男孩放回灰雀,展现鸟儿自由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共鸣。

2. 鼓励学生提出对后续段落的疑问,激发思考。

3.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列宁如何理解及尊重孩子的心情。

4. 鼓励学生感受列宁为孩子改正错误、鸟儿重归自然而感到的高兴,同时逐步总结课文精神。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 学习完后,引导学生总结收获与感悟。

2. 鼓励学生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感人故事,组织讲故事比赛,增强课堂互动和语言表达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