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踏浪而行,心系故土
在流淌着诗韵的世界里,有一位备受尊敬的诗人,他的作品传递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就是纪伯伦,一位不仅在黎巴嫩生根发芽,也在西方艺术领域绽放光辉的灵魂。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将他比作东方的狂风,意味着他以极大的能量和感染力影响了西方,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东方对西方的精美馈赠”。在纪伯伦的文字中,万物不仅有生命,更具备灵性和个性,它们与自然相伴随,绘制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又闪耀着理性的智慧,给人带来深刻的启迪。今天我们将领略纪伯伦散文诗集《组歌》中的《浪之歌》,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气息中,感受他别样的思想深度。
【导入】检查预习
让我们来为下列词汇注音:
炽热(chì rè) 祷词(dǎo cí) 执拗(zhí niù)
俊俏(jùn qiào) 衷情(zhōng qíng) 馈赠(kuì zèng)
憔悴(qiáo cuì) 真谛(zhēn dì) 天穹(tiān qióng)
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
翱翔(áo xiáng) 长吁短叹(cháng xū duǎn tàn)
千山万壑(qiān shān wàn hè)
【走进作者】
纪伯伦(1883~1931),一位来自黎巴嫩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诸多散文诗集如《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承载着他对人类深切的爱与思索。《组歌》总共包含五首散文诗,我们这次选择其中之一,带你去感受他那跨越东西方文化的深厚情感。从他在《朦胧中的祖国》一诗中的吟唱,我们能听到他对故乡的炽热思念:“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对祖国的热爱是如此深厚,称整个地球都是他的祖国,所有人类都是他的乡亲。
【活动】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散文诗的朗诵是一种优雅的体验,让我们在美妙的旋律中沉浸。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飘散思绪,融入课文,感受文字中的灵动与花香。接着填空:
——的浪如:一往情深的浪(如:热情奔放/忠贞不渝/缠绵悱恻/温柔如水等)。
【练习】朗读训练
美读课文是心灵的追寻。我们可以在想象中走进诗的意境,感受那动人的情怀。接下来,我们分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感受诗中的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https://www.daowen.com)
二读:重在体验情感,控制好声调的变化,营造顺畅的语流与节奏。
三读:重在情境融入,注重韵律和语气,展现散文诗的深情抒怀。
海浪在第1到第4节中,描绘出了与海岸之间难舍的情感,情歌缭绕;而在第5到第7节中,歌颂了守护者那广阔的胸怀与甜蜜的情愫。
【活动】讨论研析
(1) 在诗中,海浪以极其深刻的方式表达着她对情人海岸的忠诚与热爱,这通过几个细节得以体现,比如:
A、在晨曦中,她在情人耳畔低语,承诺了自己的心意;
B、于夕阳西下时,她以祈祷的语言,祝福他们的爱;
C、涨潮之际,她满怀激情,激动地与情人团聚;
D、在退潮后,她的不舍凝聚在每一次温柔的亲吻中。
(2) 面对海浪的深情告白,海岸又是怎样回应的呢?他满怀感激,柔情似水地回抱着海浪,包容着她的种种任性。
(3) 海岸如若言语,他或许会对浪说些什么呢?
(4) 浪与礁石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浪对礁石的亲切和谐,与海岸的依恋相互交织。
(5) 礁石又怎会回应这份感情?或许它只是一味沉默表现出对浪的理解与包容。
(6) 面对如此冷淡的回应,浪的内心又该如何呢?是不是心灰意冷?但海浪始终没有减退对爱的执着,反而愈加坚定,决心把这份情延续到任何时刻。
纪伯伦的经历是他作品中的一面镜子,良好的家庭教育、跨文化的生活经历铸就了他对人类、对祖国的热爱。他在繁华喧嚣的美国生活,却无时不刻不在思念故乡。哪怕身处动乱与不安之中,纪伯伦对故土深情的怀念与拼搏始终牵引着他。在《浪之歌》中,海浪与海岸的爱情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故乡的执念,也显现了纪伯伦对世界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这首散文诗通过浪与岸的热恋,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忠贞不渝之情,也折射出他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与思索。
标题:探索与情感:从《浪之歌》看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深入理解《浪之歌》这首诗。首先,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海浪这一形象及其蕴含的丰富情感。其次,我们鼓励学生细心品读,领悟诗文的节奏与优美的意境。此外,通过想象与情感体验,学生可以感悟到作品的深层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最后,通过模仿写作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诗意与情感中找到自我。
在教学的重难点上,首先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浪之歌》中海浪形象的感人之处,进而在欣赏中引导他们积极体验情感,体会作品所传达出的思想与艺术魅力。同时,也希望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出学生的自由想象与独特表达能力。
在课程的第一阶段,我们将活动设计为几个步骤,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纪伯伦,这位被罗斯福誉为“东方吹来的风暴”的伟大诗人。纪伯伦以独到的艺术风格与对自然万物的深刻理解,赋予了诗歌独特的生命力。在他笔下,万物仿佛都被赋予了灵性,与自然和谐共生。接着,我们将对一些词语进行预习,帮助学生在文章中更好地理解表达的情感。
在进入课程的主要内容时,我们会让学生通过听读的方式,整体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闭上眼睛享受诗歌的朗诵,让心灵感受那种诗中所传达的画面与意境。此外,我们设计了多个练习环节,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鼓励学生将自我感受与声音表现结合,激发内心的情感。(https://www.daowen.com)
在讨论与分析环节,学生将被引导通过诗中海浪与海岸之间的情感对话,深入探讨彼此对待爱情、忠诚与信念的态度。海浪温柔而执着的爱情明确体现在不同的自然景象中,正如诗中提到的晨昏之间的承诺与挣扎。我们将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如此深刻的情感,海岸又是以怎样的姿态回应海浪的热爱?这样的探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让他们在情感上与诗歌产生共鸣。
从诗人纪伯伦的经历出发,学生将进一步理解他对于故乡和人类共同体的深厚情感。他的诗歌不仅流露出对祖国的爱与思念,还传达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不屈与坚持。这种跨越国界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对自身文化与世界的理解,从而拓展他们的视野与思考方式。
总之,通过对《浪之歌》的深入学习,我们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与力量,也要激励他们在创作中找到表达自我的方式和声响。在这一过程中,诗歌不仅成为艺术的载体,也成为他们探索生命热情与爱的真谛的桥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