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奥秘: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课件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奥秘: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课件(2篇)

更新时间:2025-11-07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这份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围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并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提升他们的算术能力。
第1篇:探索有余数除法的奥秘: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课件
拓展

新标题:探索有余数除法的乐趣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有余数除法的世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分配物体的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分配物体,认识并理解余数的概念,明确有余数除法的基本含义。

2. 能够把现实中的分配问题转化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二、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把有剩余的情况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

-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真正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堂将准备一些小棒和课件,为学生亲自体验分配的过程提供便利。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与导入

首先,我们复习一下平均分的概念。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前我们学习过的分配方法。现在,我展示一个算式:15 ÷ 3 = 5,大家能说出这个算式表达了什么吗?

2. 探索新知

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探索有余数的情况。

1. 小棒分配:

- 我手上有10根小棒,如果我们每2根分成一份,我们能分成多少份?

- 学生们自行动手分配,并讲述“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 进一步实验:

- 如果我们改为每3根分一份,会怎样呢?学生动手操作,指名分享分配的过程和观察结果(如:总共分成了3份,还剩下一根小棒)。

- 针对余下的小棒,大家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再继续分配呢?(https://www.daowen.com)

3. 比较与总结:

- 同样的10根小棒,若我们每份4根或5根,结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邀请学生进行分配并汇报结果。

- 引导学生总结出分配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刚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请同学们用除法算式表达这些情况。

4. 算式理解:

- 针对有余数的分配,讲解算式的具体含义和商、余数各自表示的内容。

- 例如,10 ÷ 3 的算式表示每3根小棒分发给若干人后,最后还余下1根。余数的概念引入,我们将其称为“有余数的除法”。

5. 揭示课题:

- 在这一探讨中,大家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的学习主题也揭晓了。

3. 实践运用

我们来进行一些巩固练习:

1. 请大家查看教科书第60页的题目,让我们独立尝试,填写商和余数。

- 比如:17 ÷ 2 = 8(组)……1(只)。

2. 根据输出结果,与同学交流,理解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4.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有余数的除法上又有了新的收获。请大家分享你今天最有意思的发现。

[板书设计]

- 有余数的除法

- 正好分完的:10 ÷ 2 = 5 (份)

- 分后有剩余的:10 ÷ 3 = 3 (份) ……1 (根)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将数学变得更加有趣!

第2篇:探索有余数除法的奥秘: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课件
拓展

标题:探索有余数除法的新视角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通过一个有趣的互动活动来揭开“有余数除法”这一数学概念的神秘面纱。通过游戏和实际摆弄小棒,同学们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对除法余数的理解。

一、引导兴趣,开启思考

老师:同学们,大家对游戏一定不陌生吧!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名为“数字猜猜乐”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请每位同学用一只手伸出任意数量的手指(最多五根),然后我会根据你们伸出来的手指数量来进行猜测。比如,如果你伸出3根手指,我会说:“这是中指。”你们想不想来挑战一下呢?

同学们想知道我是如何准确判断的吗?只要你认真听今天的课程,就会掌握这个秘密。

二、探索有余数的除法

1.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并问:“你们觉得要用多少根小棒才能把它摆出来呢?”

学生:需要4根小棒。

2. 老师分发小棒,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来摆出正方形,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大家注意到自己手里还有多少根小棒吗?

请几位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他们的操作,其他同学也可以在座位上进行摆放。

3. 学生分享结果。

学生1:我有12根,摆了3个正方形,没剩下。

学生2:我有14根,摆了3个,剩下2根。

学生3:我有13根,摆了3个,剩下1根。

4. 老师引导同学思考:“为什么有些同学刚好用完小棒,而有的同学则还剩下呢?”我们称这些剩下的小棒为“余数”。

(此时在黑板上板书“余数”)

三、运用除法算式表达

1. 老师展示一个图案,并询问学生:“如果每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这个情况吗?”(https://www.daowen.com)

学生:13÷4=3……1。

2. 接下来,让一个同学上黑板,将此算式转换成竖式,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进行练习。

3. 理解除法竖式中各个部分所代表的意义,老师提问:“为什么在13下方写12?”

学生解释:因为3乘以4等于12。

老师追问:余数是如何算出来的呢?

学生回答:因为13减去12等于1。

4. 适时总结:结论是余数总是比除数小的。

四、探讨除数与余数的关系

1. 老师使用小棒摆出一个五边形,并请大家猜测当有余数的时候,余数可能是多少。

学生:1、2、3等。

2. 老师展示不同数量的小棒摆出的五边形,并分析为什么余数不能等于或超过除数。

3. 在这个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得出:“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五、练习与总结

1. 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老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六、回顾与实践

老师:回到“数字猜猜乐”的游戏,你们是否能更加理解其中的奥妙了呢?(老师发出数字,学生用手指做出对应)我希望你们能把今天的学习和游戏分享给家里的爸爸妈妈,甚至教会其他小朋友!一起探索更多数学的乐趣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