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探索奉献与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新词汇,包括“奉献、探究、辉煌”等相关词语。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鼓励他们在阅读中积极思考与提问。
3. 深入了解诺贝尔的科学探索历程,感悟科学家为人类进步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价值。
4. 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提升记忆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词句,并进行有效的表达训练,促使学生对重要观点进行背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
准备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及相关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科学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在黑板上写下“诺贝尔奖”,请学生说出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
2. 讲述2026年诺贝尔的去世,强调他的科学成就,并请学生朗读相关内容。(https://www.daowen.com)
3. 鼓励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尝试记住开头段落。
4.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诺贝尔奖的来源以及其意义。
5. 引导学生关注诺贝尔为科学付出的经历,铺垫到下一课的学习。
二、深度阅读与提问
1.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关注诺贝尔如何化身“从火里跑出来”的英雄。
2. 讨论课文中关于诺贝尔实验的描述,圈出相关句子,进行分享。
3. 学生在阅读中互相提出感兴趣的句子与问题,促进交流与讨论。
三、释疑感悟
1. 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他们理解关键的词句,如“奉献”和“艰辛”,并进行词语的扩展练习。
2. 让学生用“一边……一边……”的结构进行口头表达,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3. 感情朗读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探索诺贝尔的精神内涵,通过词汇理解他的奉献精神。
四、分享与讨论
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研究的艰辛,引用马克思的话,讨论勇敢探索的重要性。
2. 结合课堂内容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奋斗经历,例如居里夫人的成就。
3. 鼓励学生再次诵读马克思的名句,让其成为激励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
五、小结
诺贝尔对科学的执著,展现了追求理想的力量,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无论我们多么普通,只要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达成辉煌。
新文章标题:科学追梦——诺贝尔的勇气与信念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10个:诺、贝、尔、勇、气、信、念、追、梦、执。
2. 理解“夜以继日”、“凝神”、“注视”、“血迹斑斑”、“不断探索”的含义。
3.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和看法。
4. 通过诺贝尔的勇敢实验故事,激励学生理解科学研究中的坚持与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深入理解课文,进行感情朗读,积极参与讨论。
2. 学会提出和回答问题,培养思考能力。
3. 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与荣耀,进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
- 学生:完成课前预测与提前准备的研究材料
课前预习:
1. 正确发音生字,并流利阅读课文。
2. 理解以下词语的意义:凝神、注视、夜以继日、不断探索。
3. 完成相关配对词语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师:你们能列举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事迹吗?(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
2.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诺贝尔,了解他如何勇敢面对实验带来的风险。(板书:诺贝尔)(https://www.daowen.com)
3. 观看有关诺贝尔的简短视频,引导学习生字“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流利度,并标注章节。
2. 师:诺贝尔在实验中为何敢冒如此大的风险?他最终取得了什么结果?
3. 学生讨论后,分享个人见解。
三、研读课文,理解体验。
1. 让学生找出描述诺贝尔实验过程的相关语句,进行划重点。
2. 师与学生共同解读“凝神”、“注视”、“血迹斑斑”等词汇,激励学生提问和讨论。
3. 学生分组探索诺贝尔在实验中的心路历程,并分享个人体会。
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
1. 师生共同回顾诺贝尔的经历,并总结他如何在失败中不断坚持、勇往直前。
2. 讨论诺贝尔精神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并理解本课生字3遍。
2. 进行词语辨析与组词练习。
3. 写一段关于“如果诺贝尔在我身边,我想对他说……”的感悟。
板书设计:
科学追梦——诺贝尔的勇气与信念
- 埋头实验 • 不怕困难
- 凝神注视 • 不断探索
- 一心追求 • 英勇无畏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诺贝尔的科学成就,更能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勇气与坚持的力量,激励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新标题:探索科学旅程中的奉献与坚韧
新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深入理解“专注”、“目光如炬”、“满身是伤”等词汇的含义。
2. 能够运用“一边……一边……”的句型进行表达。
3.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感情丰富地朗读。
4. 学会提出有关自己喜欢的句子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5. 通过探索,揭示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不易,以及对奉献精神的深刻领悟。
教学过程:
一、启发讨论、导入新话题
1. 看,屏幕上有两个话题(展示:诺贝尔与他的贡献)。你能选择一个进行分享吗?
2. 2026年12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去世,科学界失去了一位闪耀的明星。(展示相关背景信息)。谁来为我们朗读这一段?
3. 自由朗读这一段,并尝试背诵。(学生进行朗读与背诵练习)
4. 告诉身边的同学,“诺贝尔奖”是如何诞生的?它是奖励给哪些人的?(学生尝试回答)
5. 诺贝尔在科学探索之路上经历了无数艰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不妨一同来学习第38课,看看课题:(展示课题)。(学生集体朗读课题)
6. 这里说的“他”就是“诺贝尔”。
二、学习课文、提出疑问
1. 诺贝尔是如何从火中逃生的呢?请大家翻开书本,尝试自由朗读整篇课文。(学生个别回答)
2. 文中是如何描述诺贝尔进行炸药实验的?请大家默读,并在描述实验的句子上划出直线。(学生进行默读)(https://www.daowen.com)
3. 进行交流和讨论。(展示相关句子)
4. 请轻声阅读这些句子,提问自己感兴趣的词句。
5. 提出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专注、目光如炬、满身是伤、欢呼等词语的深意。)
三、释疑解惑、感悟奉献精神
1.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词句理解和训练。(展示相关词句练习)
- 练习一:专注(与“环视”、“巡视”的区别)
- (1)“词语探索区”:试着用上下文填空
- (2)补充更多描述“看”的词汇:________。(教师可引导学生集中积累相关词汇)
- 练习二:他一边冲刺,一边欢呼:“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 (1)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表达。比如:看着诺贝尔的时候,他一边冲刺,一边欢呼:“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 (2)我会这样说:_________.
2. 教师切入,强调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引导深入体会“亲自”、“满身是伤”、“欢呼”等词汇,感悟诺贝尔的奉献精神。
四、分享体会、共同激励
1. 确实,“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坦途,只有勇敢攀登陡峭山峰的人,才能看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2. 一起朗读这句话。
3. 结合课文内容,或分享你所知道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4. 让我们将马克思的这句话作为鞭策,激励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最后再读一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