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温暖的手》教学课件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温暖的手》教学课件(3篇)

更新时间:2025-10-15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温柔的手》这篇课文通过描绘温暖的手所传递的爱与关怀,教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人际关系,感受生活中的温情与力量,促进友善与理解。
第1篇: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温暖的手》教学课件
拓展

温柔的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8个会写的生字和11个会认的生字,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爱心”这一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从重点语句中真切感受母爱的温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学习感激和回报的道理。

教学重点

- 掌握生字,能够正确地读写使用。

- 情感朗读课文,传达课文中的温暖情感。

教学难点

- 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母爱的温柔。

教学准备

- 准备教学课件,丰富课堂内容。

教学时数

- 2课时

---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培养朗读习惯。

2. 学习并掌握生字。

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 提问:看到课题“温柔的手”,你想到了谁的手?为什么会想到她?

- 引入新字“柔”,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 随文识字,学习词汇和生字。

- 理解“城”的含义,与“乡”对比理解。

- 通过表演理解“牵”的动作。

- 理解“掌”作为形声字的写法和意义。

- 学习“惊惶失措”的词义。

3. 朗读课文第2至6自然段:

- 结合插图和动作,理解“围”的意思。

- 了解奥利娅这一名字的来历及其背景。

4. 朗读课文7、8自然段:

- 识记“笑”的书写,注意第七笔的写法。

- 理解“慰”的含义,强调安慰的作用。

- 学习“善”字的正确写法。

5. 朗读课文9至10自然段:

- 分辨“辫”和“辨”的不同。(https://www.daowen.com)

- 通过生活中的实物了解“淡褐色”。

6. 朗读课文11、12、14自然段:

- 理解“痣”作为形声字的结构。

- 学习“互”的结构及含义。

7. 复习与巩固:

- 回顾生字,进行组词练习。

8. 指导书写:

- 正确读音,进行扩词练习。

-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习。

- 强调书写的要领,进行练习及检查。

9. 完成练习题:

- 包括写一写、比一比组词等。

10. 作业

- 书写生字,继续朗读课文。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温情。

教学过程:

1. 复习生字的朗读。

2. 默读课文:

- 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讨论课文讲述的故事。

3. 讨论与分享:

- 朗读1至6自然段,询问学生所学到的部分。

- 点出课文中有趣的段落,引发思考好妈妈这个称呼是否只是名字。

4. 自主学习与探究:

- 分段朗读7至8段,9至10段,11至12段,讨论小女孩对问题的回答和感受。

-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

5. 朗读后两段:

- 探讨为什么小女孩能迅速找到妈妈,引导学生思考家与爱的关系。

6. 表演朗读课文:

-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通过表演将情感传递给其他同学

7. 做一做:

- 引导学生讨论妈妈的手特征,及他们对父母的喜好和外貌的联想。

- 鼓励学生绘画,表达对母亲的理解与感受。

---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希望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和句子,更能够在温情的母爱之中汲取力量,培养感恩的心态。

第2篇: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温暖的手》教学课件
拓展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温柔的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并掌握生字,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培养他们尊敬和爱护母亲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识字;

2. 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等。

---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在街上失去跟妈妈的联系,你会怎么做?

2. 初读课文:

- 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

-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圈出不熟悉的生字。

3. 学习生字:

- 分析“城、牵、掌、围、笑、善、淡、互”等生字的构成和意思,通过实例加深记忆。教师可以使用生字卡片帮助视觉记忆。

4. 指名读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讨论课文讲述了哪些事情。

5. 布置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https://www.daowen.com)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 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进行自由读、小组读及齐读等,以增强阅读兴趣。同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 深入分析课文:

- 指导学生画出描写妈妈眼睛、头发、手的句子,帮助他们理解情感的表达。

- 讨论:通过阅读,你们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妈妈的样子,并探讨小女孩为何有这样的描述。

3. 情感交流:让学生思考如果妈妈就在眼前,他们会对妈妈说什么,增强亲子情感的表达。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书写及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1. 书写指导:重点讲解“围、牵、善、互”的写法,帮助学生规范书写。

2. 课后练习:

- 鼓励学生分角色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增强理解和感受。

- 讨论词汇的用法及意思,如“掌上明珠”、“哭笑不得”等,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 写下所积累的词语,鼓励自由表达。

- 进行小组交流,画出自己的妈妈或爸爸,并在下方写上想对他们说的话。

板书设计:

- 课件标题《温柔的手》

- 生字表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字,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增强了对母爱的认识。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关心、尊敬及爱护自己的母亲。

第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温暖的手》教学课件
拓展

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温柔的手》是长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围绕小姑娘寻找母亲的故事展开,通过细腻的描写沉淀出母爱的伟大。文本所展现的温暖情感,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母亲无私的关爱,也促使学生对人际间温暖关系的思考。小姑娘的真诚表达与她对于妈妈的依赖,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对象分析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然而,文中生字较多,同时存在一些生动的词句,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帮助学生掌握。在教学实施中,通过随文识字和结合拼音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识字的难点,同时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认识并能书写11个生字,熟练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随文识字、自主学习等方法开展课堂,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故事认识到母亲的关爱,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并珍视母爱的温柔与伟大,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识字与书写(11个生字,8个生字)。

- 难点:感悟母爱的温柔,体会文本中情感的细腻表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相关课件(PPT)。

教学过程:

第一个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引导学生看课题《温柔的手》,思考“手”与“妈妈”的联系,讨论母亲的手为何被称为温柔的手。(https://www.daowen.com)

2. 学习生字“柔”,让学生拼读、组词,加深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音,后自读标出生字及段落序号。

2. 结合生字,逐段学习词汇,引导学生在文中体会词语含义,并进行情感朗读。

三、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1. 分段逐字讲解生字,进行生动的互动,鼓励学生用动作来理解词义。

2. 朗读时注意情感的传达,体会小姑娘失去母亲时的恐慌与焦虑。

四、巩固识字

1. 通过读词卡,确保学生熟记生字词汇。

2. 结合书写指导,注意笔顺和书写规范。

第二个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复习前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确保学生对故事大意有基本了解。

二、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指导学生默读,提炼出故事主线,讨论小姑娘找妈妈的原因以及寻找过程。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学习特定段落,通过对话理解角色间的情感交互。

2. 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朗读,加深对文中人物情感的认同。

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字词和阅读技巧,更能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与温柔,增强与母亲之间的情感连接。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和同学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